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1720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政治文明历程·新课标必修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心 爱心 用心1必修必修 I I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扫描考点扫描】 (特别说明:为选修部分考点) 考纲内容考纲内容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及其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2、商鞅变法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中国古 代的重 大改革北魏孝文帝 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单元导航单元导航】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 分两个时期来把握:(1)奴隶社会的主要政治制 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封建社会 的主要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战国 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 强,明清空前强化达到顶峰。 ) 【考点概要考点概要】 考点考点 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邦建国)

3、(1 1)背景:)背景: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东征,灭 商建周,史称西周西周。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 关系松散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 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 大举实行分封。 (2 2)分封目的:)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 亲戚,以藩屏周” 。 ) (3 3)内容:)内容: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同姓亲族(主体) 、功臣、姻亲、先 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 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

4、周王政令,承 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 朝觐述职等义务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 卿大夫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等级序列: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 (4 4)瓦解:)瓦解: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 公开挑战) 、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 氏代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 广) ,井田制井田制崩溃;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5 5)影响:)影响:积极影响: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巩固了周朝统治, 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 定定。 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

5、 独立性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分裂割据局面。 2 2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 治地位等政治权力治地位等政治权力) (1 1)目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 (2 2)特点:)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 ;血缘关系同血缘关系同 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 ,与分封制分封制互为表 里。 (3 3)作用:)

6、作用: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卿 世禄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 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 一,影响后世。 (4 4)维护工具:)维护工具: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 活准则) ,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 (5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 制的血缘纽带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政治上的体现,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3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7、特点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宗法制专心 爱心 用心2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4)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考点 2 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开始) 1 1变法大背景:变法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大动荡、大变 革和大发展时期。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有:战 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与之 相适应;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 强国力。秦孝

8、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 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 神。 2 2目的目的/ /宗旨:宗旨:富国强兵富国强兵 3 3性质:性质: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封建化改 革运动。 4 4内容:内容:(1)经济改革:以农求富。 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对努力耕织的人进行奖 励,对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者进行惩罚。调动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 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 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

9、衡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 流,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 一定的促进作用。 (2)政治改革:加强集权。 普遍推行县制县制:全国划分为 41 个县,县的令、 丞由国君国君任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秦律,严格刑罚:在乡里和军队中推行连连 坐坐制度,并规定轻罪重刑轻罪重刑。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 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稳定社会秩序;但后来产生暴政。 严格什伍户籍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连坐法。保证了社会 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 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3)军事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实行

10、“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树立 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大大提高了 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4)文化改革:加强思想控制。 “燔诗书而明法 令” 。实质是文化专制文化专制。 (5)风俗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 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 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5 5作用:作用: (1)积极: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富国强 兵兵之效,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秦后来统一统一 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

11、础;对后世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 始。 (2)消极: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 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 暴政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重农 抑商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 碍商品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的发展趋势, 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并适合秦国国情(最主要) ; 措施全面,赏罚分明,百姓拥护;法家思想 的传播,秦孝公的重用,商鞅改革的坚毅精神等。商鞅死因商鞅死因:触动旧贵族利益触动旧贵族利益。考点考点 3 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

12、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 公元前 206 年) 1 1背景或条件背景或条件 (1)政治前提: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秦朝,实 现了国家统一现了国家统一。 (2)经济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 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 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 (3)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 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4)思想来源: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法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5)实践条件: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并证 明法家法家思想的可行性。 2 2目的:目的: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巩固政权,维护大一统。 3 3中央集权制的

13、主要内容: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三三 公九卿制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 (1)皇帝制度的建立 “始皇帝”的来历: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 称“王” ,秦王嬴政嬴政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皇帝”称号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自称“始皇帝” ) ,从 此, “皇帝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被沿用。 内涵及特点: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权至上(集行政、专心 爱心 用心3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 、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皇权皇权 至上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和太尉太尉。左右丞相为 “百官之首”

14、,辅佐皇帝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 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互不相属,互相牵 制制。 九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 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的各种 事务。 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 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 互相配合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 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郡县制 起源:源于战国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县 制制。 建立: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全国始设 36 郡, 后增至

15、40 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 又分若干县。 “郡”设郡守郡守、郡丞和郡尉,郡守郡守定 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县,县置县令县令、县丞 和县尉;县级以下设“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皇帝直接任免。 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中央垂直中央垂直 管理地方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 得世袭得世袭。 意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国家的 统一、安定和发展统一、安定和发展;b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分封制, 是官

16、僚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 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 有封地。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主体措施: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配套措施或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选拔、 考察官吏的制度;制定秦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建长城,修弛道、直道,开灵渠;移民。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积极: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贵族分封制,初步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