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秀教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337855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优秀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高中地理优秀教案高中地理优秀教案“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以下是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优秀教案最后也是晕头转向。以下是为您整理的高中地

2、理优秀教案一:一: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环流模型。

3、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思路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小组分工合作互合作互助助模型展示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教师总结这 5 5 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然后小组分工对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然后,小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成模型; ;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最后对

4、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题进行点评。题进行点评。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1)(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地球仪。每个班准备 1010 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小适中,并自带经纬,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学生加深地理认识。(2)(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 4 4 个垂个垂直气流、直气流、3 3 个近地面风向和个近地面风向和 3 3 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

5、上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偏转了 90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3)(3)透明胶布、剪刀等。透明胶布、剪刀等。(4)(4)模型制作:模型制作: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组为单

6、位,合理分工。2 2 个同学负责剪纸,个同学负责剪纸,2 2 个同学负责折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叠,准备出 4 4 个垂直气流、个垂直气流、3 3 个高空风、个高空风、3 3 个近地面风,另个近地面风,另2 2 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合作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 ;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而极地终年寒

7、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形成高气压形成高气压; ;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流向极地( (南风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南风,在 30N

8、30N 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30N 附近有下沉的垂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 (北风北风) )受地转偏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 (近地面近地面) ),低纬环流形成。,低纬环流形成。第三步,从第三步,从 30N30N 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 (南风南风) )受地转受地

9、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 (近地面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极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 (北风北风) ),逐渐偏成东北风逐渐偏成东北风( (近地面近地面) )。于是在。于是在 60N60N 附近,从南边来附近,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 60N60N 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流。第四步,第四步,60N60N 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

10、别流向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30N(30N(高空风高空风) )和和 90N(90N(高空风高空风) ),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环流圈。四、模型展示四、模型展示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五、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一是学生学习地

11、理的兴趣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习的兴趣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习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模型制作,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体现了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用以往所学的用以往所学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 “风风” 、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12、等知识,等知识,这也是这也是“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精神。三是将复杂、运动的地理事物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现三是将复杂、运动的地理事物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高中教地理案二:高中教地理案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大洲

13、是世界第一大洲。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 称述性知识称述性知识 “亚细亚亚细亚”和和“欧罗欧罗巴巴” 亚欧大陆亚欧大陆 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地理位置 时区与区时时区与区时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欧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

14、欧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洲地理位置及特征。洲地理位置及特征。 原认知知识原认知知识豪感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 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印刷资料印刷资料 小测试题小测试题 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 flashflash 动画动画 模型实物:模型实物: 地球仪地球仪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

15、位置。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关键教学关键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 ?( (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二) )新授新授板书板书 第一章第一章 认识大洲认识大洲 第一节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