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9969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傅惠傅惠钧钧(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摘摘 要要 本文以对明清时期四部作品所作的穷尽性调查获得的材料为主要依据,探讨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全文对“VPnegVP”、 “VPneg”和“K-VP”等三种正反问的基本类型作了系统考察。主要着眼于共时分析,也注意历时比较。关键词关键词 明清汉语 正反问 分布 发展正反问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问句,也是学术界关注最多的。从普通话到方 言,从现状到历史,都有过不少探讨。但由于这类问句本身的特殊性,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没 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还有一些现象尚认识不清。因而,无论是

2、现代汉语的横向研究,还是联 系历史的纵向研究,都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看,要把问题引向深入, 有必要加强专书调查和断代研究,把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搞清楚了,这类 句式的基本面貌就会清晰起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老乞大 (简称老 ) 朴通事 (简称朴 ) 金瓶梅 (简称金 )和儿女英雄传 (简称儿 )为主 要依据,就明清汉语正反问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作一探讨,希望能对这项研究有所促进。 正反问与列项问同属于选择问句,但它们的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正反问的使用 呈由弱到强的发展趋势。在明清时期,正反问在选择问句中已占有主导的地位。四部书中,正 反问共有

3、545 句,占选择问句总数 645 句的 84.5%。主要有 “VPnegVP” 、 “VPneg”和“KVP”三式。每个小类,在这一阶段中,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及其发展轨迹。 1.VPnegVP1.VPnegVP 式式 1.1.VP1.1.VP 不不 VPVP 此式始用于先秦。是正反问最主要的格式,四部书共 260 例。分全式和略式两 类。 1.1.1.1.1.1.全式全式 如: (1)你出去不出去?(金,44592) (2)因问春梅:“我醉不醉?”(金,731043)(3)他昨日来家醉不醉?(金,791181) (4)你先说他到底可是你的仇家不是你的仇家?(儿,18232) (5)这放心不放心

4、呢?(儿,40652)此式 VP 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学界一般认为只用来询问现在和将来。 其实,也可用于询问过去,如例(3)的“醉不醉”问的是“昨日” ,显然不同于问现在的例(2) 。 语言事实表明,明清时期此式中充当 VP 的,形容词和短语的数量趋于增多,音节也有加长的趋 势。 这一格式中,动补结构充当 VP 的现象尤值得注意。其结构特点是,否定词不出现在后项 VP 之前,而出现在中间。如:省的那省不的?(老,262)先生,我学得会学不会?(儿,18238)这 类用法是受 VP 本身结构制约的结果。前项 VP 总是带有表示可能、可以或允许的助词“得” ,否 定的重心不

5、在动词,而在“得”或“得”后的成分。若 V 后只有“得” ,否定词用于后项VP“得”前;若 VP 为动结式和动趋式结构,用以表示可能不可能等,则前项用“得” ,后项以2“不”替换“得” 。这类表可能、可以、允许的“动+得+(补) ”结构宋时已见使用, 古尊宿语 录中就有用例,但直到明代还不多见, 老 朴两书出现在正反问中仅见 2 例, 金中仅 见 4 例。 红楼梦 (简称红 )中也不多。而儿中却大量出现,仅这一格式就达 18 例,另 如“行得行不得”(333)“使的着使不着”(32472)“作得成作不成”(40656)“听得进去听不进去” (30441)等。还有带宾语的例子:你只说这人究竟算得

6、个豪杰算不得个豪杰(15191)儿的这一现象,是动补结构发展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另有“好不好”问句也值得注意。如:我的主张好不好?(金,23324)娘们试尝这猪头,今 日烧的好不好?(金,23323)等他问你,只说是我的大儿子,好不好?(金,721013)咱安排一席酒 儿,请他爹和大姐姐坐坐儿,好不好?(金,21301)前两例与后两例在用法上有明显的差异。从结构上看,前两例“好不好”分别充当谓语和补语,它们在句中是基本成分,构成疑问焦点,如删 去“好不好”句子便不能成立;而后两例则是,先用一个陈述句,再加上“好不好” ,构成疑问 句,如删去“好不好” ,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过意思稍有不

7、同罢了。从语义上看,前两例 的“好”是“好坏之好” ,陈述义十分明显;而后两例的“好不好” ,相当于“行不行” ,不具有 陈述义,旨在征询对方是否同意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关于后两例的归属,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据吕叔湘(1985) ,还是归入正反问。 金中有 16 例“好不好”问句,后一用法占 12 例,可见 这种用法在明代已较常见。 1.1.21.1.2 略式略式 如: (1)你吃茶不吃?(金,59791) (2)你两个会唱“雪月风花共裁剪”不会?(金,46607) (3)这姓褚的可是人称褚一官的不是?(儿,14173) (4)你这月尽头到的北京么到不得?(老,261)此式 VP 均由动词性成

8、分充当。后项 VP 保留动词,省略了后面部分。由于后项的省略,简化了 结构,给了前项 VP 拉长音节的空间。 金50 例略式中,VP 三音节以上的有 29 例,最长达 9 个音节;儿20 例略式中,VP 三音节以上的 19 例,最长达 18 个音节。与同书全式相比,略 式中的 VP,音节显然要多一些。 儿与金纵向相比,VP 音节同样有明显加长的趋势。 V 为“是”的形式值得注意。这种形式老 朴仅见 1 例。 金全式 6 例,略式 1 例, 而儿中,全式达 18 例,略式也达 10 例。 “是”进入这一格式明显增多。这一形式在用法上 也有些特殊。 “是”的宾语,可以是名词性的成分,如例(3) ,

9、也可以是别的形式。如:这个柑 子是你偷吃了不是?(金,731043)这姑娘可是左右鬓角儿上有米心大必正的两颗朱砂痣不是?(儿,13155)前例“是”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后例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动词性偏正短语。1.2.VP1.2.VP 没没 VPVP 可分为综合式和分析式两类。 1.2.11.2.1 综合式综合式 “没(有) ”既是否定词,本身又是 V。其结构式为:“有 O 没(有) (O) ” 。用于询问人与事物或情况是否存在。是现在时的表达式。如: (1)不知房里有人没有人?(金,7112) (2)刚才这等掠制着你,你娘脸上有光没光?(金,44592)这是全式,46 例综合式中,仅见 4 例。

10、其他均为略式,即省略后项 VP 的宾语,例如: (3)有辘轳那没?(老,267)(4)他家那里有陪床使女没有?(金,971422) 以上四例“有”的宾语均为名词性的。我们注意到,非名词性成分也能进入这一格式,但不多见。 如:有人看没有?(金,42571)温师父有头口在这里没有?(金,68954)由“有”构成的兼语结构充当 VP。前例“看”后不带宾语,后例“在”后还带了宾语。有时前项 VP 的宾语可前置充当 话题,或承前句某部分省略,出现前后项 VP 均不带宾语的情况:你这店里草料都有阿没?(老,3264)我问你求些滋补的药儿,你有也没有?(金,49656)关于此式中 neg 的形式,各书的情况

11、是:老2 例均为“没” ;金33 例中“没有”31 例, “没”2 例;儿11 例中, “没有”10 例, “没”1 例。 金 儿中 3 例“没”均用于全 式,这似与对称结构的音节制约有关, 金有灾没灾?(12180)词话本作“有灾没有”似可为证。 红均用“没有” (李) ;醒世姻缘传 (简称醒 )35 例, “没有”22 例, “没”13 例; 水浒传 (简称水 )均作“没” 。事实表明,早期白话多用“没” ,明中叶后便主要用“没有” 了。 醒中“没”还有一定量,这恐与此书所反映的山东中部方言有关。由于这一格式全式极 少,因而这反映的基本上是句末的情况。可以说现代汉语此式句末多用“没有”的格

12、局明代就已 形成。 早期白话多用“没” ,恐与“没”早于“没有”出现有关。否定义的“没”在唐时即已出现 (太田) ,如“暗中头白没人知” (王建) , “船头一去没回期” (白居易) 。因而有可能较早用于正 反问句。事实上宋代文献中已能见到。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二哥,几时有道路也没? “没有”的出现显然要晚一些。太田估计是“宋元之际” ,但因找不到确切的例子无法证明。我们在上引同篇资料中见到“没有”的用例(“如若没有,甘当认罪”) ,恰可证明太田的推测。“没有”用于正反问晚于“没”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没有”为什么会取代“没”在正反问句末 的地位呢?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不过,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

13、想来是主要原因。1. .2. .2 分析式分析式 “没(有) ”为否定副词,与 V 是分离的。和综合式不同,它用于询问过去。 此式用例极少,四部书中仅见 1 例:不知他还在那里没在。 (金,13188)而且,此例是否疑问句,还值得怀疑。现把学界发现的仅有几例引述如下。张敏在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中见到 1 例: 问来安道:“你爹来没有来?”(11 回,74)不过此例词话本、张评本均不见。 醒有 1 例(罗): 做中了饭没做?(40,310)红 三侠五义各 1 例(香坂;徐):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 (红,27 回)不知死了没死?(三,74 回)。此式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钟馗平鬼传有例(王):你果然

14、得了没得?此式尽管较早出现,但却没能广泛使用开来,这恐与“VP 不曾” “VP 没有”的 普遍使用有关,因为它们的功能基本相同,而后二式更为简洁。 2.VPneg2.VPneg 式式2.12.1. VPVP 不曾不曾 询问此前某事某动作行为是否已经完成,属过去时、完成时的表达式。如: (1)你的货物都卖了不曾?(老,290)(2)你都听明白了不曾?(儿,893) 诚如有的学者已注意到的, “VP 不曾”式动词前后常有表已然的形式标志。这种标志以动词后加 “了”为最多见。一般而言,VP 本身若已表示动作完成意,就无须加“了”等标志。如:爹看 见不曾?(金,741051)不过,例外亦不少见,如例(

15、2) 。这是一种羡余表达,稍有强化意。比较下面的例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VP 不曾”在用法上的特点: (3)A祭奠桌面儿都摆上了?(金,万历词话本,647)B祭奠桌面儿都摆上了不曾?(金,64884)表达同样的内容,词话本用是非问,张评本用正反问。前者明显倾向于肯定,而后者则趋于中性。(4)A我不在家,你想我不曾?(金,词话本,7216)B我不在家,你想我不想?(金,721019) 均是正反问,格式不同,表意也略有差异。用“VP 不曾” ,注意点在动词的事变性,即“想”的 行为是否已经发生,用“VP 不 V” ,注意点在动词的动作性,即“想”的行为本身。“VP 不曾”源于列项问的省略,最早见

16、于宋代文献。不过宋时用例极少, 汇编宋代卷 43 万字仅见 1 例。元代略增,但仍不多。明初大体保持这种状况, 老 朴仅见 9 例, 水4仅占正反问的 4%(李) 。到了明代中叶, “VP 不曾”才广泛使用开来, 金80 例,占正反问的26.1%,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清初, 醒有 69 例,占 41.3%(罗) 。清中叶以后,逐渐减少, 红已不多见,仅占 3%, 儿中只见 6 例,占 5.5%。 “VP 不曾”的兴起与唐宋以后“VP 无” 、 “VP 否(不) ”中否定词的迅速虚化不无关系,而它的衰落则又与“VP 没有”的竞争有关。 2.22.2 VPVP 没有没有 此式与 VP 不曾及分析式 VP 没 VP 功能大体相当。四部书有 31 例。如: (1)你大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