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005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继祥:从“草根”电工到“特等劳模”李保海 国网江苏电力东海县供电公司 陈继祥是国网江苏电力东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 他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全市第一个带电作业高级技师、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大“苏电工匠”、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31 年来, 陈继祥执着地守卫在东海群众安全用电的“前哨”上,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31 年来, 尽管他只有初中学历, 却忘我地投入到发明创新的新领域, 一个人成功获批 31 项国家专利, 其中一项填补了国内电力施工技能培训的空白;31 年来, 他绷紧神经, 毫

2、无懈怠, 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 最后一个离岗, 岁月的风霜和额外的付出令他面容清瘦, 患有重度肠胃炎, 他却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用行动践行着大国工匠梦, 展示大国工匠情怀, 感染与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要锤炼自己就要到艰苦的地方艰苦的环境磨练着人的意志, 更锻造着一个人坚忍不拔的品质。巡线工作是供电系统最艰苦的工作, 许多人都望而生畏, 不愿意干这个苦差事。1986 年, 18岁的陈继祥初中毕业, 顶替父亲的班进入东海县供电公司工作。刚入职时, 当别人都在选择相对舒适的岗位时, 他却主动向领导提出:“我要去线路班, 在最艰苦的岗位上磨练自己。”对于电力员工来说, 巡线的艰苦不言

3、自明。每次巡线, 人累的时候, 双腿就像绑上沙袋, 由开始的一路小跑到最后拖着腿走, 陈继祥始终不放弃。刚工作的几年, 陈继祥在 35 千伏白塔变电所负责平明镇、驼峰乡、白塔埠镇的高压线路检修和维护工作。工作场所一般都远离乡镇和居民区, 在广阔的田野上, 需要线路工自己沿着高压线路向前巡视检测, 工作单调、乏味、枯燥、寂寞。在众多的巡视线路中, 110 千伏的平东线最难走, 陈继祥巡视全程要五六天。普通人爬山尚且费劲, 何况是背着重达几十公斤重的巡检设备。遇山爬山, 遇水趟水。工作无规律, 饮食无定点。在陈继祥的思想里, 越是困难重重, 越能磨练意志。夏季炎热, 蚊虫叮咬, 马蜂蛰扎, 冬季严

4、寒, 冰冻三尺, 冷风刺骨。线路长, 路途远, 陈继祥每次巡视吃饭从没有准时过, 而且吃的都是自备的简单干粮, 有时两顿做一顿。当时交通车辆又少, 巡视到天黑后遇不到车是常有的事, 四五天不回家是常事。从 1986 年到 2002 年, 在长达 16 年的巡线生涯中, 陈继祥巡线里程达到 1.99万公里, 发现消缺 97 项, 先后总结提炼出阳光巡视法、风向巡视法、蜡笔巡视法、移向巡视法等工作方法, 在全系统推广, 为东海电网安全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2002 年, 为适应群众用电新需求, 东海县供电公司成立带电作业班。陈继祥凭借着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当选为班长。为了尽快熟悉业务, 进

5、入状态, 陈继祥带领他的班组从最简单的带电搭火入手,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将带电作业班推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轨道。群众的需求是工作的第一讯号“心中装着百姓, 工作才有无穷的干劲和动力, 基层群众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第一讯号, 只有在服务群众中才能诠释现代工人的价值。”陈继祥时刻这样提醒着自己, 他的手机 24 小时不关机, 哪里有需要, 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为了尽快解决百姓的用电难题、减少因停电带来的损失, 陈继祥和他的带电作业班无论是风吹日晒还是严寒酷暑, 始终坚守着一份供电人的职责。2013 年 7月的一天, 双店镇某村变压器被雷击损坏, 全村停电断水。接到电话求援后, 陈继祥

6、立即带着队员们驱车前往抢修地点, 绝缘车刚开出后不久, 风雨交加。按照常规, 阴雨天气不宜带电作业。有人劝他回去, 可是陈继祥坚决不同意, 他说:“你们要体谅老百姓的心情, 停电了, 他们现在不知有多着急呢。”陈继祥在最短时间内排除了故障, 让村民顺利用上电。他的心里总是装着群众, 让东海的老百姓们能够及时用上电, 用上安全放心的电是他最大心愿。作为带电作业班的班长, 陈继祥总是事事冲在最前面。每项新带电作业他都第一个示范, 220 千伏等电位作业他第一个进行, 10 千伏绝缘服作业他第一个操作, 变电所内 35 千伏母线带电搭接他第一个尝试。同事不解, 问他:“为什么你总是第一个上?”他斩钉

7、截铁地说:“我是班长, 又是一名党员, 在事关群众利益上, 自己不先上, 谁还上?”用创新创造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陈继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有点子, 有想法, 走新路, 敢创新。尽管他的初始学历并不高, 他却在实践中肯摸索, 会钻研, 先后创新发明出 31 项国家专利, 既节省成本, 又提高效率, 不断开创供电事业新天地。创新对于高学历者来说都异常困难, 更别说对于只有初中学历的陈继祥了。陈继祥深知自己的短板, 为了增加知识, 开拓视野, 31 年来, 他就像一块海绵, 不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无线电、机械修理等各种技术, 查阅专业书籍, 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 几年下来, 学习笔记都记满了 100

8、 多本。创新要立足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突破。陈继祥所有的发明创造, 都立足于解决供电作业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难事难题。如在 500 千伏输电线路验收工作中, 陈继祥发现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误差率特别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空中导线距离定位问题没有解决。这触动了陈继祥, 他就想:“能不能制作一个能在电线上自己跑, 并且能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距离的装置呢?”带着这样的思考, 他开始全身心地谋划并成功研发出自动走线器, 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创新路上困难重重。自动装置走线器的设计曾出现一道又一道难题无法逾越, 令陈继祥陷入迷茫。一次偶然机遇, 在参观公司电线厂生产过程中, 发现用于电线生产长度测量的计数装

9、置原理, 完全满足他的创新应用。获得灵感的陈继祥立即大街小巷地采购装备:没有减速器成品, 就买来儿童玩具电动汽车的模型进行分解;没有尼龙棒材, 就只身一个人到山东临沂批发市场选购;他又自费买来废旧的钢管、板材等进行加工组装, 走线器研制终于获得成功。“创新创造无处不在, 不要以为创新是多么高大上, 或是很复杂的事, 其实有时候创新很简单。”陈继祥对于发明创造有自己的理解。在陈继祥 31 个国家专利里, 有一项是“一元钱线夹”专利。这个专利的线夹只比“老式”线夹进行了三个部分的改动, 但三处改动却极其实用。运用普通的线夹, 用手安装电线时还比较方便, 但是如果在带电作业的情况下, 带着厚重的绝缘

10、手套安装时, 要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且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线路安装工作的进度。在作业后, 陈继祥就记下了这件小事, 于是不断尝试着制造出一种即使带着绝缘手套一样可以省时省力、方便安装的线夹。后来, 就诞生了这个低成本的国家专利。2011 年, 陈继祥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 2013 年, 工作室晋级为“省电力公司创新工作室”, 这为他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空间。仅最近几年, 陈继祥就陆续发明出高压电流测试仪、倒落式扒杆施工工艺培训用模拟装置制作等 15 余项设备及装置, 全部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 其中一项被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推广应用, 目前已累计生产 15000 余台, 广泛运用于电力施工作业一线, 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陈继祥用行动对这些问题做了最朴实的回答。他怀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对一线岗位的忠诚, 31 年如一日, 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 一线就是他的“战场”, 更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