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2539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1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福建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 前言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统筹安排和科学指导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新增 6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20102020 年) 福建省 20132020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 306002014)等有关规定,编制福建省高标准

2、农田建设规划(201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在总结近年来我省农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十三五”期间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建设任务、资金筹措的原则和渠道,制定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期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20 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耕地现状 (一)耕地数量、质量状况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少,区域差异明显。2015 年,全省人均耕地面

3、积 0.52 亩,其中,内陆地区人均耕地 1.15 亩,沿海地区人均耕地 0.37 亩。根据统计,2015 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 2006.1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667.1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83.1%, 水浇地面积 65.55 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 3.3%; 旱地面积 273.45 万亩, 占 13.6%。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年度更新成果, 全省耕地平均利用等别为 8 等 (等别分布如下图所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2示) ,其中,优等地和高等地面积共 1167.97 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58.2%,中等地和差等地面积共 838.13 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41.8%。

4、2015 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1789.8 万亩, 总产量为 661.1 万吨, 平均亩产 369.4 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 3.86 公斤;全省有效灌溉面积 1592.4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79.4%;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 1368.41 万千瓦,机耕地面积 1363.05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67.9%。 (二)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通过数十年建设,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大部分灌区已形成完整的灌排渠系和水源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灌区水源工程以蓄、引水为主,提水为辅,主要利用地表径流,少量利用地下水。根据福建省水利统计公报,全省有效灌溉面积 1592.4 万亩,节水

5、灌溉面积 862.76 万亩。全省共有大、中、小型及纯井灌区 5535 处,其中,大型灌区 4 处、有效灌溉面积 122.02 万亩,中型灌区 283 处、有效灌溉面积 767.49 万亩,小型灌区 1229 处、有效灌溉面积 685.91 万亩,纯井灌区 4019 处、有效灌溉面积 16.98 万亩。共有大、中、小型灌区水源工程 91536 处,其中灌区主要水源工程 582 处,包括水库、塘坝、引水闸(坝、堰) 、河湖泵站、机电井及其他小型水源。建设灌溉渠道 8759.1km、灌排结合渠道 4972.9km、排水沟 1282.6km。 二、 “十二五”期间农田建设主要成效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6、 3我省十分重视农田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培肥和农机装备配套等方式,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根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 70 多亿元,完成了 325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我省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田、水、渠、路、林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耕地抵抗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亩均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升。 (一)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26.44 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平均提升 1 个利用等,新增粮食产能 23.

7、57 万吨。 (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和改善机耕面积 171 万亩,项目区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 93.7%以上;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226.9 万亩,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 84.9 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防洪防涝面积 99.7 万亩。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受益总人数为 114.5 万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21.5 万亩,土地租金每亩平均增加 237 元。土地流转释放了农业劳动力,部分农民通过参与田间工程建设增加了劳务收入。 三、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统筹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我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均是相关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分头组织实施,缺

8、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影响农田建设整体功能和投资效益的发挥。 (二)建后管护有待加强。农田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耕地质量监测管理薄弱,建后管护责任、措施、资金落实还不到位。 (三)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全省中低产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41.8%。这些中低产田基础设施薄弱,地力水平低,抗灾能力差,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四)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我省还有相当部分灌区改造尚未完成,局部灌溉设施建设标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4准、衬砌率、配套率低,与现代农业发展对节水灌溉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且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灌溉设施受损严重,渠道坍塌渗漏、设施老化失修。

9、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整治,推广节水增效技术,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平田整地、沟塘治理、配套路桥涵闸灌排设施、建设农田林网和护岸护坡,实现田、水、路、林、村、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可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生态屏障。 (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为农业生产节约成本、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10、,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可为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造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可有效拉动机械、建材、建筑和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第二章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第二章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加强统筹规划,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 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规范建设标准,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协调推进机制;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

11、实现田、土、水、路、林、电综合配套,稳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着力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建管结合、用养并重的耕地质量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5二、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建设完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性强,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851 万亩。 三、基本原则 (一)合理规划、突出重点。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条件

12、, 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优先考虑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县、粮食主产区,同时兼顾其他农产品优势区。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已规划的项目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设一片、建成一片。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和农田生产主要障碍因素, 有针对性地实施农田改造工程, 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地力培肥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相统一。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从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耕地节约集约利用等

13、多方面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四)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资。以“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省级投资为主,市县投资为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为补充” ,在稳定现有投资渠道和投资规模的同时,努力拓展新的资金渠道,为长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项目区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 (五)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省级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各方信息共享。落实市县政府责任,并以县级为基础,组

14、织编制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变、各司其职、统一标准、连片治理的原则,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6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第三章 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综合考虑福建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围绕田、土、水、路等方面,重点解决我省农田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建设高标准农田。 (一)田块平整集中。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控制在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控制在5cm;洋面水田格田大小在 30m20m 以上;水田耕作层厚度达到 20cm 以上,水浇地和旱地耕作层厚度达到 25cm 以上;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50cm 以上

15、。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 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 90%。 (二)土壤健康肥沃。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20gkg 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达到当地养分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 值保持在 5.57.5,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灌排设施配套。水稻区灌溉保证率达到 80%以上,旱作区灌溉保证率达到 75%以上;水稻区农田排涝标准达到 10 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涝标准达到 510 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 80%以上。 (四) 田间道路畅通。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 平原区达到 100%,丘陵区达到 90%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整治田块。根据现状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等因素,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根据地形地貌、作物种类、机械作业效率、灌排效率和防止风害等因素,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宽度和方向,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需要。平整时,要保护耕作层土壤,同时深翻深松土地,打破障碍层,增加有效土层厚度。 (二)改良土壤。采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对配套建设田间基础设施后的耕地,进行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通过深耕、挖深垫浅、完善灌排设施等逐步改良土壤不良构型、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www.19baoga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