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8974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探析 吴雅君 王雪英 许东 吴枫 刘耘 张昕源 马守恒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摘 要: 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复杂性和全面性, 针对高等教育教学中建筑构造课程建设, 围绕“拟解决的教学问题、体系建设、内涵建设、资源建设、以及建设特色”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以当前普遍性问题为出发点, 强化教师学生资源共享以及学生自主学习, 目的是加深对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内涵和以及系统性的认识,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来推动高等学校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适应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建筑教育。关键词: 建筑构造; 精品资源; 自主学习

2、; 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吴雅君 (1962-) , 女, 辽宁凌源人, 教授。收稿日期:2017-01-16基金: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 2014 资源共享课 (2014135) Received: 2017-01-16建筑构造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此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完整的共享系统, 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共享资源, 推进了高等教育开放, 有效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该资源共享课于 2014 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多年来, 教学团队注重对建筑构造课教学根本规律的探索, 不断的进行内涵建设, 重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拟解

3、决的教学问题(一) 研制开发“建筑构造辅助教学系统”, 以解决传统“黑板+粉笔”所不能实现的问题研制开发的“建筑构造多媒体课件”, 解决了教师授课信息量小的问题。课件更好地帮助了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加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做法, 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研制建立的“建筑构造多媒体动画库”, 解决了授课枯燥单调问题。针对教学难点, 选择复杂部位制作的二维及三维动画, 运用动作, 色彩、材质说明及声音展示构造做法。动画直观生动、学生兴趣浓郁;研制建立的“建筑构造 DV 视频库”, 解决了建设工期与授课进度不同步的矛盾。针对学生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单凭课堂授课很难理解, 相反的通过大量的施工现场的

4、教学录像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并且印象深刻, 同时也填补了参观实习的局限性, 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研制建立的“建筑构造工程图片库”, 解决了学生工程实践缺乏的问题。由于建筑构造课程工程性极强, 内容复杂且信息量大, 建筑的多变性造成节点做法的千变万化, 将实际工程拍摄制作图片, 积累各类建筑、各个部位、多种节点的做法照片, 弥补学生工程实践的缺乏。(二) 研制建立“建筑构造网络教学平台”, 以解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问题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园地,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达到多层次传递知识点信息的作用。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建

5、筑构造学习网站, 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 如教学课件、动画、视频、图片等公布于网上;同时将相关的建筑设计网站以连接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学习了解前沿知识, 开阔视野, 搭建了课外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平台。(三) 研制建立实践教学系统, 以解决学生工程背景弱的问题通过设置“课中+后期”系列课程设计, 通过挖掘“校外+校内”可利用资源, 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采取建立认知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及工地认知实习, 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衔接, 补充工地认知时间性的限制。在课中针对重点难点, 各模块均安排系列课程设计, 深入吸收、消化课上理论知识。(四) 建立考试新模式, 以解决学生不重视实践、考试

6、突击的问题研究建立的“平时+考试+设计”的考试模式及研制开发了考试题库系统, 制订了考试大纲, 建立了试题库。考试采用了题库出题和教考分离考核办法, 有效解决教师考前画题、学生考前突击的问题。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考试方法, 加入平时作业考核, 解决了学生“平时不学习, 期末搞突击”的学习习惯;加入设计大作业, 解决了学生“只重视理论, 不重视实践”的思想和做法,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风和教风的建设。二、课程体系建设建筑构造课程为建筑学专业二年级必修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及组织方式由浅入深, 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预留了课程灵活发展的空间, 便于将建筑技术发展的

7、前沿领域, 如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智能、可持续发展技术等及时纳入教学体系之中,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将课程分解为基本知识、专业能力、执业素质三个结构体系:1.建立基本知识结构体系。建筑构造课程的基本知识结构, 是从建筑构造的具体应用出发, 以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的构造理论和构造做法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核心, 理论教学以“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为梯度, 削弱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内容, 删除过时、陈旧的内容, 将新设计理念、新技术、新规范融入教学中。2.建立专业能力结构体系。建筑构造课程的专业能力结构, 是以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的实际

8、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 通过分类、分模块逐级深入的形式来强化实践内涵, 并形成结构体系。具体专业能力结构体系为掌握一般性建筑主要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及构造规范, 能够识读、绘制施工图纸, 进行建筑构造详图的设计工作。3.建立执业素质结构体系。建筑构造课程的执业素质结构是将执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以职业训练、社会问题为导向,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注册建筑师为目标, 强调职业训练、技术技能、协同设计的行业规则, 将刻苦钻研, 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融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组织方式采用如下办法:(1) 分解知识单元、循序渐进推进知识体系。建筑构造课程由上、下两册构成,

9、分别针对民用建筑构造与特殊性民用建筑构造两部分, 分别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专业二年级必修专业基础课和建筑学四年级必修专业基础课。该组织方式将上、下两册充分融合, 讲授从原理出发, 内容由浅入深, 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针对不同结构层次的知识传授, 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法。首先从原理上讲授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和基本设计原理, 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 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建筑物组成、构建及影响因素的广泛认知, 体会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主干课的关联, 体验建筑“技术性”与“艺术性”的交融, 从而让学

10、生认识建筑、熟悉建筑、热爱建筑。在此环节中讲授一切从原理出发,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原理和方法融会贯通, 使学生在理解了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并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建筑物基础、墙体、楼梯、楼地层、屋顶等部分的构造设计。(3) 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增添特殊建筑构造设计实例, 加强对实际工程的认知, 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 力求完成知识到技能的顺利转换。在建筑构造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结构中, 安排有工地认知学习, 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参观, 系列课程设计, 设计院实践等多个环节。通过从基础理论到专业实践, 再从专业实践回到基础理论的不断往复的过程, 实现建筑行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

11、运用。结构图如图 1 所示。三、课程内涵建设建筑构造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也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其内涵建设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与定位。依据市场需求, 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定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组成与构建的专业课程。是以学习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构造做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学习大量性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构造特点以及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做法, 并达到建筑构造设计的综合能力, 为绘制建筑施工图打基础。培养训练学生对建筑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系列实践环节, 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因此, 为本专业学生在修完建筑构

12、造课程后, 建立比较系统的建筑构造技术观念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在建筑创作中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图 1 结构图 下载原图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来, 我们把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作为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传帮带做法, 增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促进教学等办法全面提高整体队伍的素养与能力。2010 年该团队中有一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目前教学团队共 8 人, 2 人为一级注册建筑师, 1 人为二级注册建筑师, 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方面均处于合理状态。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

13、能够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进修深造, 经常性的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 定期的走进建筑工地和设计院所, 均能较好的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3.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2004 年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该课程负责人为辽宁省教学名师, 长期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本门课程 20 多年,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理念先进, 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曾获得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 4 项, 辽宁省教学成果奖 3 项。该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4.实施考试方法改革。2005 年开始, 对建筑构造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 建立客观的课程考核体系。新的考试

14、模式由平时考核成绩 (15%) 、期末考试成绩 (60%) 和构造设计成绩 (25%) 构成。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理论考试中为了尽量客观地评估教学成效, 多年来建立试题库、坚持教考分离、流水作业批卷、考后试卷分析等一体化考查制度, 每年对试题库进行更新, 不断提高考试质量。新的考试模式改变了以前期末考试一张卷的考试方法, 实现了学生成绩评定向学习过程转变、向多样性转变。此项工作“艺术与建筑类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于 2009 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并在学校及学院相关课程中进行推广。5.实施教学手段改革。鉴于建筑构造的内容、性质和教

15、学要求的特殊性, 如果单纯的“黑板+粉笔”很难做到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我们从 2004 年开始在习题课教学中, 进行了教学手段的改革, 研制了建筑构造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DV 视频和电子图片等。6.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系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园地, 用以上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达到多层次传递知识点信息的作用。从 2007 年开发研制了建筑构造课程网络资源学习系统, 陆续将以上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DV 视频和电子图片等电子资源应用于其中。另外按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网站 10 个。此网络资源系统

16、的开发建设,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下的任何时间里利用网络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实现自主学习, 同时该系统也成为教师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手段, 很好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四、课程资源建设1.视频动画多、质量高, 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特点,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通过 3DMAX、MAYA、Photoshop、After effect 等软件的综合应用, 对每个知识点制作大量的建筑构造分析及演示动画, 通过动态展示、分步讲解, 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为讲演结合的教学方式, 效果逼真、展示生动, 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明确, 大大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 使抽象理论变得深入浅出, 直观易懂, 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资源来自于工程实践, 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 搜集大量的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料真实直观, 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 通过资源的应用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充分接触实践, 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