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22626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现将部分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典型情况收集整理如下,供参阅。一、广东深圳:创新一、广东深圳:创新“证、房、卡证、房、卡”管住管住 12001200 万流动人口万流动人口深圳是我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现有人口 140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240 万人、流动人口 1200 万人。大量集聚的流动人口,在给深圳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外来”、“流动”,既是深圳社会管理的特点,更是难点。围绕着这个特点和难点,深圳市一直进行着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探索。1、以证管人,服务促进管理。坚持

2、以居住证为抓手,突出服务功能,以服务来促进管理,构建落地化、动态化、精细化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于2008 年 8 月全面推出居住证制度。从一张小小的居住证入手,建设了“1+3+N”信息化应用系统。即把流动人口的就业登记、居住证申办、居住登记三个信息采集入口为一体,使得流动人口信息与劳动就业和房屋租赁信息挂钩。几年来,深圳市在居住证管理制度上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居住证的服务功能、注重居住证的信息功能、注重居住证的实用功能。使居住证从本质上有别于过去的暂住证,同时也引导更多的流动人口主动办证,截至 2011 年 2 月份,全市已办理居住证 1081 万张。 通过居住证“1+3+N”信息化应用

3、系统,实现了联网共享,系统掌握了办证人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 38 项基础信息,形成了“三合一”闭环式管理机制。 2、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创新。一是实行房屋编码制度,按照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对全市所有房屋设定了唯一的房屋编码,共采集房屋信息、设定房屋编码 67 万栋 887 万个,完成率 98%以上,并制作成电子地图,为“人屋对应”打实基础。二是实行了出租屋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房屋用途、设施状况和人员居住情况,将出租屋划分为多种类型,分别明确监管主体和管理责任,有些出租屋成为管理重点对象后,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定期上门核查。推行2“旅业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散居包片式”

4、、“院区围合式”五种出租屋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深圳市已建立“旅业式”管理小区 1087 个、“物业式”小区 2278 个,“单位自管式”小区 2292 个,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辅助力量达 4.6 万余人。目前,五种管理模式在深圳推广普及率已经高达80%以上。出租屋发案率持续下降。 3、以卡管人,填补治安漏洞。在积极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实施了出租屋电子门禁卡管理措施,为每栋楼房分别安装一套门禁卡和视频监控系统,实行智能化管理,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对租住人员实行“核准制”,严格控制居住人数和人员身份,一人一卡、凭卡出入,真正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 这

5、种“单元”防控,在楼宇各单元入口安装“门禁卡+视频监控”技防系统,有效地填补了治安管理漏洞。二、湖北宜昌:创新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二、湖北宜昌:创新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因三峡工程而闻名于世的湖北宜昌市有移民 30 余万,流动人口近百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千万人。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构成下,宜昌市面临着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挑战。1、信息化引领。用科学手段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把引领时代潮流的“信息化”引入社会管理机制,创造性的推出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以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流程图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市、区

6、、街道和社区职能职责、处理社会矛盾的程序,一目了然,改变了过去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从社区、街办、区、市多层次逐级上报状况,将社区矛盾信息收集、排查、化解的关口延伸到社区(村)、楼栋(组),对社区无法解决的矛盾,实行“扁平操作”,直接分流送达到街道、区直或市直部门解决,做到社区、街道、部门三级“关口前移、上下联动、共同化解”。2、平台整合。近期宜昌市将全面启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其中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围绕“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 “五大平台”。一3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一次采集、统

7、一审核、集中交换、多方共享。二是建立全市人口信息分类管理平台,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和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街办、部门三级扁平化的上下协同和联动。四是建立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部门热线电话、政府门户网站、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受理方式,畅通政民互动渠道。五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将城市部件、事件科学分类,通过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核实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问题。三、江苏南通:打造社会管理创新三、江苏南通:打造社会管理创新“南通模式南通模式”江苏省南通市科学统筹

8、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政府转职、干部转脑四者之间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八大体系”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现代社会防控体系、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管理队伍体系、基层基础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管理创新“南通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整体水平。1、社会矛盾调处创新。依据既有理念的不断实践进行总结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社会矛盾调解之路,即“一综多专、专业调处”。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矛盾的类型进行划分,设立不同的调处机构进行专业调处。目前,南通市专业调处机制已经达到 15 个,涉及医患、劳资、交通、教育、房管、消费、环保、社保、农

9、业等诸多民生领域。仅 2010 年,该市各专业调处机构累计调处医患纠纷 193 件、劳资纠纷 2163 件、拆迁纠纷 247 件、环保纠纷 973 件、交通事故纠纷 16656 件、消费纠纷 2554 件,综合性调处与专业性调处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格局。2、社会管理机制创新。重点构建考核导向机制、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为主要特色的组织领导新体系。在考核导向机制上,建立“德、能、勤、绩、廉、法(法治)、安(平安)”七位一体考评新体系,4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直接挂钩。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上,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指导

10、考核”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对征地拆迁、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全面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在奖惩激励机制上,严格建立政法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从严追究责任,近 5 年全市共实施综治“一票否决”150 多次,对 210 多个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查究。大力表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表现优秀、贡献突出人员,先后命名表彰了“十大平安卫士”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经费保障机制上,不断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的经费投入,市一级建立 2000万元社会管理创新专项配套奖励资金。近 5 年来全市用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费达 20 多亿元。3、特殊人群服务创新。采取由政府主导,综治、司法牵头,公安、法院、

11、检察院、劳动保障、民政、监狱等部门共同参与,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心理矫治”等职能于一体,搭建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新平台,建立社区矫治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中心设立矫正执行管理部、矫正教育服务部,警务室、检察室、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和心理矫正指导中心等“两部”“两室”“两中心”。同时,与监狱、义工联合会、劳动技能培训中心等共同建立法律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义工联合会、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改变以往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形式单一的状况,受到矫正对象和群众一致好评。近两年,全市 99%以上的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再犯罪率始终控制在 0.1%以内。在乡镇街道,全面推进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建设。

12、全市乡镇(街道)建立122 个专业社工服务中心,每个社工服务中心配备 5 名以上专职社工,为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涉邪涉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困难帮助、就业指导、教育引导、管理矫治等管理服务。近三年,南通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帮教率均超过 98%,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 2%以内。4、外来人员管理创新。南通市外来人口 120 万以上,并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递增。南通市坚持从社区新的功能定位出发,积极探索与新型社区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新路子,着力把城乡社区建成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5社会稳定的综合平台。组织建设上延伸。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政法综治工作站为中坚

13、、社区群团组织为配套,全市 2008 个城乡社区构建融低保救助、解困帮扶、平安法治建设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把社会管理的触角积极向社区延伸,形成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治安防范、纠纷调处、外来人员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以及信息收集“十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社区管理力量上加强。把经验足、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社区管理岗位上,明确社区综治办主任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民警担任副主任;大力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政法等对象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来,全市社区共配备 2054 名综治专职干部、1620名驻村民警、7980 名社区管理人员。工作机制上健全。

14、建立健全重点地区联治联建、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社区治安联管联防、民主法治创建、平安系列创建等工作机制。四、河南三门峡:四、河南三门峡:“四个创新四个创新”铸就铸就“全国综治优秀市全国综治优秀市”1、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机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和谐社会建设办公室,举办了和谐社会建设骨干培训班、专家讲座、巡回报告、文艺演出,编印制作了和谐社会建设学习读本、宣传画册、专题片,开展了“村村必进、户户必访”、十乡百村示范工程创建等多项活动,树立了 18 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的渑池县英豪镇西安头村和 21 年未发生到镇以上上访案件的灵宝市阳平镇香什村等一批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了 6000 余名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

15、,全市和谐社会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2、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一是推广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建立民意沟通、矛盾化解、社会保障、评议奖惩等六项群众工作新机制,建立以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以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全方位构建快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信访稳定评估模式。规定凡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建立化解社会矛盾专6项资金。市、县两级分别按照辖区人均不低于 1 元、2 元的标准,建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

16、预算,主要用于敏感时期、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等突出的社会矛盾。四是健全信访周会审制度。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委托分管领导每周召集一次由政法、信访、稳定部门及涉案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共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五是推行信访代理工作制度。对超出职责权限、应由上级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由信访代理员代替群众到有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从而规范信访秩序,减少越级上访而影响社会稳定。六是建立流动调解工作制度。针对三门峡地处山区、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的实际,在乡镇一级组建由司法、信访、土地、水利、林业、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流动调解团”,深入辖区村组、田间、地头、炕头,进村入户巡回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苗头,随时随机化解。3、创新技防建设工作举措。在抓好网格化巡控、群防看护、“警灯闪烁”、夜间巡逻等人防、物防的同时,他们按照区域、部位、密度等特点,分类管理,不断加大科技防范投入力度。在三门峡市区及各县(市)城区采取“网通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的模式建立报警与监控系统;在金融、电信、邮政等重点部位以及城区机关单位、楼院小区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