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笔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699675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播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播学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播学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播学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复习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社会传播是 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中运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一)米德的客观与主我理论 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米德。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一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2、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 的发生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1 )、结构性压力。 (2 )、触发性事件。 (3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 )、部分宣传鼓动者与普遍情绪的产生。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 息输出两个方面。 (一)、组织的信息输出入活动 信息输入是指,组织为进行

3、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 活动。 (二)、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也是多方面的。从广义讲,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 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例如,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员工的形象、精神面貌甚至公司的建筑物等,都携带并输出着丰富的信息。组织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 信息输出活动,即组织的宣传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 系统宣传。 1.公关宣传 公共关系,指的是社会组织与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机构、团体以及公的关系 和联系。 2.广告宣传 广告是一种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组织尤其是 企业组织

4、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它可分为两类:一 是非商业广告,如公益广 告、意见广告以及通过媒体发布的各种广告。二是商业广告,以企业组织为主体。商 业广告依其目的可分为企业形象广告和促销广告。以媒体而论,则可进一步分为报刊 广告、影视广告、屋外广告等。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 CIS 是指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所 采用的象征符号一般为具有特色的视觉图案。它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企业理念与价 值标识;二是行为规范标识;三是视觉形象标识。 总的来说,组织传播中还有多种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广告、CIS 是三种主要形式, 它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5、和领域。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其一、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其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的传播信息的活 动。 其三、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其四、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其五、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 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其六、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

6、播。 三、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观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第二节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出现的标志: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其中纽约太阳报是第一份 获得成功的便士报。 二、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 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第一部著作:机器新娘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内容如下: 1. 媒介即讯息 2.媒介即人的延伸 3.冷媒介与 热媒介 4.地球村 (

7、一)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 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来有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 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 社会变革。 (二)媒介:人的延伸。这个观点是为了要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它包含四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

8、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定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即君主独裁式) 含义:这是一种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 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 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的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 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 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 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第

9、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含义 狭义上,指的是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 广义上,指的是这一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的社会的实际产生的 一切后果和影响。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 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 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 第二,使用规劝、感化等各种各样的说服方法。 传播效果概念的双重含义,构成了这项研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

10、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围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前者主要研究 具体传播过程的具体效果,后者是研究综合的传播过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 (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2.价值形成与效果维护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所谓的“传播流”是指由大众传播发出的额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想传播 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 卡兹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一)人民的选择包括一系列假说: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指的是人们在

11、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2.选择性接触假说:人们的既有政治倾向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3.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二)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个人影响提出“中介因素“。制约和影响它的因素有四种:(1)选择性接触机制 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这个机制的存在,说明受众对某些 媒介或内容具有回避倾向,而被回避的媒介和内容是很难产生效果的。(2)媒介本身 的特性讯息的媒介渠道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3)讯息内容 包括语言和白哦 大,其方法和技巧不同,会令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4)受众本身的性质受众 的既有立场和倾向、他们的社会关系

12、的尤其是意见领袖的态度,会对大众传播效果发 挥重要的制约作用。罗杰斯发表了创新与普及。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 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前者是 “一级”的,即信息可以由传播直接“流”向一般受众;后者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 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 总的来说,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 部曲。 (三)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 五项一般定理: 第一,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 之一,而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 发挥作用。 第二,大众传播最明

13、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二是归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大众传播业并不作为唯一的因素单独起作用。 第三,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 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第四,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因素的制约。 第五,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的条件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它的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二是作为整体

14、的大众 传播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光的社会 效果。着眼点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它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 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 活动。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 新揭示了大众传播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传播媒介的“议程”是如何设置出来的以及它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了解影响和制

15、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第一是时空因素,即在一定时间之 内需要一定量的内容来填充版面和节目时间;第二是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 播人员的新闻价值和倾向;第三是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 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其次,意识到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过程远非如此简单,在它的背后还存在复杂的 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具体来说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 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居支配地位的信息源是政府机构和垄断大企业,他们尽心 信息操作的手段有两种:意识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开发表见解;二是以“私下放风” 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最后,它的本质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

16、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过程。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真正意义是为研究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1.提出者:伊丽莎白诺尔- 诺依曼 2.舆论的双重含义:即“围绕争论性问题,在没有顾虑危险的前提下可以公开表明的 意见“,是”为使自己不陷于孤立而必须公开表明的意见“。前者指的是围绕时事性 问题的舆论,后者是侧重于围绕社会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舆论。 3.这个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 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意见是,他们倾向于 大胆发表意见;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意见时,则选择“沉默”。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即一方的“沉默” 造成另一方意见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 “沉默”。 第三,大众传播在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舆论的形成是意见气候作用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