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60587 上传时间:2017-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份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水平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这不是第一次,但是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以这样的方式谈是第一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这一段里,谈到高等教育的用语非常少。一开始就直接点到“教学水平”,并且放到“创新能力”之前,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教学水平”是写进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年规划建议里面的。我认为,第一,它是回应社会关切,因为我们高校教学水平受到了社会不少的关注甚至包括一些批评,所以政府要回应老百姓的关切,把它放到政府工作报告里,要求我们高校要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教学水平对于创新能力来讲,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学本来是我们最基本的义务,把教学做好是一

2、项基础性的工作。现在政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党中央在中央建议里头,把教学如此突出地提出来,说实在话,作为大学的校长或者大学的教师,是很不好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也感到这个任务比较紧迫。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是什么地方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没有达到老百姓,或者我们广大群众的期望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应该说,现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比如南开大学,从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学术发展的角度来讲,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比如仍然需要持续更新,但是我感觉问题不是特别大。另外,除跟上前沿发展的这一面,教学内容还有打牢基础的一面,我们在打基础方面更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教学水平的问题主要不是在内容上

3、,那是在哪儿呢?二是从教学方法来看。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是有问题的。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摆脱灌输型的模式,总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总觉得要讲得全一些,要讲得多一些,生怕学生不知道,好像我们不“灌”学生就不懂了。但实际上,学生不是一个水桶,他是一个活生生、主动学习的人。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在整个教学安排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现在的培养方案是这样一种状况:教材是我选的,你来读;课堂是我讲的,你来听;黑板是我写的,你来记;作业是我布置的,你来做;考题是我出的,你来答。学生的能动性没有体现到教学环节里,这点可能是我们差距比较大的地方。而这种方法上的差距,又反映出我们

4、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怎样去改进这些问题,就是下一步的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症结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去破解它。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3 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到会祝贺贾庆林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收看和阅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的电视直播和网络文字直播资料,我感到,贾庆林主席所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实事求是,简洁明了。虽然报告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却内容丰富。表现在:回顾工作,令人振奋;部署工作,让人鼓舞;总结经验,堪称经典。回顾工作,令人

5、振奋。贾庆林主席从 6 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政协的工作。他指出,20,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一届全国政协的开局之年。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经受了一场又一场重大考验和精神洗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本届政协的良好开局。部署工作,让人鼓舞。贾庆林主席强调,20,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是人民政协成立 60 周年,也是

6、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系统总结人民政协成立 60 年的宝贵经验,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责任,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定信心、迎难克艰,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作出积极贡献。总结经验,堪称经典。贾庆林主席在总结一年来的生动实践时,用“五个必须” 概括了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经验和体会。这“五个必

7、须”是: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必须把人民政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开展;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群众疾苦为念;必须把广泛团结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广和包容性强的优势;必须把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这“五个必须”之中,既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强调自觉与党和政府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为促进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既强

8、调多建顺民意的真言,多献遂民愿的良策,多办得民心的实事,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又强调在应对挑战中增进共识,在共襄盛举中凝聚力量,巩固发展和衷共济、共同奋斗的生动局面;还强调尊重委员的首创精神,维护委员的民主权利,用事业凝聚委员,用实践锻炼委员,用机制激励委员,真正使广大委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这堪称经典的“五个必须”的经验,不仅见证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在开局之年,与全国人民一道,走过了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本届政协的良好开局,而且也预示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作为中

9、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新的一年乃至今后的岁月里,一定能像贾庆林主席在报告结束时所号召的那样: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前进征途的风险和挑战,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海内和海外的一切积极力量,调动直接和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携手同心,开拓奋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另外,关于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的话题我再简单的谈几句期间,素质教育改革到

10、底如何推行?怎样才能真正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500 多万点击量和 10 万跟帖的背后折射了公众对教育怎样的期待?这个话题在期间引起热议。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生每天学习十六七个小时,一个月才休息一天或半天,这个现实让很多正在参加的代表委员忧心。“当家长已经休息的时候,孩子却在挑灯夜战。快救救孩子吧!”很多代表委员呼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日前结束,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是反映比较集中的一条意见。从网上留言看,近几年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今天以分数为本的中学校园里,老师、学校、

11、教育行政部门眼里只有分数,家长眼里也只有分数。学生一进校门,就像上了紧张有序、少有喘息的流水线。在许多中学,月月都有考试,论分数排名次乃至以分数高低分考场。竞争的压力,过早地填满了孩子的世界,哪里还有什么求知的趣味、学习的快乐、创造的欢欣?基础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目前学校和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把智育简单等同于分数,把学生培养成做题考试的机器。“看看我们培养的学生:以个人为中心,不知感恩;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一旦脱离父母、老师的庇护就不知所措。这难道就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吗?”近几年,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出台减负措施,像规定学生学习睡眠时间、作业量,严禁周末节假日补课,保证学生

12、每天锻炼1 小时等。但由于没有从根子上消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土壤,最后大都不了了之。我们也知道应试教育的做法损害学生全面发展,但观念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不变,素质教育能成功吗?”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今年的提出了改革的新方向,随着时间的发展,改革的时代主题持续深入,改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力量,群众迫切期待改革,下面是由心得体会网为大家推荐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在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推开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门,细数三十年的改革成就,可谓硕果累累,群众生活水平获得了质的提升,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实现了一个有一个飞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是接棒又是深化,必将开启

13、改革的新纪元。自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被多次提及,从地方到全国,从代表建言献策到领导高屋建瓴,提出了改革的新方向,新亮点。笔者认为,全面改革的目标必须落在“实”处。改革的时代主题持续深入,改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力量,群众迫切期待改革,以实现更高的收入,更有力的保障,更公平的机会等平凡而实际的梦想而这些宏观目标的实现必须敢于动真碰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破釜沉舟的全面深化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就越大,当前,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许多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这时只能以一鼓作气的气势,咬定青山不放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韧劲啃动这

14、些硬骨头,才能取得改革的实际效力,才能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今年的提倡简政放权。“放实权”大权力监督,将权力交回群众手中。党员干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心骨,要实现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锻造一支钢铁部队,扫清权力寻租、腐败借权等灰色地带,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自慈宁宫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以来,反腐败斗争和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发力,总体来说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个别现象,让这些实事流于形式,从潜伏的礼尚往来到层出不穷的公款铺张浪费再到敷衍式的简政放权,个别地方还在绞尽脑汁留住权力,享受特权,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简政放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要动真格。在今年的全国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将进一步简政放

15、权,理清权力清单。这不仅需要解决人在“证”涂和囧在“批”图,更要加大权力公开,推进阳光行使权力,切实保障“权力为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放实权,一方面要建章立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晒出权力清单,另一方面更要加大权力监督,不给权力行使留下灰色地带,将权力用于群众。“得实惠” 民谋利。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改革要接地气,走进群众心坎里,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绝大多数干部打开门,走出去,下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获取改革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从群众中明确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也有个别地方,与群众联系不紧密,工作想当然,没有将力量

16、放在解决群众困难上。群众关心的,就是政府该做的,何为实惠,就是要为群众办事,多为群众花心思,多让群众参与并分享改革的成果。改革得依靠群众,也得利于群众,要甩开花架子,干些暖群众心窝子的实事。“出实效”要落在地上,要干实实在在的事。目前,改革发展的局势总体是好的,但还是有个别地方工作脱离实际,还在唱“形式主义的堂会”,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生命力放在土地和拆迁上,这些短期收益不仅破坏了平衡发展,也让政绩成为一吹就破的泡沫。改革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空中楼阁,改革要讲究实际性,可操作性,才能取得实际收益。同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全面发展上,要打破唯 英雄的片面发展战略,促进五位一体齐发展。改革要讲究实际效力,不是说说而已,更不是虎头蛇尾,要注重顶层设计,以长远眼光谋改革,避免短期成果拖了长远发展的后腿。全面面深化改革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