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言翻译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1598385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文言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孔子文言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孔子文言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孔子文言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孔子文言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文言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文言翻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第十三21 四.文中注解 中行:犹言“中道” ;在此是指能依循中庸之道待人处事,无过与不及的人。 与之:把道传授给他(他们) 。与:给,给予。 狂狷:狂,有大志而好进取的人,但有时好高骛远,或有过于中庸之道。狷, 音 ,有气节而有所不为的人,但有时过于拘谨而不及中庸。 五章旨孔子言不得中道而教之,乃想到次于中道之狂者、狷者,因为他们都有可取 之处。 六解读本章之中,孔子提到三种人:中行者、狂者与狷者。所谓中行者,是指言行 合于中庸之道的人,其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既能坚守原则,又能通权达 变。狂者,是指志向远大,有

2、进取心,不苟同于流俗的人,这种人往往放荡不 拘,肆意无隐。狷者,是指操节耿介,拘谨保守之人,这种人信守原则,有所 不为。然而中行者太少了,孔子感叹“不得中行而与之”于是退而求其次。狂者虽 过于中庸,但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狷者虽不及中庸,但操守耿介,廉 洁自爱。前者有为,后者有守,虽各有所偏,但仍不失可造之材,故孔子有所 取之。 七相关名言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战国 孟子)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非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自岸边 走远。 (美 卡耐基)三(四)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三十五38 四文中注解 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我都一视同仁,加以教诲

3、。 类,类别、等级。 五章旨 孔子自述教育理念。 上四章显现孔子热心教育精神。 六解读 “有教无类”的类字。朱熹以为是指气习的善意,皇侃以为指地 位的贵贱,考查孔子弟子的类别,以上两种解释都合于孔子的主张。 “类” 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智商的高低、个性的差异、家境的贫富等。孔子认为教 育的机会人人平等,就今而言,这是对基本人权的认定,也是对教育引人 向善、变化气质的功能的肯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贵族的权利;孔子首开私人讲学,让学 术平民化。在此一“有教无类”的创举,不仅激发了学术的发展,也开启 了“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因此后人称孔子为一位贫民教育家。 七相关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

4、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俄 赞科 夫)在教育中没有主次之分,犹如在一朵鲜花的众多花瓣之中无所谓主要 花瓣一样。 (俄 苏霍姆林斯基)三(五)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 19 四文中注解 中人:资质中等的人。人之资质,大约可分三等:中智、中人、下愚。 语上:告诉他较高深的道理。语,音 ,告诉。 五章旨 孔子言教尊人,当随其资质之高下来告诉他不同深度的道理。 六解读 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们尽量发现自己的特长。圣人之 施教,就教育精神言,理应有教无类;但是就是施教方式和内容而言,应该依 人聪明才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否则,中人以下者,若强

5、告以高深的道理,不 但不能理解,而且容易误解,任意()等而进,反而不能实践。所以孔子因材 施教,教导弟子们应在切问近思上下功夫,然后渐进于高远。 本章所谓(可以) 、 (不可以) ,并非表示绝对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可能)与 (不可能)的意思,属于客观的认定,不是主观的判断。 七相关名言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明 王守仁) 教育以人的资质为依据,才具有真实伟大的意义。 (俄 别林斯基)三(六)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亦也惑,敢问?子

6、曰:求也退,故 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十一.21 四文中注解 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意义的事就去做它吗?闻,指闻義。斯,则、就。 诸, 【之乎】二字的合音。 有父兄在:有父兄在上,不能自主主张。 其:乃、则。 敢问:胆敢请问原因何在?敢,谦词,自言冒昧。 退:指性格谦退。 进之:鼓励他人积极前进。 兼人:指气势太盛。兼,胜、加倍。 退之:指节制使他谦退。 五章旨孔子因材施教,依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有不同。上二章显现孔子能因材施教。 六解读 对一个具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思想、个性及内心活动的细微表现, 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如果他对这些视若无睹,就很难成为良师。 孔门弟子中,子路的个性,好

7、强争胜,勇于力行,这固然是种长处,但有 时不免轻率莽撞,欠缺冷静思考,可能有害于事,属于狂者,所以孔子抑制其 刚强之气,希望他有所节制。冉求个性谦退,这原本也是一种优点,但他有时 遇事退缩,缺少勇往前进的精神,属于狷者,所以孔子给予适当的鼓舞,勉励 他勇于实践。 由此章可知,孔子施教,注重个性的独特性,使各不相同的心灵能自由创 造,保有活泼的生机。 七相关名言尊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 (汉 徐 )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 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清 王夫之)三 (七)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 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第九.7 四文中注解 无知

8、:没有知识,不能通达事理。此孔子自谦只辞。鄙夫:鄙陋无知的人。空空如:诚恳的样子。空,通【倥】 ,音 ,忠厚诚恳。叩:反问。两端:两头,指问题之始终、本末、上下、精粗等。竭焉:详尽地教导他。焉,之,指鄙夫,兼有句末语助词的作用。 五章旨孔子自谦无知,但能竭诚教人。 六解读【无知】不只是缺少知识而已,有时是一种观念的偏执,企图以自己所知去 涵盖解释一切。孔子自谦【无知】 ,是对学问本质的无限性有所理解,因而产生 谦虚的心理,如此,进德修业才能日进不已。至于孔子假设有鄙夫来问,则竭尽所能的解答其问题,不以灌输方式教导, 而是使用启发的方式教法,经由讨论与分析,使其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后 知所抉择

9、。由此可见孔子遵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与教诲人不倦的精神。 七相关名言认识吾人之无知,乃智慧之起源。 (奥地利 海耶克)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德国 第斯多 惠)三 (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悲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8 四文中注解 不愤不启:不是到了心想求通而未得时,就不去开导他。愤,心求通而未得。 启,开导。 不悱不发:不是到了想说出来而不能表达时,就不去引发他。悱,音 ,口欲 而未能。发,引发。 隅:音 ,方角。物之方者,有四隅。 反:还以相证,有类推之理。 复:再告诉。 五章旨 孔子自述教学重在启发,勉励学者自勤求进,触类旁通。 六解读 西哲

10、怀德海在教育的节奏一文中:教育如果不引以发创造力开始,并以鼓励 创造力告终的话,必定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全盘目的,即在产生自动的智慧。事实上,唯有在受教育者(心想求通而未得) 、 (口欲言而未能)时,给予他 启示,才格外有力量;受教者有需要、才显现启示的价值。犹如在森林中迷了 路,惶急万分时,有人指示他沿着流泉的水迹,找到一条出路一样。由是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做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 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七相关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德国 弟得多惠)讲到乎你识,嘴须好打结。 (台湾谚语) (注:谓讲到让

11、你懂,已经很久了。 识,懂。乎,给。 )三 (九)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不如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 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第十七.19 四文中解释 小子何述:弟子们要遵循什么呢?小子,弟子自称之词。述,遵循。 四时行焉:春夏秋冬四季依序运行。 百物生焉:指万物生生不息。百物,万物。 五章旨孔子不言之教,指示门人求学要在躬行处体认,不可专在语言上寻求。 六解读 儒家之道,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皆从笃行实践中显示其意义和价值。语言文 字只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媒介,若执着于言辩,而忽视自我的实践与体验, 则是舍本逐末,对于为学做人,毫无助益。孔子的教育有言教、身教,也要

12、求 学生在力行中去自我体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其言语传道之功,因此不太了解孔子(予欲无言)的深意。此处孔子以天为例,谓天无言而四时行、百物生, 勉励学生行健不息,不要在言语上寻求。近人钱钟书管()编云:立言之人,句斟字酌,慎择精研;而受言之人往往 不获尽解,且易曲解而滋误解。以语文沟通情景如此不易,则吾人进修德业, 岂能专在言语上寻求? 七相关名言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明 林希元)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 遇事终有眩惑。 (明 王廷相)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践。 (法 卢梭)三 (十) 孺悲欲见孙子,孔子辞以疾。

13、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第 十七.20 四文中注解 孺悲:鲁人,学士丧礼于孔子。 辞以疾:推辞有病,不接见。 将命者:传话的人。将,传达。命,辞令、言辞。 出户:走出房门。 使之闻之:使孺悲闻听歌声,知道孔子不是真的有病。第一个(之) ,指孺悲。 第二个(之) ,指歌声。 五章旨 记孔子对悲施以不屑之教诲,促使他能够自省, 由上四章可见孔子教导尊人,或唯恐不进,或注重启发,或行之不言之教、不 屑之教,因应个别差异,以达到教育的目标。六解读 教育是人格的成长,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教育的重要于此可见。对一位 诚挚的教育园丁而言,他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却没有选择教育对象 的权力

14、。孔子说(有教无类) ,孟子说(教亦多术)方法矣) ,就是这个道理。孺悲有过,求见孔子,孔子认为他不能自爱上进,而拒绝教诲他,希望他能 因此感悟而自我省思改过。圣人施教,不宜指他人过恶,使无日新之途。辞以 疾,弦歌以示意,以委婉的方法提醒孺悲退而思过,其中即含有( )之深意在。 无论施教的方式为何,总是可见圣人一片诲人不倦的诚心。 七相关名言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不以其人为洁而拒绝之;引申有轻视、瞧不起之意。 屑,洁)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战国 孟子)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养任务,而进行理论和实践认识的途径。 (俄 巴拉诺夫)子曰:予欲无言。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15、天何言哉?数千年 来,许多老师以身教经义,青年学子则自温润中汲取千年文化的精髓。以滋养 心灵。 对台湾学历史的人来说,钱穆先生是文化中国最权威的诠释着,他的影响力遍 及海峡两岸。民国十九年,钱先生在燕京报发表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就已 震动当时的北平学术界。抗战时期,他撰写国史大纲,坚持国人对国史必须具 有温情和敬意,对史界影响深远。 民国三十八年,钱穆先生为了安顿流亡香港的学生,在极艰难穷困的环境中创 办新亚书院,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 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因为担心学生交不出学费,于是除了注册生外,还 有试读生及旁听生。学生有营养不良以致患病的,当时书院

16、也要照顾。钱先生 学习“武训行乞办学”之精神,四处张罗经费,民国三十九年至台北募款,面 见蒋中正总统,总统允诺自办公费中节省,每月支持新亚新台币三千元。新亚 的教授不乏享盛名的学者,所领的薪酬则极为微薄,还经常领不到薪水。教授们努力写稿,拿稿费补助书院。港英政府为了表示尊崇,在民国四十四年赠予 钱先生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民国五十六年秋,蒋中正总统认为台湾需要一位国际级的史学大师坐镇,力邀 钱先生来台任教。钱先生自港来台,经由朋友介绍,购买了一块靠近东吴大学 的土地,委请妻舅胡美璜设计建筑,总统得知此事,透过蒋经国表示,建筑居 所的规划理当由政府负责,彰显对学者应有的尊崇。新居落成后,钱穆以母亲 故居素书堂而命名“素书楼” 。钱先生在期间()歌不辍二十二年,他神采飞扬 的讲学,总能让听者感受到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并深受感动。 钱先生自师范学校毕业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