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5231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四政治:第1-3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ppt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第一、二、三课 ) 课前 10 分钟循纲忆知 哲 学 1 哲学与生活 从本源上讲,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从产生方式上讲,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特别提醒 哲学产生于实践,但哲学并非自发产生,没有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产生。 2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2 )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 整个世界 ” 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

2、思维三部分,而不是世界的某一部分;哲学不等于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特别 提醒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联系 零散的、朴素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 特点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形成 区别 世界观 哲学 (3 ) 哲学与方法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

3、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易错点拨 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3 哲学与具体科学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作用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任务 某一特定领域 整个世界 研究对象 区别 具体科学 哲学 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把哲学看作 “ 科学之科学 ”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

4、具体科学; 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注意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联系 具体科学 哲学 学法指导 1 关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选择题的解法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命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类试题一般结 合一些名言古语或者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来命题。回答这类试 题要注意把握三点: ( 1) 读懂情境材料的意图,明确名言古语的内涵。 ( 2) 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准确掌握以下知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

5、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 3) 将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一一对应,分析选项,选出答案。 2 图示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并非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图示如下: 一、命题常设误点 (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2 013 天津卷 T 7 D ) ( )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 理论体系 ( 2010 江苏卷 T 2 4 B ) ( ) 理由: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6、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理由: 二者均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人们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 理想信念对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 2010 江苏卷 T 2 4 A ) ( ) 4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20 12 江苏卷 T 2 5 A ) ( ) 5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 20 12 江苏卷 T 2 5 C ) ( ) 理由: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世界观影响人的成长。 理由: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6 没有

7、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 201 1 广东卷 T 3 3 B ) ( ) 7 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 2010 全国卷 T 2 0 ) ( ) 理由: 包括研究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选择题常考点 命题点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典例 1 ( 2013 江苏高考 ) 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从中可见 ( )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世

8、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 B C D 对于转基因食品,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主要是受到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命题点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典例 3 (201 2 上海高考 ) 对哲学是 “ 科学之科学 ” 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 A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 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解析 A 将哲学视为 “ 科学

9、之科学 ” ,观点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领域, C 错误; 三、主观题常考点 哲学是什么 常考角度与必背术语 ( 1) 为什么说 “ 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科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 ” ?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环境问题反映的是人类对生活的思考,人类应当怎样善待自己的朋友 动物,乃至于一切生命、人类应当如何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根本观点,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 “ 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科学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 ” 。 ( 2) 简要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 3) 哲学和具体科学

10、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4) 评析 “ 哲学学不学无所谓,哲学与自己、与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 这一观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源于生活,生活也需要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材料一 19 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 “ 主要收集材料的科学 ” 发展为 “ 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 。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大批说明自然

11、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起来。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 解释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典题例证 材料二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 “ 切线力 ” ,这个 “ 切线力 ” 只能是来自上帝的 “ 第一推动力 ” 。 ( 1 ) 结合材料二,概述牛顿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 2)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等知识。材料二强调

12、,牛顿早期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晚年则在唯心主义思想支配下,一无所获。第 ( 1) 问据此即可作答。第 ( 2) 问要求说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材料一反映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要性,材料二反映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重要性。回答时必须运用教材知识,联系材料进行表述。 答案 ( 1) 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 2) 从材料一看,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从材料二看,从事科学研究必然受到已有世界观的影响,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3、( 1)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2) 原因: 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 3) 地位: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易错点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

14、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深化理解 正确认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即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能够认识 已经认识,尚未认识 不能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即使现在无法解释和认知的,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也能够认识,这只是时间问题。支持可知论的主要是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唯物主义者持可知论主要是基于 “ 一切皆有规律 ” 和 “ 物质不以意识为转移 ” 。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自己的意识。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及其规律,无论人如何努力都无法完全认识世界。客观唯心主义者一般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