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58180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4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目录 12014 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2014 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32014 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42014 年农区蝗虫防控技术方案52014 年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62014 年粘虫防控技术方案72014 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方案82014 年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技术方案92014 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 10.2014 年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2 附件 12014 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4 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 9.8 亿亩次,蚜虫重发区域

2、广,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吸浆虫、麦蜘蛛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流行风险较高。为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危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虫口夺粮,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和麦蜘蛛等“四病三虫 ”,防治处置率 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 3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力争达100%,防治效果 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二、防控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重点病虫,采取绿色防控与配套技术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

3、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用药,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3 三、防控措施(一)分区防控重点1华北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2黄淮麦区以麦蚜、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叶枯病和粘虫。3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主,兼顾麦蜘蛛、粘虫、条锈病。4西北麦区以条锈病、麦蚜和吸浆虫为主,兼顾麦蜘蛛、麦茎蜂。5西南麦区以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二)主要技术措施1小麦赤霉病。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

4、行。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二是主动用药预防,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麦区,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 2 天以上,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预防,要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 4 氰烯菌酯、烯肟多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 3-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如遇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 5-7 天防治第二次,确保控制流

5、行危害。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2小麦条锈病。实施分区防治。西南、汉水流域等主要冬繁区,封锁发病田块,打点保面,减少菌源外传。西南、西北常年早发区、重发区要前移防治关口,阻止菌源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 、打点保面” 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黄淮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 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 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3小麦纹枯病。小麦返青

6、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 10%左右时,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 710 天喷药 1 次,黄淮和华北重发区需连喷 2-3 次。要用足水量、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4小麦白粉病。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 10%或病情指数达到 1 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 5 菌唑、丙环唑等,一般喷药 1-2 次。5小麦吸浆虫。重点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虫羽化初期喷药等防治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减少成虫羽化、产卵数量,控制危害。根据小麦进程,一是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当每小方土样(101020cm3)有虫蛹 4 头以上时,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

7、匀撒施,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并借助树枝、扫帚等及时弹落沾浮在麦叶上的毒土,注意带露水时不要撒施毒土。二是成虫期防治,在小麦抽穗期,每 10 复网次有成虫 25 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 2 头以上成虫时,立即选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要连续用药 2 次,间隔 3 天,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6小麦穗期蚜虫。当田间百株蚜量达 800 头以上,益害比低于 1:150 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及时开展“ 一喷三防” ,即杀虫剂、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混合喷洒。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

8、配喷施。7麦蜘蛛。西北麦区于返青至拔节期,西南麦区于苗期、早春拔节期,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于返青至抽穗期防治。当平均 33厘米行长螨量 200 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6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一)“带药侦察,早春预防”技术。针对条锈病,由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带药侦查,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控制病情扩散蔓延;对 吸浆虫、麦蚜等要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二)关键季节气传病害预防技术。针对赤霉病,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形势,对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南部流行威胁大的地区

9、,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初期,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统一喷药预防。(三)一喷三防技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关键期,选用适合的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防早衰,又可抵御“干热风” 等自然灾害,达到一 喷三防、省工节本和增产保产的目的。吸浆虫重发区,充分利用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始盛期用药。 7 附件 22014 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4 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继续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 14.4 亿亩次。为做好 2014 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及

10、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 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 18%,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 27%,总体防治效果达到 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二、防控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分区治理,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预防关键期,优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三、防控措施(一)分区防控重点1华南稻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 8 病、稻瘟病、纹枯病

11、,注意防控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2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黄淮稻区注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局部兼治三化螟、大螟和粘虫。3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注意防治粘虫。4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防控二化螟和纹枯病。(二)主要技术措施1稻飞虱。华南、江南、

12、西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水稻孕穗前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 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 1000 头以上、杂交稻穗期百 丛虫量 1500头以上,双季晚稻和单季稻药剂防治要采取 “压前控后” 的策略。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 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发生区,重点在秧田期和本田初期控制稻飞虱,预防或减轻病毒病。 9 2稻纵卷叶螟。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重点在水稻中后期防治主害代。蛾始见期起设置性信息素,蛾高

13、峰期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60 个。3螟虫。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各代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药剂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抽穗期。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 8%或枯鞘株率达到3%时施药 ,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存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 40 块的稻田。4稻瘟病。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在水稻

14、分蘖期至破口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5纹枯病。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 10 到 20%时施药防治。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在单季稻和晚稻秧田期及本田初期预防,重点落实“药剂 拌(浸)种、集中育秧、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早防飞虱”等措施。做好药剂拌种或浸种,秧苗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稻飞虱迁入时适时防治。7稻曲病。提倡种植

15、抗(耐)性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 710 天施药预防,如遇多雨等适宜天气,7 天后第 2 次施药。8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栽期,药剂拌种或浸种,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秧苗 带药移栽。秧苗期和分蘖期防治灰飞虱。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一)选用抗(耐)病品种防病技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 710 天,降低虫源基数。(三)种子处理和秧田阻隔预防病虫技术

16、。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用吡虫啉、噻虫嗪拌种或浸种, 11 或用 20 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秧苗移栽前 3 天左右施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四)性信息素诱杀害虫技术。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见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卵量和虫量。(五)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1苏云金杆菌(Bt.)和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施用 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 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防治稻纵卷叶螟还可在卵孵化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2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