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405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论关中拴马桩石雕的艺术性文化学者肖云儒指出,陕西是中国文化的“硬盘”和精神母体。那么,关中拴马桩石雕艺术就是陕西文化的一支奇葩,是我国北方石雕艺术的民间珍品,也是国家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拴马桩拴住了古老的文化,拴住了世人的眼光,也拴住了一段尘封而久远的历史。一、关中拴马桩的概况关中拴马桩的概况1、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渭河两岸,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地的农村,存量最大的是渭南的澄城、合阳、华县。咸阳的旬邑、彬县、泾阳,宝鸡的岐山、扶风,西安的临潼,陕北的黄陵、洛川亦可见其身影。2、柱体构成。一般高约两米,方形,粗约 2030 厘米。大型的通高约 300 厘米,中型

2、的约 260 厘米,小型的约 230厘米。柱体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桩头是石雕的主要部位;桩颈承托桩头,一般为上圆下方,其上刻有马、鸟、鹿、兔、云水、莲瓣、博古等图案;桩身有少数刻串枝、卷水、云水纹;桩根则埋入地下。 3、主要功能。一是拴系家畜。拴马桩曾经是广泛流传于乡村的民间石雕,是旧时乡绅大户、富裕人家、农家宅院门2前用来拴系马、牛等牲畜的柱子。二是炫耀门庭。据考证,拴马桩起源于秦汉。是立于宅苑、衙门、庙宇、祠堂、桥头石阙左右的普通石柱,是立于达官贵族们墓前的望柱,立于庙前或神道口的华表,彰显门楣;唐宋时,帝王陵立有被称为华表的石柱,肃穆庄重,衬托皇家无上的尊贵。在坚挺的石桩上,隐藏着生命的脆

3、弱;在华美的雕饰中,透露出人性的虚荣。三是镇宅祈福。古人潜意识的认为,石头具有超乎自然的神力。有“泰山压顶,百鬼宁息”的说法。所以“名门望族,凡门前、巷口、村头,皆立石以止煞”。这就是拴马桩的柱顶多为狮子造型的直接原因。4、选用石材。拴马桩选用的石料划分为沙石与青石。沙石易于雕凿、风化,随岁月流逝,雕刻的立体造型就变得模糊,属下等石料。青石又分为白石与青石。白色灰岩,光泽油润似玉,晶莹剔透;青色灰岩,坚硬如铁,乌黑油亮。青石胜过沙石,不及白石的质量。二、拴马桩石雕艺术的表现形式二、拴马桩石雕艺术的表现形式拴马桩石雕艺术是周秦汉唐宋元石刻文化的一种延续,是民俗、民风文化的一种传承,记录了中华民族

4、一段石刻史,展示了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蕴,反映了天人合一、一团活气的传统哲学,追求的是灵逸、混沌、外冷内炽、和光同尘的美学。拴马桩石雕在整体上运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的表现手法。3圆雕造型高处桩头,醒目而传神。桩首下有仰莲或鼓墩过渡至桩身,柱身有浮雕天马、锦鸡等,有流转舒曼的莲花卷草纹作上下缠绕之势。有的拴马桩还凿为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天圆地方。在造型上颇具匠心,风格独特,体现出艺术语言的考究之处。(一)表现物态之美1、以动物形象造型最多。拴马桩动物形象以狮、猴、鹰、象、牛、马等身型较大的动物为主,尤以狮子为冠军。狮子和人物在造型比例上不一而足。有的人大狮小,有的大小比例如实,有的人狮形体相等,狮大

5、人小的亦有。狮头端正者少,微侧及侧面造型者居多。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现藏一桩,柱头上的狮头占到全身近二分之一,鬃毛朝天直立,腿短而曲,身驱扭动,粗眉凸出,圆眼暴突,宽鼻海口,衔一绶带,项圈挂铃,一足踏球,一腿支撑,好不威风。颇为精彩的造型是人骑狮,多在狮前肢或人臂腕间镂凿穿系缰绳的孔眼,狮躯扭转,骑狮的人物则被雕刻为俯身前冲,或驼背蜷伏的动态。2、以人物形象造型次之。拴马桩人物形象以表现寿星、刘海、仙翁等神话故事人物居多。人物主角以胡人为多,其中,胡人妇女形象的引人注目。反映出宋明时期我国西北各民族在关中地域的不断征战和迁徙中的文化融合。 (二)采用适形法则。石雕工艺随方取势,因材施艺,利用4

6、四方体对角线比边长的优势,将主体雕像正面安排在对角线的位置,扩大拴马桩石雕塑造空间的同时,在纵向视觉上收到横向开张之势,使雕像显得饱满大气,产生动态的美感。以人与狮的适形法则为例, “其头部皆大体位于方形一个角棱的垂直延长线上,主题形象动态又从中心轴线上重心前倾,呈竖直角三角形,从而强化了动势,造成正面形象咄咄逼人的效果”。在人与狮的动态结构上,狮头大于人头,由于人头独处于雕像最高点而取得夺目位置,狮头因与人身连接而相对削弱。在人物的比例上,头为身长的三分之一,以头部为重心,夸张头部,强调大头而削弱腰肢的比例,营造视觉兴奋点,强化形象的精神特征。这源于古人“头者神所局,上圆像天”的传统观念。(

7、3)造型“大同小异”。也是拴马桩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桩体构成的“大同”,是从众观念的影响;桩顶雕饰的“小异”,则是石雕工匠创造的空间。石桩最精彩和耐品位的地方,表现在人狮造型多变,绝无雷同。个性形象上充盈着特定时代的世俗生活气息,服饰特征上可窥见其源于生活的个性化的活力。在造型上尤为称道之处,是人与狮结构连接处的“模糊空间”。这种处理上的模糊性,恰如国画中最讲究的留白,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表现在相互扭结之处,形体过渡的5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似是而非的朦胧意象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四)圆雕的三维造型。据专家考证,石雕圆雕的三维空间创作始于二维空间的线描“粉本”。 “民间雕工选料下坯、依图施凿,在平面的基本形上展开空间想象力,以线元素为造型观念,形成了圆雕正面刻画充分,背侧面相对平扁的视觉效果,顺应了中国人习惯从正面观赏的心理定势”。在十八大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今天,关中拴马桩石雕艺术在美的艺术形式里,蕴含着文化的智慧,是可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景仰的民间艺术!(作者:王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