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5479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历史必修二专题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表是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 年19281932 年19331937 年 年均粮食产量 (万吨)7 5277 3607 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 标。 ”据此

2、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3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 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 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 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4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

3、“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 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 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 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5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并 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 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C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4、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6从 1953 年到 1964 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 3 810 万吨增加为 8 500 万吨,煤产量从 3.2 亿吨增加为 5.5 亿吨,石油产量从 5 280 万吨增加为 2.23 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平均月工资从 1955 年的 76.2 卢布上升到 1965 年的 104.2 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7 1921 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 1934 年后斯大林推行

5、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 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 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9(2012嘉兴)“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 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

6、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 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0列宁曾这样说道,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 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 是( ) 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共产党人也要 学会经商 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 B C D 11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 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

7、以他 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12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直到 1953 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 都还没有达到俄国 1913 年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苏联偏重发展工业 实行全盘农业集体化 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 A B C D 13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 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

8、8 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 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 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 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14有学者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三个特征,其中之一是“在所有制关系方面,主 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决定了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历史命运”。该“学 者”认为( ) A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实现工业化而被斯大林废除 B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是被斯大林废除的主要原因C斯大林一直反对新经济政策 D单一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特征 15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

9、抑 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 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1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 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17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

10、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18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 ) 年份19811985 年19861988 年1989 年1990 年 国民生 产总值增长 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 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A B C D 19截至 2010 年苏联国旗降下已经 17 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 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 1978 年之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 A都

11、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的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20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 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的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 21苏联问题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的三 个时期是 剥夺年代 凯歌年代 退却时代 根据所学知识,以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2 “20 世纪 8

12、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 机之中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 ”这里提到的“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轻工业方面 D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3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 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 ”然后 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 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 ”该则笑话说明了( ) 戈尔巴乔夫

13、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 会矛盾激化 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斯大林模式弊 端的深远影响 A B C D 24 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 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5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 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 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

14、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50 分)26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 变” 。

15、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 分)材料一 (1921 年)列宁: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 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 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笫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