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6941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学原理》考研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学行政学导论导论1、行政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活动。2、公共公共:1.和私人行政相区别 2.明确了行政活动的目的和程序 3.强调行政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5.强调了行政活动的公开性。3、行政的内涵和逻辑起点行政的内涵和逻辑起点:行政是国家行政,是国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行政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要素,也称行政管理。行政在本质上是行政组织获取、配置和利用行政资源,回应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以实现行政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和动态过程。公共需求是行政的逻辑起点

2、。是政府职能的根本依据。4、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的主体、规范以及管理活动的过程、方式和规律。.一般对象: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行政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一般行政机关所普遍适用的行政原理和规律。.具体对象:总体综合性对象总体综合性对象是指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的国家行政管理(国家、省、市、县);部门专业性对象:国民(工部门专业性对象:国民(工农交财)农交财) ,社会文化(教科文卫体),社会文化(教科文卫体) ,公安、司法、民政、军事等。,公安、司法、民政、军事等。5、行政学的主要特点:行政学的主要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3

3、.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4.规范性和变通性的统一。6、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学与政治学 区别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2.研究范围不同 3.学科的性质不同 联系:联系:1.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母体中脱胎出来的一门年轻独立学科 2.政治决定行政,国体决定政体 3.行政学的研究能促进政治学的发展。7、学习研究行政学的原则:、学习研究行政学的原则: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求同存异、鼓励争鸣 4 权变研究、优化方法 5 兼收并蓄、扬弃发展8、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学的方法:1 比较研究法 2 历史研究法 3 行政哲学分析法 4 行为

4、科学研究法 5 案例分析法 6 博弈论分析法9、西方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 19 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19 世纪中叶以后,工业革命、生产力、任务;资本垄断统治、社会矛盾。首先产生于美国首先产生于美国:三权分立、工商业和科学技术发达、政治学研究居领先地位10、西方行政学的发展阶段、西方行政学的发展阶段(一)传统理论阶段(19 世纪末20 世纪 30 年代)威尔逊行政的研究鼻祖 魏劳华,怀特(二)新公共行政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70 年代前后)美国乔治 弗雷德里克森 德怀特 沃尔多 (三)新公共管理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美登哈特11、新公共管理:、

5、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行政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投入3.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行严格的绩效目标控制4.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办法、手段和竞争机制5.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6.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7.重视人力资源管理12、我国行政学的发展现状、我国行政学的发展现状进步:1.行政学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研究组织相继成立,行政学论著相继问世 2.建设起一支初具规模的行政学研究队伍,研究成果丰硕。3.我国行政学者已进入国际行政理论的研究行列 4 行政

6、学科的设立和拓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可的公关管理硕士MPA 5、行政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不足:1.本土化不足 2.行政学研究队伍还跟不我国行政学发展的需要:从学科的内容上看 从研究方法上看3.我国行政学研究方法薄弱成为制约行政学发展的瓶颈。 行政关系行政关系一、行政组织的特点一、行政组织的特点行政组织的涵义:行政组织的涵义:行政组织是依法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实体。(一)阶级性(二)社会性:1 服务性 2 管理性 3 法制性 4 系统性二、行政组织的类型二、行政组织的类型1.领导机关 2 职能机关 3 辅助机关 4 咨询参谋机关 5 派出机关 6.临时机关三、行政组

7、织的要素三、行政组织的要素1.职能目标 2 机构设置 3 人员构成 4 权责体系 5 管理方式 6 运行程序 7 法制规范四、行政组织体系的构成原则四、行政组织体系的构成原则1.目标原则 2 精简效能 3 管理幅度适当 4 完整统一 5 指挥一致 6 职、责、权统一 7.协调一致 8 法制五、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五、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指各级政府上下之间和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的上下级之间的主从关系和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多幅度小时:优、缺(二)横向结构指一个层次里的组织结构六、行政组织的整体结构六、行政组织的整体结构这种整体结构形成一种层级职能制的基本结构模式

8、;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影响行政组织形态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扁型形态的组织结构模式、尖型形态的组织结构模式七、我国的直线职能制七、我国的直线职能制特点:1.以层级制为基础,每一层级又设若干职能部门;2 对于每一项行政职能,为了保证其顺利完成,都设置多层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履行各项职能。缺陷:1.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薄弱 2.各职能部门没有直接的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八、我国行政组织体系纵横结构的走向八、我国行政组织体系纵横结构的走向1,纵向上减少行政层次:宏观、微观 2.横向上精简机构九、决定我国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的因素九、决定我国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的因素1.统一、单一制 2.集权制 3.发展落后

9、4.发展不平衡 5 封建影响 6 革命战争、党的执政方式 7 苏联十、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模式的选择十、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模式的选择1 提升中央政府的权威及其宏观调控能力 2 加快经济性分权的步伐 3.实现中央与地方的规范化、法制化4.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第四章第四章 行政领导行政领导一、行政领导观念的特点及其变革一、行政领导观念的特点及其变革行政领导观念就是指行政领导者对行政活动中的事物的认识和看法。1,战略观念 2.科学管理的观念 3.信息观念(时效观念、民主法制观念、人力资源观念)二、现代行政领导观念的核心二、现代行政领导观念的核心(一)现代行政领导是服务与权力、责任的

10、统一1.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2.权力是服务的保证 3.责任是服务的体现(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1.服务内容的历史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的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2.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指导服务;行政服务;事务服务(三)现代行政领导者的公仆观念1.现代行政领导者是“社会公仆”:思想、经济 2.现代行政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三、行政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关系三、行政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关系辩证统一 权力是指履行行政领导职能所需要的支配力、约束力、影响力责任是指进行管理活动和领导活动所需完成的实际任务和所需承担的义务(一)权利和任务的关系权力和任务相分离的四种表现、五种原因

11、(二)权力和义务的关系举例:集权制、分权制、个人负责制、集体负责制四、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四、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一)首长制 指机关事权法定交由首长一个人单独负责处理,最高决策权集中于一人。美国、优点、缺点(二)委员会制指机关的一切事务都由委员会集体讨论,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集体负责。瑞士、优、缺采用何种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相互配合五、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五、中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即由行政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对机关的事务有最后决定权,行政机关所属的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其工作都要对行政首长负责。同时,行政首长对本机关的工作负全部责任。中央、地方特点:1.民主决策 2.责任明确 3.

12、分工合作原因:党政机构以及各级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乏严格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六、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走向六、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走向1.党政分开、各司其职 2.必须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 3.改变行政副职分解行政权力的现象 4.加强监督,防止和克服行政首长个人专断、滥用权力 5.认真选拔适合担任行政首长的人才七、领导风格类型七、领导风格类型领导行为四分图:工作行为横坐标、关系行为纵坐标;虚弱型领导、任务型、战斗型、福利型管理方格图理论:对生产的关系、对人的关心;81 种领导风格1.高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宏观领导艺术为基础2.中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领导科学为基础3.低层行政领导风格是以管理科学为基

13、础八、行政领导风格的八、行政领导风格的“定势定势”1.“科学直觉结合式”决策风格 2.“为与不为”的行政领导风格 3.“思行方圆”的行政领导风格 4.“简洁、流畅、准确、幽默”的语言风格:行政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要求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情真意切;富有幽默感九、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九、行政领导班子的结构行政领导班子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平衡体,它有许多亚结构组成。(一)理想的品德结构:指行政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同思想品德的成员的配比组合政治品德、伦理道德、工作态度(二)互补的知识结构书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知识、立体、动态的;知识丰富的智慧体;学历、实际水平;低:T、中:A、高:山(三)配

14、套的专业结构管理的才能和专长、底层、中层、高层(四)叠加的智能结构思想家、组织家、实干家(五)和谐的气质结构性格上、志趣上、脾气上、风度上、(六)梯次的年龄结构、老中青;新老班子交替;领导班子化要注意两点:年轻化不等于青年化、老中青一定比例第五章第五章 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一、人事行政的涵义和地位一、人事行政的涵义和地位狭义人事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活动,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共行政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和行政人员相互之间关系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等的活动。1.人事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分支学科,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在整个公共行政活动中,人

15、事行政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3.国家竞争的焦点人才开发和智力开发上,人事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改革相适应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1.党政职能分开 2.简政放权 3.按照四化方针,调整充实干部队伍 4.政府系统工组人员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5.其他系统的部分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形成各具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三、国家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三、国家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公务员指与国家权力行使相关联的国家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我国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西方三种划分:小英、中美、大法日范围的划分四、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四、

16、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法制管理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原则 5.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原则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3.坚持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4.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坚持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六、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六、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实行科学管理分类制度 2.实行激励竞争机制 3.实行新陈代谢机制 4.勤政廉政保障机制5.实行法制化管理体制第六章第六章 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一、行政决策的涵义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决定。具体的说1.从决策内容上看 国家意志 2.基础 源自于国家权力 3.依据 法律 4.对象 一切行政客体二、行政决策的特点二、行政决策的特点1.主体的确定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目标的明确性 4.方案的选择性 5.普遍的约束力 6.适应性和预见性三、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