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05660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牛奶变酸 B.高粱酿酒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和发光 C.有气体逸出 D.有其它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融化成水

2、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轮胎爆炸、湿衣服晾干C食盐溶于水中、乒乓球变瘪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 4密度最大为 1 g/mL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服晾干

3、B.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 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10、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2、“真金不怕火炼”这句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A.熔点较高 B.硬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

4、质稳定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作导线14、阅读下段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属 ),把块状的硫研碎(属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融化成淡黄色液体(属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硫在空气中易燃烧(属 )。15、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2吸附、凝聚、杀菌、灭藻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

5、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各答一点)(2)高铁酸钾的用途是 。(3)保存高铁酸钾应注意的事项是 。课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 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他们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观察 、实验 、假设 、结论 2、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

6、水 D.大量灰烬 4、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5.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6、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 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

7、使木条燃烧更旺 7、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 色的 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 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 产生,说 明了 。 8、饼干拆封后长时间放置会变软,其原因是 9、家庭使用的液化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你验证这个结论 10、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在探究的 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资料收集】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 【猜想】小张认为:可能是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小石认为:可能是

8、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 蜡蒸气 ;小尤认为: 【实验方案】将长玻璃导管用湿布包裹后插入焰心,用燃着的木条去点导管另一端 【现象与结论】3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小张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 小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 小尤的猜想正确。 11、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 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火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构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

9、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 600铁15352750约 1800钠97.8883约 1400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 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12、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某课外活动小组设 计了如图的装置来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 (1)在 A 瓶和 B 瓶中盛的无色溶液是 。 (2)在进行实验时,吸入的空气由 (填“a”或“b”,下同)进入,呼出的气体由 排出。 (3)在实验结束

10、时,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现象是 。课题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走进化学实验室1、下列化学仪器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 ) A、试管 B、燃烧匙 C、烧杯 D、蒸发皿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4A B C D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 D.给液体加热 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位置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 量为 9.5g,则药品的试剂质量为 ( )A、9g B、10g C、8.5g D、8g 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

11、,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平齐,读数为 30mL,将液体倒出 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 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 10mL B.小于 10mL C.等于 10mL D.无法确定 7、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操作的理由 (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对着人: 9、某同学给是试管里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请分析可能造成破裂的原因。10、如何检验下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