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408875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2)调查方法,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数量特征,样方法a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取样关键:,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常用取样方法(如图),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某城市2012年出生10人,死亡2人,迁入20人,迁出13人,该城市总人口数为1 000人。(1)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死亡率 (3)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4)迁出率 ,10,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20,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3,3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

2、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如图),A B C,图示中各类型的名称:A型,B. 型,C. 型。依据图示分析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A,B.基本不变,C. 。4性别比例种群中数目的比例。,增长,稳定,衰退,增加,减小,雌雄个体,【思考】(1)稳定型的种群的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2)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种群的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吗?【提示】(1)不一定。若近期气候恶劣、食物短缺、频发传染病等,种群数量会减少。(2)不是。性别比例主要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产生原因: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没有敌害,(2)数学

3、模型: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3)曲线特点:。,NtN0t,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产生原因:环境条件的制约,包括资源、空间、食物和天敌等。(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停止增长,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判断改错)(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提示】种群数量也会下降,甚至消亡。,【网络构建】,【备考指导】1近三年的高考,常以自然

4、界某一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或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变化的柱状图、坐标曲线图等为载体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及两种增长曲线的变化特点等。2对于本课时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运用比较法。如种群与群落;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衰退型与稳定型、增长型;增长率与增长速率;“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等的比较。,(2)建构模型、图表等。如随时间变化的种群“J”型数量增长曲线与“S”型数量增长曲线;随时间变化的种群“J”型增长的增长速率(或增长率)曲线与“S”型增长速率(或增长率)曲线;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图解

5、。(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K/2与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与增长率的辨析与实际运用;人口控制预测;实地种群的调查与预测;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害虫的防治等。,【考情播报】3年7考 (2012新课标全国卷T6、四川卷T31;2011浙江卷T5、海南卷T23、江苏卷T25;2010海南卷T17、山东卷T8等)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种群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

6、、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解,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1(2012四川高考)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

7、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点:a大豆萌芽;b株冠形成;c开花结实;d植株萎蔫),(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审题视点】(1)由题干“开放的大豆田”知其间生长的植物可为田鼠提供食物来源。(2)图示曲线中的b点后大豆的株冠形

8、成为田鼠躲避肉食性猛禽的攻击提供了生存空间。,【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决定的。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3)曲线和曲线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这样,猛禽的密度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9、入率和迁出率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考情播报】3年3考 (2012海南卷T21;2011北京卷T2;2010海南卷T18等),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2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2(2012海南高考)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

10、行随机取样,A正确,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答案】B,【考情播报】3年5考 (2012重庆卷T4、山东卷T26;2010浙江卷T3、重庆卷T31、山东卷T8等),1两种曲线模型比较,2.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1“S”型增长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绝不能认为“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增长曲线。2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如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处于种群密度最大时。,1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2K值变动的示意图(1)

1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3(2012重庆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

12、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由图中看出,该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A正确。ab段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故B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答案】B,4(2012山东高考)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

13、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

14、,出现曲线、所表示的三种情况,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

15、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系。(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进而转移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0t,N0是人口的起始数量,Nt是t年后人口数量,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基础实验15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