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760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Convertor(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一、教材体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共包括 3 个单元、22 节正课和 4 节活动课,本书主要叙 述的是从隋朝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2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 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 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 程;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2、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运用 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 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 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5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繁盛一时的隋朝2.“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4.科举制度的创立5.“和同为一家”6.对外友好往来7.辉煌的隋唐文化(一)8.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三、教材分析 6课

3、程标准要求:(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7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8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知识梳理9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科举制度中的“科”是分科的意思, “举”是选拔的意思。简单说,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分科 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在隋朝之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是根据门第出 身的高低来进行。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这样许多有

4、真才实 学的人由于出身低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改变这种 弊端,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 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 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 创了殿试和武举;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 诗蔚然成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102.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

5、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它打击了腐朽的氏族势力,扩大了 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唐朝前期清明政治出现的客观原因之一。它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 末,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 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 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 盾。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 才和为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1第 2 课 贞观之治 一、知识梳理唐

6、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 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 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2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 “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趋势,为唐朝进入鼎 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2)另一个重点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在唐高宗时就已掌权,后来 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 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 ,下启“开元” ,在唐朝历史上占

7、有重要地位。2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我们在分析或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时不能带有感情色彩,不能从“好”或“坏”出发, 而是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分析,看其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来评价,从而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应该把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下 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打好基础。13第 3 课 “开元盛世” 一、知识梳理14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

8、耕技术的发展、蔬 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 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5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 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16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 一、知识梳理吐蕃:1)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2)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3)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

9、增强 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 一家”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17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吐蕃的发展、唐朝和吐蕃的交往发展:有的以游牧为主、有的以农耕为主;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交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8 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2)唐朝民族交往的范围:具有广泛性,除了和吐蕃外,回纥、 、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 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都证明了其广泛性。182.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整合。以议代战,尊重 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等,

10、都说明了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表明了其政策比较开明2)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祖国的历史是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于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 主要从民族交往的双方去理解相互发展的好处。19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 ,和唐朝的回礼 (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 ,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本书是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鉴真

11、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 753 年,东渡成功。 一、知识梳理 20二、重点分析 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可归纳为: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 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 官。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 文化。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唐 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亚、印度半 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21

12、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 “开放” , “繁荣” 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是反映一个积极 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 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 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 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 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 明 单元小结: 22第二单元

1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0.经济重心的南移 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23(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 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24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知识梳理 25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

14、 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南 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并且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兴盛,以广州和泉州为重要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广,在经济中占有重 要地位。货币制度的变化。纸币的出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6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经济因素 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 展。 第三,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7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百姓只能穿

15、黑白两色衣服。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 的衣服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2)食:饮食品种丰富,有小吃,有冷。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饮食习惯有影响,北宋肉 食羊肉为主;南方人吃鱼多。(3)住:百姓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的屋顶以草或瓦 覆盖,或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房。(4)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一、知识梳理 28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里有 说书的、唱

16、曲的、演杂剧的等。(2)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除夕夜要 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守岁。元旦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29第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0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澶渊之盟”介绍了北宋政权与辽政权的建立,以及双方 战与和的关系;“宋夏和战”介绍了西夏政权的建立以及同北宋政权的战与和;“金和南 宋的对峙” 介绍了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以及在岳飞等抗金将领的领导下, 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从三目的标题上,我们可以明显认识到北宋、辽、西夏 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在民族关系方面,既有对立和斗争,例如辽、宋、西夏之间的战争, 也有共同发展、友好往来,相互学习,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榷场贸易,辽、西夏接受中 原先进文明等,而后者是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 。 31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知识梳理 32重点:(1)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