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16832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韵基础知识文字学汉语言 上古音 文字学 音韵学 中古音 (小学) 近古音 训诂学廣韻研究是整個音韻學研究的樞紐,利用它可以 上溯上古音,下推近古音。因此,音韻學一般先講中 古音,然后才講上古音、近古音。本單元主要討論中 古音和上古音的基礎知識。聲母韻母聲調 韻頭韻腹韻尾 biaoI 上聲幫母尤韻上聲古今術語對比舉例l現代稱聲母,古代稱母、字母。l具體字的聲母,稱某母;韻母,稱某韻。(古 代)古代韻的分類l按照韻尾的不同,古代的韻可以分爲三類:陰聲韻:以元音收尾的韻母。陽聲韻:以鼻音-n、-m、-收尾的韻母 。入聲韻:以塞音-p、-t、-k收尾的韻母 。l帶有入聲韻尾的字就是入聲字。現在普通話

2、中入聲已 經消失,但許多方言中都保留了入聲。在粵方言、贛方 言、閩方言中,保留了中古的-p、-t、-k 韻尾對,而其他大多數有入聲的方言其入聲韻尾已歸并為喉塞音。入聲 韻葉合業及 八達拔別 德職藥客入聲 韻談敢擔侵心陽聲 韻-m中古音知识一、广韵简介与中古的韵母系统二、中古的声母系统三、中古的声调系统四、反切中古音的时段 l一般认为,三国时期是上古到中古的过渡 时期,两晋以后即是中古音。关于中古音的 下限,意见不统一,我们确定在宋。l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各个具体的时期 语音肯定有不同。l我们重点讲解广韵声母、宋人三十六 字母、中古韵母的常识。切韻的編撰l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成書過 程

3、: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 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 諸家取舍亦復不同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 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 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 略記綱紀,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餘學, 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遂取諸家音韻 ,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 于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切韻的編撰l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些有 影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来各家韵书的 得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他们是:萧该、颜之 推、刘臻、魏颜渊、卢思

4、道、薛道衡、辛德源、李 若,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l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他把 萧、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参考了一些别 的字书、韵书,记下一个大纲。过了二十年以后, 陆法言就编撰成切韵一书,收字12150个。切 韵成书的年代是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 切韻簡介l切韻的作者是隋代陆法言。l給切韻增字、補注的重要著作有長孫訥言的增 補本、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孫愐的唐韻 。l现在切韵原本已经失传了,只有陆法言的切 韵序保留在广韵书前。l久已失傳的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現在又重現 于世,主要有:敦煌本(王一);內府本有明項元汴 (子京)的跋,一般稱“項跋本”。下注“

5、朝議郎行衢州 信安縣尉王仁昫撰”、又題“前德州司戶參軍長孫訥言 注”、又題“承奉郎行江夏縣主簿裴務齊正字”(王二) ;內府本,有宋濂跋(王三)。廣韻和切韻簡介l北宋陈彭年等人對切韻、唐韻加以增補, 編成廣韻一書。后來,由于切韻失傳、唐 韻僅存殘卷,社會上廣泛流傳的韻書是廣韻。 廣韻和切韻的語音系統是一致的,現在所說 的切韻音系,實際上就是廣韻音系。l現在談中古音系統,多據廣韻,利用它可以上 推上古音,下溯近代音、現代音,因而受到歷代音韻 研究者的重視。l广韻是按韻編排漢字的,全書以四聲為綱,按 平、上、去、入聲分為五卷,平聲因字多,分為上平 聲和下平聲兩卷(分收于這兩卷的字并非聲調不同) ,上

6、、去、入各一卷。(如下圖)l分卷:方式聲調 卷 平上去入上平聲卷下平聲卷上聲卷去聲卷入聲卷廣韻簡介l廣韻共有206韻,其中平声五十七,上声五十五,去 声六十,入声三十四。每一韻的韻腹、韻尾基本相同,只是 介音不同。這就是說,一個韻中不一定只有一個韻母。同韻 中,凡是聲母、韻母完全相同的字,就歸成一個同音字組, 稱為小韻,標上反切。l廣韻平、上、去、入分卷排列,四聲相配的情況不易 看出,清代戴震將廣韻的四聲相配,并根據詩歌押韻的 實際,分別標出同用和獨用。同用是這幾個韻所轄的字可以 一起押韻。獨用指此韻字只能本韻內部相押。l廣韻中陽聲韻和入聲韻相配,而成平、上、去、入相 配的格局;陰聲韻不與入聲

7、韻相配,只有平、上、去相配。 陰聲韻中祭、泰、夬、廢四韻沒有平、上與之相配,只有去 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一東獨用 一董獨用 一送獨用 一屋獨用 二冬鐘同用 二宋用同用二沃燭同用三鐘二腫三用三燭五支脂之同用四紙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七之六止七志十三祭廣韻簡介l宋元時期的一些等韻圖如四聲等子、經史 正音切韻指南等將廣韻韻母系統歸并為十六 攝。“攝”就是統攝的意思,每一攝包括若干個韻部 。具體來說,十六攝包括: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 假,宕梗曾流深咸。l唐宋時文人用韻的根據是廣韻、切韻等 韻書,南宋時在這些韻書“獨用”、“同用”的基礎上 加以歸併和變通,產生了一種含106韻部的韻書 平水韻,

8、也就是明清時人所稱的詩韻。 平水韻的作者是誰,現在還有爭論,舊說是由 江北平水人劉淵所編,原書107韻,后被人刪併了 上聲拯韻而成106韻。如何查中古音方法一:查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聲 調韻聲 母攝合 口等方法二:查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聲調攝聲母韻等合 口廣韻l方法三:查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 典等辭書。如:“莎”字如何查中古音聲 母韻聲 調如何查廣韻l根据前面提供的方法查到中古音,可以在 广韵中查到所要查的漢字: (1)根據上面查到所查字的聲調,在目錄頁 中找到該字所在的韻。 (2)根據查到韻的編號,然后在正文中找到 該韻,并進而找到所查之字。 (3)找到該小韻的韻目,確定所查字的讀音

9、。東 韻東韻中小 韵終小韻冬 韻l宋人三十六字母: 1、在唐末和尚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整理出 来的。 2、字母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聲母。 3、代表宋代的声母系统(晚)。宋人三十六母全清次清全浊浊次 浊浊又次清 又次浊浊唇音重唇幫滂並明 輕唇非敷奉微 舌音舌頭端透定泥 舌上知徹澄娘 齒音齒頭精清從心邪 正齒照穿牀審禪 牙音見溪群疑 喉音影喻喻曉匣 半舌來 半齒日發音部位說明l唇音:重唇相当于双唇音,轻唇相当于唇齿 音。l舌音相当于舌音中塞音,因为发音时舌尖 或舌面翘起来,顶在齿龈或硬腭上,然后突 然爆破,因此,古人感觉到舌头在动。l齿音相当于舌尖或舌面塞擦音和擦音,因 为发这两类音时,除阻时气流都是

10、从一条窄 缝里冲出。古人感觉到气流是从牙缝里流出 ,故称齿音。l牙音相当于舌根音。發音方法說明l全清声母不带音,不送气。l次清声母不带音, 送气。l全浊声母带音(聲帶顫動), 包括塞音,塞擦音 以及擦音。 对比:古浊声字例字:婆(对比“波”)、爬(对比“巴”)、 徒、途(对比“堵”)、败(对比“摆”)l次浊声母带音,响音(包括鼻音,边音,闪音)和 半元音。 “七音”和“五音”l音韻學把上述七種發音部位稱爲七音,具體是唇 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齒音。l如果不算“七音”中的半舌音、半齒音,那么就是 五音。广韵声母1、从明代陈澧开始系联,经过后人的研究, 归纳出来的。2、代表广韵(切

11、韵)系声母系统(早) 。廣韻三十七聲母全清次清全浊浊次 浊浊又次清 又次浊浊唇音重唇幫滂並明舌音舌頭端透定泥 舌上知徹澄娘 齒音齒頭精清從心邪 正齒莊初崇生俟 章昌船書禪 牙音見溪群疑 喉音影喻喻曉匣 半舌來 半齒日比较l唇音广韵 :帮滂并明宋人三十六字母:宋人三十六字母: 帮滂并明帮滂并明非敷奉微非敷奉微 正齿音广韵:庄初崇生俟(照二)章昌船书禅(照三)宋人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禅中古的声调系統平 阴平阳平上 上 现代l中古 去 去入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反切“反”和“切”都是拼切的意思,唐代以前一般說“某某 反”,唐人忌避“反”字,改稱為“某某切”,後世遂稱 “反切”。反切注音的原則是:“上字定聲,下字定韻 ”,即反切上字定被切字的聲母,反切下字定被切字 的韻母和聲調。例字:海,呼改切;東,德紅切。注意:由于語音的發展變化,部分反切并不能準 確地拼出被切字的今音。如:“海”拼出的讀音很準 確。“東”拼出的讀音聲調稍有不同。“府眉切”拼出 的讀音與“悲”的今音差別則很大。机床防护罩 http:/ 练嘉淑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