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719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址的环境观察全文摘要:对仰韶文化聚落的研究,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异常丰富。黄河中游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是处在我国的中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最为优越、历史文化背景底蕴最为丰厚。本文对仰韶文化晚期聚落的环境初步考察,并得出初步认识。关键词:黄河中游仰韶晚期聚落环境仰韶文化在我国中部的分布最广,东到豫东、西至青海东部、南到汉水中上游、北达内蒙古中南部一带,其中尤以渭河源头到沁水人黄口的狭长地带,聚落遗址最为密集,可谓仰韶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对仰韶文化聚落的研究,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异常丰富。从房屋建筑、平面布局、组合

2、情况、使用功能、与其他遗迹的关系,到整个聚落的规模、形态、特征以及聚落间的纵向演进关系等都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仰韶文化遗址的普查、考古调查和发掘,积累了大量资料,尤其河南、陕西的文物普查成果, 中国文物地图集有关分册的出版,以及众多的考古调查、发掘报告或简报,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对仰韶文化聚落群和中心聚落可以进行宏观考察。之所以选择这一地区对仰韶文化晚期聚落群和中心聚落进行探索,除了这是仰韶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外,还有它是处在我国的中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最为优越、历史文化背景底蕴最为丰厚。仰韶晚期的聚落、聚落群及中心聚落都是在仰韶早、中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聚落群与

3、中心聚落的确认原则,不以历史时期人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而是以自然地理环境、史前人类近水而居、沿河建村的原则进行聚落群的划分。根据流域,大致将其划分一下区域。1、渭河上游渭河上游聚落主要是指渭河上游及其大小支流流域的仰韶晚期遗址所组成的聚落群。按当前的行政区划,含天水、甘谷、武山、陇西、秦安、张家川、通渭、庄浪、静宁及清水等县市。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势为北部和西部较高,东部较低,海拔高度在 1130 米至 1660 米,东北部为六盘山及陇山,地理上属陇中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大小河流将各地表切割得支离破碎,地貌多呈黄上梁、命。较大河流形成的河川谷地有多级阶地,凡是常年流水的河流、河谷阶地上多有遗址分

4、布,因雨水形成的沟、谷多为干沟,多无遗址分布。其中单纯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及含仰韶文化晚期与多个时期文化并存的遗址 34 处。在仰韶晚期遗址中,大型聚落 2 处,即秦安大地湾遗址、秦安焦家湾遗址。还有天水罗家沟口、西山坪、樊家城、武山傅家门、甘谷灰地儿、秦安寺咀坪、骆家川、庄浪罗家坪等等,在整个仰韶文化遗址中,以天水、甘谷、武山和秦安、张家川遗址较多,分布较密,其他县相对较少。2、泾河上游径河上游聚落主要指径河上游及其大小支流流域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所形成的聚落群。按当前的行政区划,含平凉、庆阳两个地区所辖各县。这里东有子午岭,西有六盘山和陇山,东西山之间地势较为平坦,地理上属陇东黄土高原的源梁沟

5、壑区。在区内的大小河流多为峡谷,但也有较宽的川地。凡是常年流水的河流河谷阶地上多有古遗址分布。遗址分布高度一般在海拔 900 米至1200 米,最高的达 1500 米左右。这里的仰韶文化遗址共有 260 处,其中单纯仰韶文化晚期及含仰韶文化晚期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文化并存的遗址 200 多处。这里被统计的晚期遗址,绝大多数尚未公开发表详细资料,目前对各个遗址的规模尚无法了解。大型聚落有崇信九功塬子。其他聚落庆阳脱沟、合水桥、崇信庙台塬子、梁坡等等,在小型聚落中可能还有一些大、中型聚落遗址。3、雍水、千水及渭水中游主要是指雍水、千河流域及渭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按当前的行政区划,含陇县、

6、千阳、宝鸡市、宝鸡县、凤翔、眉县、岐山和扶风等。境内南依秦岭、西部和北部均为陇山,渭河及其支流密布其间,地理上属关中平原西部。这里既有关中平原的地貌特点,也有自身的区域特征。关中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共同塑造的冲积平原。渭河两岸发育着多级河流阶地及河漫滩,成为关中平原的基本格局。从地貌分区的情况来看,这里有渭河河流阶地、渭北黄土台源及山麓洪积冲积扇裙的分布。渭河河流阶地的面积最大,是关中平原的主体,一般分为两级,一级阶地分布在渭河两岸,高出最新冲积地 5 米至20 米,二级阶地高出水面 20 米至 45 米。黄土台源分布在渭河及其支流中下游两岸,突出在第二级阶地之上,呈阶梯式的黄土高阶地平原,一

7、般海拔 460 米至 850 米,高出渭河水位 100 米至 300 米,在渭河两岸一般可见到三四级。山麓洪积冲积扇裙主要分布于关中平原南侧,即秦岭北麓河流沟峪的出山口,这是由洪积冲积物形成的扇形地,并与第一级河流阶地相互交错组成山前洪积冲积扇裙,如宝鸡的清姜河、眉县斜峪河、石头河、霸王河均可看到扇形地地貌。北部陇山山地,黄土源、梁、浅山、丘陵发育,山前洪积扇沟壑纵横,地面破碎,稍南为黄土台源,源面完整开阔。这样的地貌特征极利于以原始农业为主的人类定居生活,仰韶文化遗址多发现在河流两岸的一级阶地、黄土台源上的沟河之畔及沟峪山口洪积扇处。这里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 526 处,其中单纯的仰韶文化晚期

8、遗址 349 处,以千河、雍河、渭河中游分布最为稠密。在晚期遗址中,从聚落规模来看,大型聚落有全家沟、宁王、贺家湾、龙家湾、瓦岗寨、千阳西沟、扶风案板及眉县西柿林等,这些聚落遗址都在 50 万平方米以上,其他比较大的还有宝鸡旭光、伐鱼村、岐山岐阳及丁童家、南坡、全家崖、石咀头、牛家嘴、洪水沟、杨家沟、阁底堡,关桃园、东庄、香集、肖十字、斜坡堡,凤翔的董家河、南坡、董家庄,千阳阎家岭、裴家台,陇县唐沟原,岐山王家嘴、杜家沟、永乐、周公庙、柳沟、西窑庄、子头、南祈、眉县岭堡及韩家沟等等。4、泔河、漆水河、泾河下游、渭河中游泔河、漆水河流域、泾河中下游及渭河中游武功至咸阳段北岸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所组

9、成的聚落群。含长武、彬县、旬邑、淳化、径阳、高陵、麟游、乾县、永寿、礼泉、武功、兴平及咸阳等。境内属关中平原的中部,其南部的渭河河段河槽宽度已达 1000 米左右,咸阳以东更加宽阔。渭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是关中平原最为发育的阶地,地下水丰富,海拔 420 米至 510 米,北岸阶地一般比南岸阶地宽而高。中部即渭北阶地以上的永寿、乾县、礼泉、径阳一线的一部分,已属北山山地南缘的黄土台源,海拔 600 米至 1400 米,源面宽坦,呈阶梯状地貌。北山是指渭河北侧从永寿向东包括乾县、礼泉、淳化、耀县、铜川、蒲城一线,为石灰岩组成的中山、低山地貌,山地北侧平缓,南侧陡峭,从地理上讲,是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

10、的交接地带。境内北部即黄土台源以北的长武、彬县、旬邑、淳化一线属陕北高原南部源梁沟壑区的一部分,海拔 800米到 1600 米,总的看来呈源梁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但具体看来,既有支离破碎的黄土残源,也有源面比较完整开阔平整的黄土源,还有大小河流切割而成的平川和阶地。如径河北岸的坡状源切割破碎,平缓源宽阔平整;径河南岸的黄土源宽阔连续与渭河北岸黄土台源相连,仰韶文化遗址多分布在大小河流的一级阶地和常年流水的沟壑之畔,以及沟、峪出山口洪积扇处。在晚期遗址中,大型聚落有咸阳尹家村、礼泉王家堡、彬县弥家河、长武径源、宇家河、径阳高家堡及兴平侯村等,此外较大的有礼泉庄头河、宁家村,永寿养马村,乾县永生

11、坊及小王村等,除此之外,还有咸阳吕村、永寿南顺什,彬县街背后,长武肖湾里、孔头、官家嘴、旬邑木嘴,淳化灰嘴原、刘家沟、韩家村、桃渠河,径阳瓦碴院、兴平红沟、寺上堡,乾县北郑、龚家窑、董家村、武功王家沟、徐家崖、上官,麟游老沟等一些较小的聚落。5、石川河流域石川河聚落群主要指石川河流域仰韶文化晚期遗址所组成的聚落群。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包括渭北、阎良、富平、三原、耀县及铜川等区县。境内南部为清峪河、石川河中下游阶地,即三原和富平南部及阎良区、临渭区北部为渭河平原的一部分,海拔 390 米至 450 米,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中部为黄土台源区,即北山南麓的三原北部、富平中部及耀县城南一带均为黄土源,海

12、拔450 米一 800 米,源面广阔、地势平缓,于峰岭之间多有沟谷峪涧分布,如富平北山即有九条峪道,大多有常年流水,峪口洪积扇土地肥沃,当地有“九峪粪田”之称。北部为北山地区,即富平北部、耀县县城以北及铜川市区,山岭绵亘,黄土梁发育,是源梁沟壑地貌,海拔 700 米至 1600 米,源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丘陵起伏。仰韶文化遗址多分布在石川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一级阶地及沟峪出山口的洪积扇处。单纯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及含仰韶文化晚期与两个以上时期文化并存的遗址 47 处,以石川河中游分布比较密集,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在晚期遗址中,从聚落规模看,有大型聚落耀县新兴、富平神芝坊、耀县京兆及铜川李家沟,其他还

13、有铜川铁王河、耀县柳林、穆家源、东石坡、白瓜河、陆家河、三原郑家村、老堡及阎良义和村等等。6、渭河中下游渭河中下游及其各支流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包括周至、户县、长安、西安市郊、蓝田、临漳、临渭、华县、华阴及憧关等县市。这一地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中、东部,南依秦岭,北面渭水。渭水河槽较宽,西安以东达 1000 余米,到华阴以东宽达 2000 米至 5000 米。渭河两岸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 200 米至 500 米的一、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渭北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南岸的一级阶地,西安以东高出渭河水面 5 米一 15 米,临渭以西高差较大,是关中平原最为发育的阶地。赤水以东

14、至河口段的阶面,具有南高北仰中间低洼的特点,形成槽形凹地,被称为“二华夹槽” ,是沼泽盐碱化比较集中的地区。南岸的二级阶地,户县和西安分布较宽,临撞以东狭窄,一般高出渭河水面 35 米到 45 米,塬面比较平坦。南岸的黄土台塬突出在第二级阶地之上,成为阶梯状黄土高阶地平原,一般海拔 460 米至 850 米,高出渭河水面 100 米至 300 米以上,以数十米或近百米的陡坎与阶地相接。低台源黄土一般厚几米,高台源厚数十米至百余米不等。南岸的黄土台源呈断续分布,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长安县的神禾塬、少陵塬,蓝田和西安的白鹿塬,临漳的洪庆塬、新丰塬,临渭的阳郭塬、崇凝塬,华县的高塘塬,华阴的

15、孟塬等,都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大多塬面宽广平坦,有的沟壑发育使塬面比较破碎。秦岭北坡有众多的山溪河流北注人渭,山谷口均有洪积冲积物形成的扇形地,组成与第一级阶地相互交错的山前洪积冲积扇裙,如长安县的汁峪、流峪、青峪、大峪、石贬峪、汤峪,临漳的石瓮寺沟口、冷水沟口、凤王沟口、漳关七峪等,都可见到洪积冲积而形成的扇形地。仰韶文化遗址多分布在渭河及其较大支流的一级阶地和山溪沟峪出山口的洪积扇处。经历年来的文物普查、考古调查,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 119 处,以洋河、俪河、沈河、赤水河及石堤河流域遗址分布较密,渭河干流因河槽和河漫滩较宽至一级阶地距离较远,人们居住生活用水不便而遗址较少。在晚期遗址中,从聚

16、落规模看,大型聚落有长安羊尉村、韦一村、五盼村,华阴瓦渣梁、龙窝、户县里贤庄、羊村、长安马狮坡、嘴头、高山庙等,其他还有户县坳子、长安杨家湾、赵家湾、灵台、卢家崖、蓝田新街、临撞邓家庄、华县老年村、泽口、南冯堡、雍家湾及憧关窑上等等。7、北洛河及附近黄河流域北洛河中下游洛川至大荔段及附近黄河西岸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包括洛川、黄陵、宜君、白水、澄城、蒲城、韩城、合阳及大荔等。这里的地形地貌大致分为洛川、黄陵、宜君三县位于北洛河中游,是陕北黄土高原南部的源梁丘陵沟壑区,以黄土源面切割较轻为特征。这一带黄土源分布广泛,尤以洛川源最大,规模仅次于陇东的董志源,二者成为子午岭东西两侧黄土的两个厚度最大的地方,源面平坦,流水侵蚀较轻,海拔 800 米至 1300 米。蒲城南部和大荔中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是北洛河两岸的一级阶地,海拔 350 米至 400米。大荔南部为沙苑区,位于渭、洛河下游的三角地带,海拔 350 米至 370 米,呈沙丘地貌。韩城合阳段河西岸的较大支流如据河、太枣河、金水沟等两岸阶地都较发育。仰韶文化遗址多分布在黄河西岸支流和北洛河及其支流的两岸或二河的交汇处,以合阳、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