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21692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花瓷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变迁089112 班李金原20111002724通过一学期对古玩文化的学习,我对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有了全新的认识。瓷器,作为古玩里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原始青瓷到白釉瓷器再到五大名窑,最后到青花瓷,无不体现出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瓷器的发展历程更是社会进步,文化艺术繁荣的具体展现。而青花瓷在瓷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精美绝伦令人深为折服,青花瓷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功能相结合的完美体,它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远去了那一幕幕沧桑变迁,留下的只有不朽的传奇被后人传唱。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

2、步探索出来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制成功率高、色彩稳定的特点。远在一千年前的唐代,青花瓷已初见端倪。在那个时期,社会空前安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客商络绎不绝,大量外国人长期在唐朝生活,因此,各方文化在这一时期交融碰撞,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可以说,唐青

3、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被社会广泛认可。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 ,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一方,群雄并起。传统手工艺者的生活受到较大的冲击,在战乱纷争的年代,手工业者纷纷离开岗位,因此青花的发展停滞不前。这一情况贯穿五代十国较长的混战时期,直到宋的统一,但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色多为纯色,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暖玉生烟,正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这也合了宋朝当时的国情:继承了唐朝繁荣,开拓了

4、宋代的安恬。难怪过于素气的青花瓷得不到宋人的青睐了。这种情况直到元朝的统一才得到改变。12 世纪时,草原上的民族 蒙古人崛起,接连灭亡金,西夏以及南宋,建立元朝。那些马上夺天下的蒙古人不谙风雅,瞧不上莹润如玉的宋瓷,却独独对简洁素雅的青花另眼相看。同时又由于连年战祸,宋朝几大名窑都会于战火,唯有地处皖赣边区的景德镇,较为安定,于是聚集了很多逃难至此的瓷器工匠。再加上景德镇原料丰富,开采便利,景德镇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再加上统治者的推崇,自此,诞生了一个景德镇,屹立数百年。青花也便一枝独秀,成为苍白的元瓷器唯一的一抹亮色, 。随着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青花瓷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

5、的时代。同时元朝的远征征服大量地区,钴料的获得从而极为方便,这也是元青花发展的一大原因。元青花构图笔法以一笔点划法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诗文极少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元代文人墨客地位并不高这一现实,元代社会重武轻文,崇尚力量,因而其花纹线条简洁、有力,色彩浓丽。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6、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三顾茅庐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

7、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从此青花瓷进入了成熟期。等到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时,青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同,也因其泼墨写意式的灵动暗合了士大夫超然物外的心意,得到了他们的赏识。至于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明初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到了明永乐,宣德时期,社会空前繁荣,史称“永乐盛世”

8、,这一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青花器物以制作精美著称,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时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到了明晚期,社会再次动荡,多为淡描青花,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但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 ,也有“大明万历年制 ”、 “万历年造” ;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

9、水平较前退步。明亡后到了清初,文人墨客多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之中。文人墨客多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之中,当时瓷器的图样中颇有残山剩水之感,雍正、乾隆年间国富民强帝王好大喜功,追求各种华丽吉祥之物,社会一片歌舞生平,因而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工艺精细,修胎讲究,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嘉庆年间,青花开始走向制式,但长盛终有衰。康乾盛世后,内忧外患相继袭来,青花瓷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没落。到了晚清,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加之外来文化的侵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青花瓷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新奇纹样,但其发展因社会动荡的原因几乎停滞,青花瓷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瓷器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瓷器,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发展演化与中国文化及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从它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值得庆幸的是,青花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它那无与伦比的美被现代设计师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青花,一个伟大民族的智慧结晶,将随着岁月长河一直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