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1527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的翻译_死魂灵_与_故事新编_的_讽刺_张芬(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的翻译死魂灵与故事新编的“讽刺”张 芬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记叙鲁迅翻译果戈理死魂灵的过程及其评论, 探讨鲁迅对死魂灵作为文学文本的内在精神上的理解和认同,并结 合社会环境和鲁迅当时心境,将之与同时期鲁迅集中创作的故事新 编(最后四篇)作一互文探讨,指出他们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从而 部分地揭示鲁迅故事新编创作的内在机理和外缘环境。关键词:故事新编 死魂灵 翻译 讽刺一鲁迅和俄国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安德烈耶夫、迦而洵、普希金、高尔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法捷耶夫等等,都给了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2为指归的最初文学事业的尝试域外小说集,翻译也最多的是俄国作品,其

2、次是芬兰、波兰等被压迫民族文学作品。综观鲁迅的译作,俄国文学及其文艺批评占了他整个译作一半以上。31936年2月他致信夏传经说:“凡所编译的,惟引玉集小约翰死魂灵三种尚佳,别的较旧,失了时效,或不足观,其实是不必看的。”4除了引玉集是他与瞿秋白合作编成的苏联木刻作品选集之外,后二者均为鲁迅亲炙。注意到鲁迅对于小约翰死魂灵漫长的关注和翻译过程5的读者都会发现,鲁迅显然对这两部作品有其跨越“时效”的偏爱。作为一个很少脱离其所处社会的极具现代品格的作家,鲁迅一方面“出力”于“中国有益”的“打杂”6,另一方面自有作为个人气质倾向所导引的“文学行为”的自觉选择。在鲁迅早期受到革命思潮冲击后所翻译的俄苏“

3、同路人”文学中,我们从中已能发现鲁迅译品选择的独特性。例如他翻译的竖琴这本短篇小说集十篇之七。其中讲述了在十月革命前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青年男女、庄园主、军人、政客、市民、儿童的复杂而动荡的生存境遇。对单纯173理想的怀疑与矛盾始终是这些文学背后不变的底色。鲁迅在1929年1月翻译十月的序言里也说:这回来译他一种中篇,观念比那农夫是前进一点,但还是“非 革命”的,我想, 它的生命,是在照着所能写的写:真实。我译这篇的 本意,既非恐怕自己没落,也非鼓吹别人革命,不过给读者看那时那地的 情形,算是一种一时的稗史,这是可以请有产无产阶级文学家们大可放心 的。7十月里描述的兄弟两个因为不同的选择(社会革

4、命党和布尔什维克)各自履行着自己的“革命事业”。残酷的派别斗争,以及乡邻之间相互残杀,揭开了革命纵容了人性中的暴虐的一面,最终,在一片废墟中面对着邻人和自己兄弟的死,一度勇敢作战的伊凡选择了自杀。可以说,这是一篇对暴力进行反思的小说,它更关注的是作为一切外在性的基础:“俄国、人、人性”8。鲁迅也从不讳言狂人日记与果戈理之关系,相比果戈理那篇描写精神畸形的小公务员生活的同名短篇小说,前者将话题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里,“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9,即在“通相”10中,有效地赋予中国现代文学以“革命实绩”,“恢复”了他最初对于文学“战斗性”的信仰。有意味的是,近20年过去了,鲁迅又回到了果戈理。他拿起

5、笔去翻译这个在当时外来激荡思想中似乎已经“过时”了的19世纪的讽刺作家的长篇小说。早在鲁迅倡导“自觉之声发”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有:“俄之无声,激响在焉。俄如孺子,而非喑人;俄如伏流,而非古井。19世纪前叶,果有鄂戈里(N.Gogol)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周作人在谈到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背景时候,也认为果戈理很受鲁迅青睐:他所最受影响的却是果戈理,死魂灵还居第二位,第一重要的还 是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两个伊凡尼支打架,以及喜剧巡按 等用滑稽的笔法写阴惨的事迹(关于鲁迅)11狂人日记表现了小公务员的精神扭曲而真实的生活。两个伊凡讲的是两个地主因为一位称另一位“公鹅”而致对簿公堂,故事

6、虽庸俗,卑琐,但在一篇荒诞和嘲讽的气息中展现了当时俄罗斯风貌下的小地主的现实生活。正如周作人所说,“用滑稽的笔法写阴惨的事迹”是二者共有的特点。1934年下半年,面临文网的严密和文坛的乌烟瘴气,鲁迅开始着手果戈理的174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研 究 丛 刊.2 0 1 1 年 第 1 期鲁 迅 的 翻 译 死 魂 灵 与 故 事 新 编 的 “ 讽 刺 ”翻译工作,所译果戈理鼻子和立野信之果戈理私观同时发表在译文月刊创刊号上12,又与孟十还合议后者翻译的五月的夜。他对孟说:“果戈理虽然古了,他的文才可真不错。日前得到德译的一部全集,看了一下,才知道鼻子有着译错的地方。我想,中国其实也该有一部

7、选集不过现在即使有了不等饭吃的译者,却未必有肯出版的书坊。现在虽是一个平常的小梦,也很难实现。”13此后第三天又朝孟说:“计划的译选集,在我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梦而已。”诸如此类,翻看鲁迅1935年到1936年的书信可知,“选集”这件事情曲曲折折地伴随着鲁迅翻译果戈理死魂灵的全程。1935年初,他开始根据“德人Otto Buek译编的全部”14为底本,参照日译本15,决计译所拟想之选集里小说部分的最大部头死魂灵,然后是郑振铎的世界文库催要,而愈加紧翻译。鲁迅翻译过程中给朋友的书信中说:近这几天因为赶译死魂灵,弄得昏头昏脑,我以前太小看 了,以为容易译的,不料很难,他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其中虽无摩

8、登名 词(那时连电灯也没有),却有十八世纪的菜单,十八世纪的打牌,真是十 分棘手。16译果戈理,颇以为苦,每译两章,好像生一场病。德译本很清楚,有 趣,但变成中文,而且还省去一点形容词,却仍旧累坠,无聊,连自己也要 摇头,不愿再看。翻译也非易事。17到死魂灵一年多漫长的翻译出版结束之后,不满足中国新文学出版界冷淡插画事业的鲁迅,又于临死之前几个月自费出了当时在中国所能看到的最全的死魂灵一百图18。二除鲁迅所佩服和曾“小看”的果戈理“可真不错”的“文才”、“千锤百炼”的讽刺之外,要进一步想弄清死魂灵与病事交迫的晚年鲁迅的精神契合之处,我们似乎也只能从果戈理和他的这部未完的长篇巨著去找原因了。果戈

9、理早年描写的小俄罗斯民间之作狄康卡近乡夜话,以轻快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之后又写了相当的短篇和为人所熟知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当26岁的果戈理一系列文学实践从而文学风格的渐趋成熟之后,他于1835年开始着手写死魂灵,这场延续了16年的写作是被这样记录的:从一八三五年,他写这作品的第一页草稿起,到一八五二年,死从175他手里把笔掣去了的时候止。在这十六年中:他用六年:一八三五年至 一八四一年这之间,他自然还写另外的诗,来完成那第一部。其余 的十年,就完全化在续写他的作品的尝试上了。19众所周知,死魂灵第一部所叙述的内容,即以投机主义者乞乞可夫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他经过地主和将军们的庄园,并且同这些财

10、产的所有者以买死农奴的名籍来企图获取大量的政府贴补而期大发横财,最后却在一片流言蜚语中,未能得逞,又不得不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逃走的故事。在鲁迅的眼里,小说显现出“他(果戈理)有特别的才能,来发见实际生活的一切可怜,猥琐,肤浅,污秽和平庸,而且到处看出他的存在”20。鲁迅所翻译的死魂灵第二部残章,影影绰绰中写出乞乞可夫仍旧圆滑的另外企图,或是通过欺骗的手段成为一个殷实稳重的小地主,而背景的主线以一个思想和行为酷似作者本人的33岁的想要写“俄国社会和历史”的“无聊人”为线索,最后以乞乞可夫拜访“空虚主义”者柏拉图的两个能干务实的地主兄姊而告罄。果戈理从起先写作死魂灵起,就认为他要写的将是一部可歌

11、可泣的“长诗”。“用所有的光明和黑暗的两方面,显出在俄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五花八门来。果戈理要在这里使旧的史诗复活在新的形式上;所以他故意把自己的小说来比荷马的歌唱一篇韵语,也就是一篇诗。”21死魂灵预期的内容似乎是为了通过现实社会的林林总总来渗透到俄国人乃至所有人共通的灵魂层面:“他认为所有戏剧和叙事作品中最伟大、最丰富、最全面的是史诗,”22死魂灵序言里内斯妥尔珂德略莱夫斯基这样引用他的话说:“上帝创造了我,”果戈理曾经说,“他对我并没有隐瞒我的使命。 我的出世,全不是为了要在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时期来。我的职务还要简单而 切近:就是要各人思索,而不是我独自首先来思索。我的范围是魂灵,

12、是人 生的强大的,坚实的东西。所以我的事务和创作,也应该强大和坚实。”23这多少可以体现了果戈理个人的艺术观,虽然前者用了更大的口吻去描述,然它们的共同点似乎是一致的,即“呈现”事实的真相,远比自我道德与宗教的“引导”重要。这种观点,我们能从小说本身中,即从鲁迅所说的“旧式文人”的“一大套议论里”果戈理忍不住突然在死魂灵第七章中生发的他对于自身创作境遇的大段感慨中,看出一二:176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研 究 丛 刊.2 0 1 1 年 第 1 期鲁 迅 的 翻 译 死 魂 灵 与 故 事 新 编 的 “ 讽 刺 ”他用檀香的烟云来蒙蔽人们的眼目,用妖媚的文字来驯服他们的精 神,隐瞒了人生的

13、真实,却只将美丽的人物给他们看。大家都拍着手追随他 的踪迹,欢呼着围住他的戎车。人们称他为伟大的世界的诗人。但和这 相反,敢将随时可见,却被漠视的一切:络住人生的无谓的可怕的污泥,以 及布满在艰难的,而且常是荒凉的世路上的严冷灭裂的平凡性格的深处,全 都显现出来,用了不倦的雕刀,加以有力地刻划,使它分明地,凸出地放在 人们的眼前的作者,那运道可是完全两样了! 他还不逃不脱当时的审判,说他所写的注脚正是他自己的性 格,因为当时的审判,是不知道高尚的欢喜的笑,等于高尚的抒情地感 动,和市场小丑的搔痒,是有天渊之别的。他不同意,不回答,不附 和,像一个无家的游子,孤另另地站在空街上。他的事业是艰难的

14、,他觉得 他的孤独是苦楚的。24由此可见,用广大的笔幅呈现真实的生活,尤其是用他所擅长的讽刺天才,以暴露他所见的那些俄国人乃至是整个人性中委琐、无聊和庸俗的一面,以完成某种“高尚的抒情的感动”,似乎成了果戈理创作死魂灵的孤独宿命。然而,果戈理的最后十年生活在创作的挫折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1847年所发表的与友人书简选居然自我袒露他对于死魂灵存在的叙述缺陷和宗教道德缺失的忏悔,引起了当时社会文化界的骚动。正如他在早期的彼得堡故事中的短篇肖像中所描写的年轻画家那样:因为怀疑表达庸俗这一主题作品的艺术性,而堕落到华丽虚假的天地,最终葬送自己善于吸收现实之丰富、活泼与真实的才能。对于果戈理的最后十年

15、死魂灵续作的创作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果戈理的死魂灵第一部是在罗马等地游历养病时候完成的。他十分害怕寒冷的天气。加之置身熟悉环境所带来的喧嚣,他于1842年夏第四次游历欧洲,倾心于死魂灵第二部的创作,这时的欧洲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刺激了他对自己作品思想性的怀疑,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步履维艰,六年之后,他甚至由那不勒斯上耶路撒冷朝圣,同年四月在欧洲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时刻回到了祖国,在病痛中苦苦支撑着死魂灵第二部创作活动的同时完全地追随圣教。可见,为写死魂灵此外“一个小时也不愿意朝上帝多要”的果戈理25对于创作出现枯竭的犹疑和痛苦。无论是天气、疾病,还是深刻的对宗教道德的忏悔意识、甚至是曾对果戈理

16、赞赏有加的别林斯基如今所指责的他远离祖国缺乏对于本民族真实的现实素材的把握26等等果戈理一直到死,都找不到写作事业给自己带来的心灵上的安宁,终于,把写在笔记本上的第二卷遗稿在精神恍惚中付之一炬。177三1935年8月,鲁迅发表在文学月刊的署名为“旁”的一篇几乎无事的悲剧,可算是明确的对死魂灵及其艺术特征的讨论。这时候鲁迅已经将第一部翻译到了一半,其中乞乞可夫拜访五个典型人物(玛尼罗夫、彼得洛夫娜、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都已经在“汗流浃背”中翻译完毕。鲁迅以罗士特莱夫的形象为例再三强调了果戈理的讽刺特色:那创作出来的角色,可真生动极了,直到现在,纵使时代不同,国度 不同,也还使我们象遇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