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6734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答题页指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并在答题页上做题。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答题页指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并在答题页上做题。2.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 100100 分。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计分,计 6060 分分) )亚洲某地(约,),蓝天与自云交027 N086 E织,雪山与湖泊辉映 1该地所属

2、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 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 200mm 增至 500mm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 50mm 左右。据此完成 3-5 题。3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4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引湖水灌溉 海水淡化 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 A B C D 5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

3、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塔里木盆地图” ,回答 6-8 题。6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7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8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土壤读右图,回答 9-11 题。 9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 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A B C D 10图中 a、b 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

4、坡雪线 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降水 11图中通往乙城市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 B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 态保护 C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D高寒缺氧、多年冻土、技 水平低读中国四大区域示意图, 回答 12-14 题 1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的 排序是 Aabcd Badbc Cdbac Ddcba 1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 温14有关四大区域主要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水能 B

5、b煤、石油 Cc石油、煤、天然气、水能 Dd煤、石油、水能 15.下列四幅图是我国雨带的位置图,能反映我国夏季 7、8 月份降水范围的是A. B. C. D.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贵阳平均海拔 1 223 米,昆明 平均海拔 1 892 米),读图回答 16-17 题。 16贵阳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A1 200 小时 2 000 小时 B1 200 小时 2 400 小时 C1 400 小时 2 400 小时 D1 400 小时 2 000 小时 17关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差异的主要 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昆明地势高,空气稀

6、薄,对太阳辐射的前弱 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A B C D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网图” 。读图完成 18-19 题。 18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 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 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 19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该地区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该地区河流都有凌汛 D应继续大面

7、积开垦、发展粮食种植业读下列两幅图,回答 20-21 题。20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1右图大致为左图从 A 至 B 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 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1800 米 B.700 米 C.200 米 D.500 米 读下图,回答 22-24 题。22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23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24在右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

8、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 P 地相符的是 A B C D 读右图,回答 25-26 题。 25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6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 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读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 为 4308 ,判断 27-28 题。 27该图属于 A北美洲沿 35N 所作B澳大利亚沿 2326S 所作 C非洲沿 2326S 所作 D亚洲沿 30N 所作 28甲点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 带沙漠气候

9、读下图,完成 29-30 题。29.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30.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31 (12 分)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P 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_ _ _ _。(2)Q 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 是_ _。(3)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内流区

10、的形成原因。(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是_ _。(5)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环境问题,并简析原因。32.(10 分)读下图回答(1) 简述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3)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 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4)简析图中 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33. (8 分)读下图回答:(1)图 9 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2)广 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广西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11、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 10。 (3)据图 10 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 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34. (10 分) 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 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 的合理建议。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60(60 分分) )1-5 BAABD 6-10 DDCBD 11-15 BDBDA 16-20 CCCAC 21-25 BBBAB 26-30 CCBDA二、非选择题:

12、(二、非选择题:(4040 分)分) 31.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这是宁夏平原及其附近地区,P 处位于宁 夏平原,因地势低,故气温偏高。Q 处位于贺兰山区,气温较低,又处于东南 季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鄂尔多斯地区周围虽有黄河流经,但该地地形封闭, 气候较干旱,地表径流较少,从而形成了内流区。该地因缺水限制了农业发展, 在土地利用中,最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现象,其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和 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宁夏平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2)山地迎风坡,降雪多;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3)地形较封闭,四周略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4)水源不足 土

13、地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风力大,地表物质松散;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和开矿。 (5)土壤盐碱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32. (1)有利条件:纬度低。 海运便利 ,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2)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前者位于河流中游,后者位于河流入海口。答题时注意区别)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33. (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夏半年降水量 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 ;西部坡度 大(西部地势高) ,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 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34.环境保护(10 分)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