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662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单元第8课《论快乐》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8课 论快乐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诗海探珠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第8课 论快乐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黄 河 唐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诗海探珠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赏析 】 这首 黄河 全诗讽喻,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

2、倾进去,也无济于事。三、四句,用黄河曲能通天来比喻揭露只有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才能科场得意进而窃取高官显位的黑暗现实。 五、六句是用典。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前一句用汉高祖说的功臣的官位是世代相传的,除非黄河狭如衣带,泰山平如磨刀石。下一句写汉代张骞奉命寻找黄河的源头,乘筏溯河而上,来到一个男牧女织的地方。后就此请教于善卜的严君平,严君平说那是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说明那些贵族们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 “仙人占斗 ”,要到天上去的 “客槎 ”(应考求官的人 ),只要得到他们的援引,便可青云直上。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最后诗人用揶揄的口气说:黄河三千年才澄

3、清一次,谁还等得着呢?那就不劳你预告这个好消息了吧!罗隐为了应科举考试,客居京华十几年,他虽然才华满腹,但十试不第。这首诗表面上看来,句句在写黄河,其实字字都在暗射封建皇朝,讽刺科举制度。构思巧妙,语言辛辣。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思考 】 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自己的情感的? 【 提示 】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譬如 ( p ) 飘 瞥( p i ) 跛( b ) 杂 俎( z ) 荒 谬( m i ) 筹码 ( c h u ) 愧怍 ( k u z u ) 一 箪食 ( d n ) 2017/1/

4、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二、字形辨认 殉 x n 殉葬品 徇 x n 徇私枉法 询 x n 询问 沌 d n 混沌 饨 t u n 馄饨 盹 d n 打 盹 怍 z u 愧怍 祚 z u 福祚 胙 z u 胙土 煦 和煦 照 z h o 照耀 姁 x 姁媮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臂 手臂 譬 p 譬如 躄 b 躄地 协 x i 协作 胁 x i 威胁 肋 l i 肋骨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三 、 词语辨析 (1)浅薄 浅陋 浅薄: 缺乏学识或修养; (感情等 )不深 ,微薄; 轻浮 。 浅陋:见识贫乏;见闻不广 。 例: 作为一名与 “ 食品安全 ” 息

5、息相关的食品大厂经营者 , 这番言论无疑暴露了其认识的_。 浅薄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真知 , 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诗 , 是我 _的文字短制所不能及的 。 浅陋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荒唐 荒谬 荒唐: (思想 、 行为 )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 例: 在接受机场公安部门的批评教育后 , 该乘客十分后悔自己非法携带弹药的 _行为 。 在歌唱选秀史上 , 没有什么比选手还未开口唱歌便遭遇淘汰更 _的了 。 荒唐 荒谬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四 、 词语释义 好事多磨:

6、_ _ 混沌:_ _ 愧怍: _ 心安理得:_ _ 工愁善病:_ 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磨,阻碍,困难。 知无识的样子。 (书 )惭愧。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得,适合。 指很容易发愁得病。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五 、 文学常识 1 走近作者 钱钟书 (1910 1998),现代学者和 _。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 1933年毕业。 1935年入牛津大学英国 语文系,两年后到巴黎 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归国。 作家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先

7、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 、 湖南兰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 、 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 、 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 、 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等 。 1953年起 ,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作品有散文集 _ , 短篇小说集 人 兽 鬼 , 长篇小说 _ ,文论 谈艺录 、 管锥编 等 。 钱钟书学贯中西 , 博通古今 , 作品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 写在人生边上 围城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资料链接 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受到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阻挠,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方面,抗日军民正进一步积聚力

8、量,准备将日本侵略者最终赶出中国;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四处散布日本 “必胜论 ”、中国 “必亡论 ”,妄图从思想上、精神上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由于抗战,人们的生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文章强调人的快乐来自于精神, “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 ”,这对鼓舞人们克服各种困难也不无益处。 文章通篇引经据典、谈笑自若、大开大阖、触类旁通,又为当时困境中的文人树起了一个楷模,从而在坚持抗战、不忘学业上使人受到种种启发。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六、整体预知 论快乐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 “ 永久 ” 的 快乐的享受属于精神快乐的原因是物质刺激

9、 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是非善恶应取决于公理 快乐是人生的追求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坚持抗日不忘追求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 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 作者是怎样论述 “ 快乐 ” 的 ? 【 提示 】 本文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 、 政论性亦很强的随笔 。 思路奔放开阔 , 文意层层见深 。 作者从不同角度 、 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说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 。 首先从多种民族语言 、 心理和文化的角度说了 “ 快 ” 与 “ 乐 ” 的关系 。 然后进一层说 ,“ 永远快乐 ” 是不存在的 。 因为它 “ 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 , 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 。

10、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用了比喻论证和事例论证。语言幽默带讽刺。再次论述了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并断言 “ 快乐由精神来决定 ” ,因为 “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 , “ 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 。最后指出 “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如何理解 “ 人生虽不快乐 , 但仍能乐观 ” 这句话 ? 【 提示 】 “ 一切快乐的享受是属于精神的 。” 前面的 “ 不快乐 ” 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 “ 乐观 ” , 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 。 2017/

11、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分析 “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 , 像将离别时的宴席 , 随它怎样烹调得好 , 吃来只是土气息 , 泥滋味 。 那时刻的灵魂 , 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 ,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 , 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 , 这段话所讲的道理及这样表述的好处 。 【 名师点拨 】 说明了 “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 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 ” 。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 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 结合背景体会本文在鼓舞抗战方面的作用 。 【 名师点拨 】 联系抗日背景 ,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着祖国山河 , 妄图

12、以残酷的屠杀使中国人民屈服 。 作者认为 , 这并不会使中国人屈服 , 因为他们至多摧残 、 毁灭的是中国人的肉体 , 而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永远消灭不了的 , 所以作者说 “ 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 ”“ 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 。 由此 , 文章起到了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到底 , 坚持到胜利的积极作用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细剖深析 楼主 读过本文 , 你对快乐有着怎样的认识 ? 沙发 论快乐 强调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 , 实际上就是鼓励人们永不丢弃理想与追求 ,就是永存希望 , 永存信念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