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181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改革构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 程的改革构思程的改革构思【摘要】探讨建立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认为课程目标的设置应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能精确反映妇产科护理的全部意义;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多样化,并且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采用改良 PBL 整合课程,充分发挥院校协作力量,完善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适应 21 世纪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学 教育 护理 课程 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是卫生保健体系改革的要求1。随着卫生保健体系的转变,母婴护理正日益成为护理界关注的热点。在近 20 年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专家们一再呼吁妇女的健

2、康、快乐和尊严应受到重视,保证母亲安全应成为全球性的行动2。为适应新形势下妇女保健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级妇产科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临床护理专家的需求与日俱增,护士角色也在不断地扩展,护士不仅成为患者直接的照护者,同时还扮演着咨询者、协调者、组织者等多种角色。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广博的护理专业知识、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人际沟通、评判性思维、决策和管理组织等能力。然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传统的本科妇产科护理教育和课程体系已无法培养出满足 21 世纪卫生保健需求的护理人才,护理教育的滞后迫使教育者重新审视课程设置中的弊端和不足,积极探讨建立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

3、式,以适应 21 世纪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 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1.1 课程改革的目的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专业。此次设想的课程改革是为适应新形势下人类健康保健和临床医疗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为社会各级妇产科医院培养具有责任感、终生学习意识、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适应性强及富有创造性的高等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日后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1.2 课程改革的意义我国护理学发展较晚但速度迅猛,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水平参差不齐。从各校的课程科目来看,有的学校几乎是医疗课程的改造3,致使历届护理本科

4、生难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护理专业观,从而造成大量护理人才的流失,而传统的“三段式“即基础-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由于将理论与实践划分过死,不能有机结合4,又过多地专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和操作技能的重复、刻板地训练,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应试人才,缺乏创造性、灵活性和主动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为了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这种弊端,更好地提升护理教育质量,适应护理人才国际化的转变,护理教育者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模式。此次对护理本科生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设想的改革就是要以适应性强和

5、灵活的课程组织形式逐步取代僵化了的教学计划5,重新对学习进行定义,从重视专业知识转向重视护士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的培养6,有效整合护理理论与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与学的最佳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从妇产科专业的角度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改变以往“重医疗,轻护理“的专业思想,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护士角色中去。2 建立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是思想体系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课程上,而且体现在包括课程在内的实施教育的全过程4。如何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创立新型的与国际接轨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是值得所有护理教育同仁深思并

6、探索的问题。2.1 课程目标应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能精确地反映妇产科护理学的全部意义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护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转变3。因而新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目标不仅强调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色;而且课程目标能够精确地反映妇产科护理学的全部意义,这需要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的密切协调和配合才能制订课程目标(包括教学目标和实习目标) ,力求能充分体现本科生在经过系统、灵活的理论教学和毕业实习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根据上述思想,建议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改为:热爱妇产科护理学,

7、能运用护理程序为不同健康需求的妇女提供护理;能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恰当的护理理论提供妇产科的专业性护理;能将护理专业价值观、伦理、法律等规范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能运用有效沟通技术促进护患关系,加强医护、护护等合作;能运用现代护理管理知识,协助护士长改进或加强病房建设等。2.2 构建多样化、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级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3,这无疑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法侧重机械记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差7。我们对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

8、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原理论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取消临床见习的内容,将总课时数的 3/4 用于课堂讲授,而将原用于课间见习的学时数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思维培训,主要以改良 PBL 教学(即以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理论教学 8 周完成后即正式进入妇产科医院实习。实习时间安排 7 周(妇科病房 2 周;产房 2 周;产后休养室 2 周;计划生育、门诊等 1 周) 。所有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后 1 周考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学多样化、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更好地突出妇产科护理专业的特色,进一步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9、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集中解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将极大地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职业适应性。2.3 以改良的 PBL 整合课程 PBL 是当今医学、护理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它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模式,它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有利于学生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临床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美国医学教育界共同认为,在临床前期教学阶段,小组学习和讨论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较好方法8,然而 PBL 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主要是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要求都较高,另外也缺乏相关的统一教材。为此我们探索在今后本科妇产科护理学的全部系统的理论课结束后

10、,在临床思维培训课上采取改良 PBL 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以精心设计和编排的病例及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安排的病例个案将由学校老师与临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共同决定,主要是妇科或产科病房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个案(中英文表述不限) ,如停经的情景分析,病例中应尽量排除内外科等典型躯体疾病的混杂干扰,力求突出妇产科护理的特色,教师可以给学生几种可能的病情假设,并提供找寻问题答案的线索,如造成停经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一种假设是月经失调,另一种假设是妊娠,若是妊娠又要考虑到底是宫内妊娠还是宫外孕或者是葡萄胎,带着这些疑问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

11、,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校内资源,积极思考、找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在已有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发现新的临床问题。下次课时由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作总结性讲授。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改良 PBL的教学形式是将临床病例讨论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打下较全面的基础9。此种教学形式将使学生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景中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2.4 充分发挥院

12、校协作的力量,提升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专业归属感、认同感的形成和建立。然而由于临床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和医院高级护理师资力量缺乏,提升临床教学质量一直困难重重。因而我们设想在学生毕业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学院的妇产科任教老师陪同本科生一起入病房。上午本科生主要在临床老师的带教下完成教学计划中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操作、婴儿沐浴、术前准备、阴道冲洗等专科操作,下午则在学校老师和临床老师的共同带教下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如跟随医师查房,安排护理教学查房,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或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讨论等,以最大

13、限度地挖掘本科生内在的潜力和优势,使她们能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新的院校协作教学模式不仅将更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院和医院教师之间更为紧密地合作和交流,从真正意义上缓解临床带教老师的压力和重担,而且有助于学院老师根据对本科生知识、态度、技能的评估,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加深本科生对护理的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护理价值观,更快地适应护士角色,更好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2.5 完善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评价体系为准确地衡量新型建立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全面、客观、系统地评价整个课程、教

14、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校和临床老师往往借助题库考理论、借助模拟病房考专科操作,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学生评判性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培养,故而已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仅仅评估了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而对学生的态度、思维、情感等方面却无从衡量,使得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的现代护理教育目标成为纸上谈兵。改革后的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将有机地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种评价方式,在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临床实习中,不断地进行有效地教和学的过程评价,及时反馈课程信息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尤其对学生在态度、思维

15、、情感等方面的评估可以由学校、临床带教老师甚至病区患者协同完成,具体评价项目可以灵活多样化,如完成 1 份高质量的护理病史的书写、个案讨论中准备的充分程度以及对临床护理问题独到的见解或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生的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不断地对本科生在整个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地、客观地、系统地观察和评价,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学生各阶段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在所有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后的 1 周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出科考试将对学生做一个总结性评价,如实地反映学生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目标的程度。总评分最好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分数各占 50%,由此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真实的综合能力。3 小结

16、本科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仅仅是国内所有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缩影,但它折射出来的问题和困难却令所有护理教育界同仁感同身受。比如改良 PBL 的整合课程在开展之前必须要对涉及课程的所有老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培训后还需一一试讲或上公开课,每一次课后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这一切无疑会加重老师的工作量和教学压力,所以阻力可想而知;另外院校协作模式真正实施起来也会困难重重,学校和医院带教两方面的老师必须就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习计划等重新磨合、探讨,力求教学理念的基本统一,教学行动的协调一致,这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所以说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无比艰巨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和临床机构之间真正的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和努力。【参考文献】1李芳芳,姜安丽.美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50.2华嘉增.妇女保健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8.3张玉芳,李继平,刘素珍,等.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