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1727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杜甫诗三首,学生用书 诗海拾贝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诗人在蜀中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船东下,写下这首诗。首联回想客蜀时间之久,暗示国家动乱时间之长;颔联言离开蜀地的去向,暗示前途艰险 ;颈联诗人抚今追昔, 叹息自己年老力衰,同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奈的辛酸和一事无成的悲哀 ;尾 联就表层意义来说,是在自我解脱,其深层意义是发出了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思考】这首诗的颈

2、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语林撷英一、文本名句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其一)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杜甫名句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 其一)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3、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用书 1字音萧森(暮砧( 环珮(冢( 朔漠( 省识(清( 潦倒(2一词多义(1)间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名 词 , 表 示 空 间 沛 公 已 去 , 间 至 军 中 名 词 作 状 语 , 从 小 路 草 屋 八 九 间 量 词 , 房 舍 的 单 位 )(2)急 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形 容 词 , 急 促 的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形 容 词 , 迅 猛 的 今 急 而 求 子 , 是 寡 人 之 过 也 形 容 词 , 危 急 急 击 勿 失 副 词 , 赶 紧 , 快 速

4、 地 )(3)向 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介 词 , 对 着 回 车 叱 牛 牵 向 北 介 词 , 朝 向 向 吾 不 为 斯 役 , 则 久 已 病 矣 连 词 , 假 如 )3词类活用玉露凋伤枫树林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无边落木萧萧下名词作动词,落下,飘坠4古今异义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今义:艰苦困难。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图画。今义:画图画。百年多病独登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借指晚年。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作者卡片姓名 杜甫生卒年 712770字号称谓 字子美

5、,自号少陵野老籍贯 襄阳( 今属湖北)相关材料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右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组诗“三吏”“三别”等背景呈现(1)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 “安史之乱 ”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当此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2)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也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

6、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深入人心。 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3)登高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知识链接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有时专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

7、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 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我的答案:_2 咏怀古迹(其三)各联写了哪些内容?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内容 目的首联 写王昭君出生地的景象 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正面赞扬王昭君坚强的性格,指斥君王的昏聩尾联 表达对昭君的思念与同情答案1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诗人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 “孤舟”成为诗人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羁留的

8、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2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叙述昭君遭遇写千年来琵琶的幽怨声,学生用书 1找出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中的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其寓意。名师指津 作答时,意象要指出描 绘的具体景物,特点要说出各意象表露的特质或者状态,寓意要结合诗人经历和“ 安史之乱”的现实来总结。我的理解 在这首诗的前两 联, 诗人选取了“玉露” “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等诸多意象,其深刻的寓意既有 时 代的背景,又有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 象 特 点 寓 意玉露 生命极短 叹人生之秋已到来枫树林 暗红、缺乏生命气息 唐朝由盛而衰, “凋伤”意指

9、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巫山、巫峡 萧瑟阴森 唐朝“安史之乱” 后衰败的气象江 间波浪、塞上风云 不平静唐朝战 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安宁,令人悲 伤不已2.秋兴八首(其一)第三联在写法上有何变化?请赏析。名师指津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第三 联转入写情。抓住“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 “他日泪” “故园心”即可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这首诗的第三联由景生情,抒 发感慨。 “丛菊两开” ,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 ,指眼下旅途的漂泊。而 “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 “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诗人漂泊在外,眼看菊花两度开放,不禁思绪万千,泪流满面。3如何理解“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0、这句诗?名师指津 “怨恨”隐于“曲中” ,弹曲的琵琶竟“作胡 语” ,远离故土的忧思正是从这句诗中迸发而出。我的理解 这句诗借昭君怨之曲点明题旨。昭君之怨歌当从“琵琶”中弹出, 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长久,何况 汉人又“作胡语” ,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昭君唯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遗恨千载了。4诗人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有何目的?名师指津 诗人写王昭君的怨恨是借王昭君的遭遇来暗写自己的 愤懑与不平。我的理解 诗人写昭君的怨恨之情,寄寓了 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同情,也暗含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5 登高这首诗的首联有何特点?名师指津 抓

11、住诗歌首联中富有特色的意象,概括 诗人描 绘出怎样的一幅图景,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内容。我的理解 这首诗的首联起句以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的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弘,境界阔大。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 “渚清”对“沙白” ,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6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名师指津 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特 别是最后两联 集中地反映出诗人当时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作答时,要细致分析,概括出诗人的不同感受。我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诗 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一个 颤巍巍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

12、发、 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叹,也有对自然的 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咏怀古迹(其三)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图画,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名师指津 对诗人创作意图的把握,要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无论同意与否,都要具体分析诗人描绘的这幅图画与王昭君的关系。我的理解 (观点一)不同意。常言道:人杰地灵。正是因 为 有了如此雄奇

13、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诗人在此是以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观点二) 不同意。 诗人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 “群山万壑赴 荆门”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诗人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 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 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和谐的。秋兴八首( 其一)咏怀古迹( 其三)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其 三

14、)首 联 :叙 写 蓄 势 引 出 人 物颔 联 :咏 叹 昭 君 其 人 其 事颈 联 :委 婉 讽 喻 追 悔 莫 及尾 联 :千 载 琵 琶 昭 君 怨 恨 )登高登高写 景 首 联 仰 望 :云 天 秋风俯 视 :江 水 洲 渚 )颔 联 仰 望 :无 边 落 木俯 视 :不 尽 长 江 )抒 情 颈 联 悲 秋 作 客 多 病 登 台尾 联 苦 恨 霜 鬓 新 停 酒 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法指导秋兴八首(其一)以描绘秋景作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秋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脉络,不仅是悲自然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