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的调研报告关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的调研报告为适应荆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城区居民和城市新增人口子女入学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区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近日,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就城区中小学布局、管理体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一)荆门荆门主城区学校布局概况主城区学校布局概况根据《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荆门主城区是指西、北以三环线为界,东至襄荆高速,南至官堰湖南路的区域范围,包含荆门市直、东宝区、掇刀区(含高新区)和漳河新区城区,国土面积约 273 平方公里,总人口 55 余万人,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78 万人截止目前,荆门主城区中小学校共有 47 所,其中市直 17 所(幼儿园 1 所,小学 8 所、初中4 所、高中 3 所、特校 1 所);在校学生总人数为 55466 人;在编在岗教职工总人数为 4215 人(具体情况如表 1)表一 城区学校布局情况表城区学校布局情况表2办学条件教职工情况(人)学生情况(人)单 位学校所数小计其中:专任教师班数在校学生数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班均学生数合计4742153826111455466159683070538928.78912.7 50 小计10157413853641965380797232306041.11216.4 54 市直610859642571372144393819247632.35514.0 53 东宝区33022456533512654667161979.2221.4 52 高中掇刀区1187176422581985685896538.1922.8 61 小计109208162071035235999418238134.8 17.6 50 市直5468396111560820791911123537.1 19.8 51 东宝区32832655322971028413734744.8 16.3 43 初中掇刀区2169155432447492343379920.1 13.8 57 小计27172116255432546142886419994816.8 7.9 47 市直965659118585441202547247114.1 8.5 46 东宝区75154991546673860764798512.9 7.2 43 掇刀区744443716387951506266559417.1 7.5 54 小学漳河新区410698411449719081389849.6 9.6 35 (二)教育投入情况。
二)教育投入情况按照中央、省有关精神,我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学杂费,逐步将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近三年(2011 年-2013 年)来,市区共投入教育资金 218459 万元(其中:东宝区 55602 万元、掇刀区 28839 万元)明细如下表,全面消除了市辖区学校危房和抗震设防不达标校舍,完善了各类配套设施,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障了学校平稳运转,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投入 6875 元,其中市直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投入 7669 元见表 2)3表 2 20112011——20132013 年城区学校教育投入情况表年城区学校教育投入情况表年度年度名名 称称市直市直东宝区东宝区掇刀区掇刀区小 计32210148008002其中:一、公共财政预算拨款300821447080022011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21283300小 计48229194779960其中:一、公共财政预算拨款449401880096262012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3289677334小 计535792132510877其中:一、公共财政预算拨款4680520481101722013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6774844705合 计2184591340185560228839(三)近年来主城区学校建(三)近年来主城区学校建设设取得的成效。
取得的成效一是均衡推一是均衡推进进企企业业移交学校移交学校规规划建划建设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2003 年以来,荆门炼油厂、热电厂、三三 O 水泥厂、东光电子厂、武汉铁路局荆门工务段、中建三局、宏图飞机制造厂等一批在荆企业的子弟学校相继从企业分离出来,并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序协调下,市教育局通过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对移交子弟学校进行了撤并整合,一方面对保留下来的的石化片区四所中小学以及宏图学校、金象学校(原中建三局学校)等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了新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了与老城区学校同步均衡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采取引进民营资本举办学校的办法,完成了对龙泉中学北校(原铁路学校)的改制(非公学校)和改建,目前,该校生源稳定,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家长信赖4二是二是稳稳步促步促进进老城区学校提档升老城区学校提档升级级我市老城区中心地段义务教育资源紧缺, “大校大班”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有效控制班额,确保教育公平,近年来,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加大对老城区学校的投入,确保城区老校提档升级一方面,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特色创建等,内涵发展学校教育,切实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品味,市竹园小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东宝区象山小学的整体改革试验均在全国闻名。
另一方面,坚持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控制中小学班额,目前,老城区学校班额基本控制在 60 人以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市实验小学、东宝区象山小学、红旗小学等学校,班额由过去的 80 多人下降到 50-60 人,班额控制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好评三是加速推三是加速推进进南城区学校南城区学校规规划建划建设设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荆门“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努力促进南城区中小学合理布局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2011 年,市政府在综合考虑南城区经济、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南城区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荆门市、掇刀区两级政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先后对十里牌小学、双泉小学、双喜小学和交通小学进行了改扩建,进一步优化了办学条件,更好地满足了掇刀区、高新区学生入学的需求2013 至 2014 年,掇刀区名泉小学和市楚天学校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南城区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二、存在的问题5(一)整体布局不合理一)整体布局不合理一方面,中心城区部分重点区域学校相对欠缺近年来,南城区城镇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但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建设却明显滞后,如在快速发展的南北城区结合部(包括城南新区和大汉龙城、山水龙城、景山花园、亿达花园、城市春天、半山豪苑等小区)仅有十里牌小学一所学校,该区域全部初中生和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只能够到更远的老城区就读,未能体现“就近入学”的基本要求,孩子起早挤车苦不堪言,家长反响强烈。
此外,位于城郊结合部(包括高新技术区、东宝工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政务新区等)学校布局也是相对欠缺另一方面,老城区部分学校相对集中如东城区的石化一小、石化二小、石化三小等全部集中在原炼厂生活区,且距离较近象山中学、荆门外语学校、龙泉中学北校、海慧中学等初中学校全部集中在老城区的中心位置,给南城区和东城区的部分初中生上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二)学校(二)学校发发展不均衡展不均衡由于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造成中心城区各学校间发展不够均衡受办学条件和水平影响,一部分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难以遏制,如掇刀石小学、十里牌小学、名泉小学班级学生人数仍然维持在高位,最高班额达 80 人(国家标准为 45 人),而另一部分学校却是生源锐减,难以为继,如双泉小学班额仅为 8 人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东城区石化一小、三小生源爆满,而同在片区内的石化二小却难以招满生源,这种资源配置和生源负载的不均衡,6形成并加重了基础教育的校际间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闲置浪费三)(三)师资师资配配备备存在存在结结构性矛盾构性矛盾市直中小学教师共 2209人,由于近十多年来从企业和部门移交学校人员多,每年自然减员人数远大于补充人数,目前 45 岁以上的教师 709 人,占教师总数的 33%。
,生物、物理、历史、政治等 11 个学科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 33.85%,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家长们的择校热和新建学校教师配备的难以为继四)校园面(四)校园面积积不达不达标标按照《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鄂教规〔2011〕3 号),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用地面积老城区标准为 11.4 平方米/生,新城区小学标准为15 平方米/生,新城区初中标准为 20 平方米/生目前,我市老城区实验小学、金虾路小学、竹园小学、红旗小学和龙泉中学北校均达不到标准,其中,市竹园小学、东宝区红旗小学生均用地面积仅为省定标准的 30%左右,严重不足五)(五)规规划建划建设难设难落落实实2011 年,市政府在综合考虑南城区经济、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南城区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出台了《荆门市南城区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南城区学校建设的若干问题,其中任务之一是在城南新区望兵石路东段西侧规划新建望兵石小学,建设主体为掇刀区人民政府设计建设规模为 24 个教学班、1200 人,规划占地面积 3.3 万平方米(合 50 亩),建筑面积 9480 平方米,建成后主要是接收城南新区周围的学生入学,进一步缓解南城区各小学(尤其是十里牌小学)的招生压力。
但目前,望兵石学7校建设因资金困难和土地权属不明等问题而暂时受阻三、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三、中心城区学校布局调调整必要性分析整必要性分析我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长远和未来的城市教育出发,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合理调整布局我市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已势在必行一)学校布局(一)学校布局调调整有利于推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动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展 根据《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测算,综合 分析荆门中心城区2016年中小学学生人数预计为6万,其中: 小学在校学生将由26216人增加到28500人,需新建小学3所 (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1个);初中在校人数将由13185人增加 到15000人需新建初中1所;高中在校人数将由15945人增加 到16500人需新建高中1所2020年,学生总人数预计达到6.8 万人左右,需新建小学4所(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3个),需新 建初中3所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市教 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 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条件优越、均衡优质、人民满意的 中心城区教育现代化新格局。
着眼长远,我市教育资源仍然 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及时调整市 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 市区经济实现新发展的需要二)学校布局(二)学校布局调调整有利于整合城区教育整有利于整合城区教育资资源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布局调整是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教育事业新跨越、新发展的需8要布局调整要坚持老校改造与新校建设相结合,加大教育资源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