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来历与习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29079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月三来历与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月三来历与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月三来历与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月三来历与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月三来历与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月三来历与习俗【传统节日】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 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 人祖爷 ” ,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 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 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

2、 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古代汉族曲水流觞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 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 ,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 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 救军旅之祸 ” 的“ 仁人之心 ” 都作了简明而艺术的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 上巳 ” ,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

3、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汉书 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节日习俗】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 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

4、仍在盛行。 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 三月节 ” ,“ 采鼠麹 (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 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四川忠县等地有“ 三月会 ” ,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 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

5、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 花炮节 ”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 “ 干巴节 ” ,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 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在畲族民众中, 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 家家宰杀牲口, 祭祀祖先。 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

6、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 鱼灯舞。 同时还有问凳、 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三月三 ” 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 三月三 ” 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黎族称

7、三月三为“ 孚念孚 ” ,为预祝 “ 山兰 ”(山地旱谷 )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 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 的劳动场景。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

8、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 三月三、踏沙滩” 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今的 “ 三月三、踏沙滩” ,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 彩阁巡游等, 还有据 辣螺姑娘招亲 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 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其它相关】三月三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有诗为证,李白诗云:“ 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

9、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中国的情人节是多么的浪漫:一对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艳阳天,漫步灞上, 折柳相赠, 啸声不断, 何等境界?! 不仅如此,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亲人相别,友人相离都有折柳相赠的习惯,也有诗为证:“ 垂柳无端馈赠别 ” 。由此可见,情即为柳,柳即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将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寻花问柳,即源于此。 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结情的场面,但是却有着无数的情诗和情歌,足以让我们享用不尽。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 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

10、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这场面和欧美国家的情人节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月歌圩节农历三月三又称“ 三月三歌节 ” 或 “ 三月歌圩 ” ,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 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

11、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黎族 “ 孚念孚 ” 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

12、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 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 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 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 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 石裂山崩, 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 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

13、日。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 “(山地旱稻) 、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 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 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宜丰潭山 “ 三月三 ” 传统牛嘘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龙岗邹氏发祖公的诞生日,要唱戏三天,以示祭祖。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潭山镇一带都要举行传统“ 三月三 ” 物资交流大会(当地方言称牛嘘,

14、即传统牛交易会) ,来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内外二百余商家共万余人参加了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传统物资盛会。每次物资大会都会有商品、土特产、种子、耕牛、花卉、书画、娱乐等七大交易市场。“ 三月三 ” 物资交流大会起源于清朝初期潭山镇龙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邹氏村民为了方便十里八乡乡民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而举行的以土特产、种子、耕牛为主的物资交易。 几百年来, 这一传统盛会一直来间断并由当初龙岗村发展为现在潭山集市举行,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交流的商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多。三月三鬼节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