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01997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 20142014 届高三摸底考试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12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姓氏代表的是血缘, “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 B 项正确。【答案】B13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

2、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解析】从材料“秦朝”、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以及“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郡县制。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A1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 5040 人为上限,因为这个

3、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是由雅典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的,故 A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但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 5040 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因此 B 项说法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因此 C 选

4、项说法正确。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 D 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15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考点】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

5、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 A 正确。B 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 C 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 D 不正确。【答案】A162010 年 8 月 13 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 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

6、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故 D 正确。A 项表述不够恰当,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相互监督,不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故 B 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不是深刻实践,故 C 项不正确。【答案】D17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霸维和是

7、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材料把西方比喻成强盗、虎穴,说明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故 A 说法正确。这一说法是 20 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文革时期,可以判断 C 正确。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体现反霸维和特点,故 B 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利益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故 D 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1820 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1912 年的是( )A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

8、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 “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考点】辛亥革命【解析】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因地历史教育目标必然也体现与民国相关内容,D 项“与民国建立之本”说明正确。【答案】D19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849 年他又废除了该条例,其主要原因是( )A竞争对手被打败 B世界工厂地位确立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考点】工业革命【解析】英国

9、颁布航海条例是针对荷兰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1849 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需要销售更多商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推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答案】B20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

10、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 A。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 D。【答案】B21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孟德斯鸠的这段话,分别指出了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弊端,因此,他个人都不赞成这三类政体,而是主张把这三类政体结合在一起,即实行君主立宪

11、制,才能确保人民权利的有效行使和民主政体的确立,故选 C。【答案】C22在 15 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材料表明,15 世纪到 1520 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 B、C 项正确。之所以出

12、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 A 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 14 世纪,故 D 项错误。【答案】A23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 20 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从材料“自我们这个

13、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说明全球趋势总体缓和;又从材料“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说明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内容、信息传播相关信息,故 B、C 不正确;D 只是对材料部分理解,不够全面。【答案】A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38 (26 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 13、14 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

14、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据白银资本等材料二 16 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 17 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三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四 1893 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15、,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 2005 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 13、14 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 (2 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 分)(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 分)(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 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 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 分)(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 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 分)【考点】 (1)新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 (1)从材料“早在 13、14 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