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422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 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 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 建设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 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 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本文着重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剖析高校学生社团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强调加强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使高校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2、,这对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组织 建设分析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是一种激发学生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手段和艺术,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 性团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情感倾向性。因此,在社团中,学生容易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自 觉纪律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发地、愉快地学习的同时,他们的灵感和才华就能得 到充分的体现,可以使之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中受到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一、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科技类社团,二是人文社科类社团, 三是诸如围棋、足球协会等统称“其它社团”。

3、各种社团在充实高校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1.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往往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 识的学习和消化。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能力 高校学生参加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融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集体 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自然参与的活动中得到情感与思想情操的陶冶。参与社团管理,可以使学生积累起与人交流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 的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3.高校学生社团有利于学

4、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学生在社团中总能找到自己比较愿意做的事,也能帮助形成下一步的目标。社团活动能通过事实上的效果来让成员清楚地认识自己,合理地认同自己,理智地调控自己,原 本在家长和教师特殊呵护下不完善的自我意识逐步得到转化。4.高校学生社团对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社团活动为充实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第二,社团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第三,社团活动能为 广大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提供良好的活动和休息处场所,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有利 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第四,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存在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 推动

5、作用,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从使高校更充分发挥其育人的职能。二、特色工作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社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并围绕其开展一系列活动。特色工作是社团发展 的重要保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趣味性。要结合自身社团的特点,多开展趣味性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同学的 积极参与,增添生活情趣,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技术性。有一门技术,可以使有技术基础的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并能带动一 些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学习,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第三,实用性。通过学生社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可以多学些对今后的工作、生活 有用的知识,多积累一些竞争的资本。三、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

6、在的问题虽然高校社团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蓬勃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因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存在“休闲娱乐”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团多集中在文 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社团发展得过多、过滥,而科技类的大学生社团则少之又少。其 次,一些大学生社团注重外在形式,而无实质活动,或开局好,而不坚持发展,最后导致 社团中途夭折。第三,管理不规范,有的学生社团好大喜功,盲目地发展社员,以人多示 众自喜;或不吸收新鲜血液,搞封闭的小团体;或财务混乱,存在乱收费的恶劣现象。2.外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团重视、支持、帮助和指导不够。其次,对高校学生社 团管理体制比

7、较薄弱,需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度任何一个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 缺少了制度层面的约束,会出现很多问题;再次,缺乏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和导向机 制,目前不少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往往采取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四、加强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分析1.摆正其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高校有关领导,尤其是大学生社团的管理者,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 大学生社团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社团合理的指导,保证社团 活动在场所和设施等方面的需要;其次,要根据大学生成才的需要,对学生社团的自身特 点和活动规律进行管理和引导,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2.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制度化、

8、规范化一方面,应当将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范畴,逐步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社团内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给予有效监督。3.注重学术,抓好学术型社团建设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大力倡导和组织知识型、科研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加大社团 的科技含量,结合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活动作品大赛,拨出专门经费支持社团活动。4.要积极探索,推行社团导师引导制高校社团设立导师是近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创新,目前在高校中处于“实验” 阶段,还不甚成熟。其主要职责有:经常深入大学生社团,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团成员的思 想政治工作;指导社团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指导社团重

9、大活动,提出 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改进等等。5.强化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和引导机制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对于高校社团而言,培训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提高社团负责 人工作效益就是培训的根本目的,有效的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益,保证大学 生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高校社团正处在蓬勃、积极、向上的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 化将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高校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都应大力倡导和扶持,不能包办代 替。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发自愿地组织和参加社团,高校学生社团 就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对于

10、提高高校学生素质、加强高校建设等都将起到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支萍.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引导和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1998.2刘志明.高校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3王建伟.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新特点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1,(2).4孟威,张铤.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5).5熊舸,何晓琼,陈怡露.基于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院系学生会管理新模式J.高教 高职研究,2007,(2).(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

11、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

12、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

13、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