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7687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50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复习记承天寺夜游》(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不汲汲于名利 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空明:清澈透明。 户: 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交横:交叉错杂。 遂:于是。至:到 盖:原来是。三、把下列句子译

2、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藻荇菜交差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 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 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

3、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 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 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 议论。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 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 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 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 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 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 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 空明影也” 十、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 观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