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9857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汽车标准化维修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标 准准 化化 作作 业业、整整车维护车维护及保养作及保养作业业流程控制流程控制1. 基本流程基本流程2.控制要素控制要素1)要素 1三油与三油与滤滤清更清更换换、清、清洁洁检查油品及消耗情况是否正常消耗;废油释放干净、回收符合安全环保;油品型号、添加量符合标准;更换前对零件进行检查,同时保证零部件清洁。2)要素 2检查项检查项目控制目控制检查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到位、力矩符合标准;检查制动、转向性能的灵活性;车辆安全定位三油和机油滤清器更换、空滤器的清洁液体检查与 补充、皮带调整 转向、制动系统检查零件维修关键力矩的检查与紧固试车与用户的沟通发现零件问题检查防尘罩完好,无灰尘;检查皮带张紧力符

2、合标准;液面控制在标准规定范围;灯光检查;泄漏检查;宣传车辆维护保养常识、告知用户车辆使用注意事项;处理用户提出的调校作业;、空空调维调维修作修作业业流程控制流程控制1. 基本流程基本流程等 10 分钟 NY 2. 控制控制 4 要素要素1)要素 1测试空调系统的压力正确连接岐管压力表(R134a 专用)。开始抽真 空 空空 空停止排 空检查系统气密状 况给空调补充制冷剂以气体形式补充70050g 的制冷 剂检查并修理接 头头性能测 试检查系统制冷剂泄 漏和制冷剂补充数 量知道空调系统高低压力检测的条件。掌握正确的微车空调高低压力检测的流程。知道空调系统平衡压力检测的条件;知道微车空调系统高低

3、压力和平衡压力的判断标准。2)要素 2正确排放制冷剂规范正确的连接压力表至空调系统;正确规范环保的操作制冷剂的放泄;3)要素 3正确对空调系统抽真空将歧管压力表与空调系统正确相连;正确判断空调系统中是否有阻塞;准确判断系统有无泄漏;知道并掌握抽真空的标准值;把握向空调系统充注制冷剂的时机;掌握整个抽真空过程的时间。4)要素 4正确充注制冷剂掌握充注制冷剂的条件(使发动机保持怠速);掌握充注制冷剂的流程;掌握制冷剂充注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知晓不同车型的加注规定量和高低压力值。、发动发动机机维维修作修作业业流程控制流程控制1. 基本流程基本流程拆卸作业流程: 装配作业流程: 2. 控制要素控制要

4、素1)要素 1 -发动机拆卸是否有效与客户沟通,了解车辆的相关情况,并进行验证正确放泄并回收防冻液、机油熟悉发动机及零件的拆卸顺序正确摆放拆卸的零件,零件不损坏、不落地 正确正确检测检测、分析零件的、分析零件的质质量量2)要素 2 -发动机装配装配前对零件进行检查,同时保证零部件清洁零件装配前对相关部位应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装配过程中不得错、漏装装配过程中确保零件装配、拧紧顺序与力矩正确检查、调整好各类配合间隙正确使用装配工装、确保零件装配到位、密封可靠检查现场,无多余零件3)要素 3-发动机调试皮带张紧度符合要求正确调整正时机构检查、调试怠速工况车辆动力性能检测或调试。、 前束前束调调整整1.

5、前前轮轮定位定位调节调节前的前的预预先先检查检查在做任何影响车轮前轮定位调节的工作之前,应进行以下检查和检修,以确保定位取样值和定位调整方法的正确性:1) 检查全部轮胎充气压力是否恰当以及轮胎面的磨损是否大致相同。2) 检查球头联接是否松动。检查横拉杆端:如果发现松动,必须在调整之前修正。3) 检查车轮和轮胎是否径向跳动。4) 检查汽车的平衡高度:如果超标应及时修正,在调整前束前,必须做好本项工作。5) 检查摆臂是否松动,检查稳定杆是否松动或遗漏。6) 必须考虑附加负载的问题,加工具箱。如果这种附加负载经常在车内配带,那么,在进行定位检查时,应将它保留在车内。2.调调整整车轮的前束是指前车轮转

6、弯时向内或者向外的转动形式。车轮前束技术要求的目的是确保前车轮平行运行(过量的前束或者后束可能增加轮胎的磨损)。车轮前束的数值可以通过从“B”处减去“A”获得,单位为 mm。通过改变该转向横拉杆长度的方式调整前束。首先,拧松右转向和左转向横拉杆端部的紧固螺母,然后按前束设定技术要求,左右转动横拉杆(用相同的力矩)。在调整中,左右横拉杆长度应相等(见图“A”)。在转动转向横拉杆之前,应在转向横拉杆与齿条防尘罩之间施加润滑脂,使防尘罩不致扭曲。调整之后,按规定的力矩拧紧锁紧螺母。3.拧紧拧紧(力矩)(力矩)45Nm( (4.5kg-m, ,32.5 lb-ft) )、 制制动调动调校校1、排放制排

7、放制动动器空气器空气一旦液压制动油路进入空气,应排放制动液内空气。制动系统的液压管由两条独立的管路组成,一条接前车轮制动器,另一条接后车轮制动器。当一制动管或软管在车轮处折开时,必须在已拆下管道或软管的两端进行排放。总泵和各制动器(车轮)之间的任何接合元件拆下时,制动1总泵 24-通接头 34-通十字接头 5感载比例阀 7右制动器卡钳 8左制动器卡钳 9右车轮制动泵 10. 左车轮制动泵液必须在左右制动卡钳,左分泵和 LSPV 处进行排放。1)用制动液加注总泵储液器,在进行排放时,储液器内至少应有一半的制动液。2)取下排放塞盖,把乙烯系树脂管插入排放塞,另一端插进容器里。3)踩动制动踏板几次,

8、然后保持踩下状态,松开排放塞大约三分之一转到半转。4)当泵内的液压几乎放尽时,重新拧紧排放塞。5)重复此操作直到液压管内再无气泡冒出。6)无气泡冒出后,在保持踩下制动踏板的状态下,拧紧排放塞.拧紧扭矩:8Nm(0.8kgm,6.0 1b-ft)用于后制动器,载荷感知比例阀11Nm(11kgm,8.0 1b-ft)用于前制动器7)重新用制动液加注储液器,使之达到规定液位。8)检查制动踏板是否“有踏海绵一样的感觉”。如发现软弱9)无力应重复排气步骤。2、驻车驻车制制动动器(手制器(手制动动器)器)调调校校1)检查检查握住驻车制动杆,用 20kg(441bs)的力拉起。按上述要求拉起驻车制动杆,如图

9、所示,数出“A”处的棘轮齿数。棘轮齿为 510 个。还应检查左、右后车轮是否锁牢。另一种数齿方法是不按拉杆上的按钮,拉起驻车赶制动杆,听棘轮发出的卡搭声。一次卡搭声表示一个齿。如果齿数不符合技术要求,参见下述步骤 b)调节拉索,以便在获得规定的驻车制动行程。2)调节调节在符合上述 5 个条件之后,通过拧松或拧紧驻车制动器螺母(左图 3),调节驻车制动杆行程。拧紧拧紧扭距扭距( (a):):20Nm( (2.0kgm, ,14.5 1b-ft) )( (b):):11Nm( (1.1kgm, ,8.0 1b-ft) )、 离合器安装工离合器安装工艺艺与要求与要求1、正确正确选择选择一定选配适合于

10、发动机的正规厂产品(正规厂出厂前,有特性检查手段),不要完全注重外表。尽管有些离合器外表相似、但特性参数各异,误用将导致早期故障。2、 安装确安装确认认1)安装前确认:离合器的型号是否与车型相适应;安装螺孔、定位孔是否与飞轮尺寸匹配;在运输、拆箱、搬运过程中,是否产生因摔跌、磕碰等引起离合器总成变形或破注意: 检查每个齿的齿尖是否有磨损或损坏, 如有磨损或损坏,应更换驻车制动杆。注意: 在调节拉索之前,应确保下述条件: 制动系统内应无残留空气。 制动踏板行程恰当。 用约 20kg 的力几次拉起驻车制动杆。 后制动蹄磨损不超过极限范围注意 调节后,应检查制动鼓是否有卡塞。驻车制动行程:用 20k

11、g(44 1bs) 力拉起驻车制动杆时510 齿1驻车制动杆 2制动器拉索 3螺母损。2) 安装时检查: 仔细清洁飞轮壳、离合器壳内杂物;检查飞轮端面平面度;清洁离合器总成上的杂物及防锈油检查分离轴承、分离拨叉、导向轴承等分离系统的相关零部件是否常;3、安装要点:安装要点:三点同心:敬请使用定位芯轴,确保变速箱 I 轴、从动盘花键、导向轴承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润滑均匀:从动盘花键齿、变速箱 I 轴需均匀涂抹适量耐高温润滑脂;切忌沾油:严禁用沾了油的手或手套等带油物质直接接触离合器总成;对称紧固:所有紧固螺栓需按规定的扭矩对角交替均匀扭紧,避免使用气动扳手;安装离合器前应清洁分离机构所有部件,

12、分离拨叉等各支点处均匀涂抹适量耐高温润滑脂。4) ) 安装后安装后调调整:整:检查踏板自由行程,确保自由间隙值在汽车厂商规定的范围值内。、 C 系列系列发动发动机点火正机点火正时调时调整方法整方法1、拆卸拆卸:拆下前罩壳。2、对对中中:旋转凸轮轴轮盘和曲轴轮盘,使其 2 个正时标记点 (白色“”点) 罩壳正时标记点 (黄色“”点) 在一条线上, 按箭头“ ”指示,3、紧紧固固:安装扭簧,紧固张紧轮螺栓(注意:先紧固张紧轮组合螺栓).、 C 系列系列发动发动机气机气门间门间隙隙1、拆卸拆卸:取下气缸盖罩。2、 测间测间隙隙观察曲轴皮带轮的正时标记点。顺时针方向转动曲轴(从曲轴皮带轮侧观察),使曲

13、轴正时皮带轮的正时标记与后罩壳上的曲轴正时皮带轮的正时标记对齐,且曲轴正时皮带轮的正时标记点朝向缸盖,同时,凸轮轴正时皮带轮的正时标记与后罩壳上的凸轮轴正时标记对齐,且凸轮轴正时标记点朝向缸罩,这时可用塞尺测量排气侧的 1、3 缸,进气侧的 1、2 缸。顺时针方向转动曲轴,使凸轮轴正时标记“”与缸盖顶面齐平,这时可分别依次使用塞尺测量 3、4 缸进气门间隙和 2、4 缸排气门间隙。检查气门间隙时,应将厚薄规插入到凸轮与挺柱的骑面之间。3、 气气门间门间隙隙1) 挺柱厚度值标识位置见图 如 :700 表示挺柱厚度 7.00mm, 685 表示挺柱厚度6.85mm 如:挺柱厚度值标识不清晰可用 0

14、25mm 外径千分尺测量其厚度.2) 挺柱按厚度共分 49 组; 6.10、6.13、6.16、. 7.27、7.30 (mm),每隔0.030.02mm 一组。 3) 根据计算的挺柱厚度值选择适合的挺柱。因挺柱每隔 0.030.02mm 一组、建议优先选择较厚的挺柱。例:如计算的所需挺柱厚度值为 6.27mm、则选择 6.30mm 的挺柱。4) 调整气门间隙的注意事项由于热膨胀因素、调整气门间隙应在发动机冷态(室温)下进行、否则将造成测量冷状态(冷却液温 15-25进气0.16-0.24mm间隙排气0.24-0.32mm不准。在维修发动机时应注意不要将挺柱搞混。在气缸盖密封面涂胶时应注意不要

15、将油孔堵塞、否则将引起发动机抱轴。5) 计算气门间隙:在气门间隙记录表(附页)上记录所测量的各气门间隙值。:拆下凸轮轴盖,凸轮轴,取下挺柱并在气门间隙记录表上记录下各挺柱厚度值。:计算所需挺柱的厚度值并记录在气门间隙记录表上;如:气门间隙过大时 C B 如:气门间隙过小时 C B A:原始气门间隙值 B:原始挺柱厚度 C:计算所需挺柱的厚度 :挺柱厚度 增加量 该气门间隙原始值 A气门间隙标准值(进气: 0.20 排气: 0.28)气气门间门间隙隙记录记录表表进气侧12345678间隙值(A)挺柱厚度值(B)计算所需挺柱的厚度(C)选配的挺柱厚度调整后间隙值排气侧12345678间隙值(A)挺柱厚度值(B)计算所需挺柱的厚度(C)选配的挺柱厚度调整后间隙值4、 气缸盖装配气缸盖装配时时,螺栓,螺栓拧紧顺拧紧顺序: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