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51376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学 习 导 航 课 前 自 学 达 标 自 测 课 内 精 读 课 外 拓 展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的主旨 , 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 体会文中所展示的人物的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 。 考点链接 何理解句子含义 : (1)瞻前顾后 , 审读语境 。 (2)抓关键词 , 揣摩句意 。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 ,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 (3)把握中心 , 整体领悟 。 一般来说 , 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 , 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 , 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 , 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 一、请在书本上给“读一读,写一

2、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图: 三、达标自测 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 ( )及命运的担子。 (2)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一张 ( ) 了许多 ( )和力量的脸。 (3) ( )的眼睛略带灰色 ,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4)在那里 ,最 ( )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 重荷 含蓄 愁苦 深邃 惹人注目 (5)别以为这房间 (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 ,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6)这犹如一座 ( )的囚室 ,牢牢地困住了他。 (7)女佣略一 ( )后 ,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踌躇 用不正确的一项

3、是 ( ) 一踌躇 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乱无章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 无可厚非 的。 见天日 的囚室里,经受着酷刑拷打,但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得更加刚强。 C C(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这里应该是“不容置疑”。 ) ) 修改:把“膨胀”改为“高涨”) 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修改:把“将会”删掉) 键在于平时注重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修改:在“注重”前面加“是否”) 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修改:在“教育”后面加“的权利”) B(去掉“使” ) B 写句子。 生命是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的一抹

4、彩虹?不!彩虹是转瞬即逝的,而生命却是永恒的。 ? ! , 。 示例:生命是如履薄冰的一个棋局吗?不!棋局是死的,而生命却是鲜活的。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

5、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 请看一看罗曼 罗兰的 约翰 克利斯朵夫 ,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 费黛里奥 。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 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

6、音乐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2.“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结合贝多芬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贝多芬是一个有着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人。 正当贝多芬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聋”比作了什么 ?有什么表达作用 ? 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谈谈你的理解。 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

7、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 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特蕾莎修女 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 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 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

8、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 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 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

9、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 重 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 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

10、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 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地说:“我们所 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 美与爱联

11、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注:修女: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然段的场面描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的人。 通过对特蕾莎修女去世时人们悼念她的隆重场面的描写,借雨和泪突出了人们对她的真挚情感,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然段中,作者说特蕾莎修女也是一个穷人,又说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穷人,是指她的生活朴实无华;说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指她有爱心,这是精神上的富有。 美不仅是外在的容貌、漂亮的衣着,美更应该是爱的代名词。美,只有与爱结合,才能散发永恒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