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家国情怀专题课程标准: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2021湖北适应考)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国家主权 B.扩大地方自治C.强化三省职权 D.建立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可得出清政府通过绘制全国的地图,加强国家的领土主权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与自治无关,排除B;清代没有三省制,排除C;元代行省已经建立,排除D2.(2021湖北适应考)曾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作者认为A.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B.民族工业发展获得有利条件C.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中国问题 D.军阀利用帝国主义维持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中国想通过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抗衡西方国家,是不可能的,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可能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排除A;根据“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可得出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不是有利条件,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军阀,排除D。
3.(2021江苏适应考)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答案】B【解析】据“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可知,中国劳工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故B正确;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的原因是忙于战争,无暇它顾,而不是由于华工的缘故,故A错误;华工虽然做出贡献,但是不能够改变欧洲格局,故C错误;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未收复山东主权,故D错误4.(2021江苏适应考)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将八路军和民兵置换为门神形象,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卫家园,C正确;依据题干年画上“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信息可知该作品宣传军民合作抗日,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A排除;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材料关系不够紧密,B排除;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民兵要参加八路军抗战,D排除。
故选C5.(2021辽宁适应考)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这表明,当时新中国A.品牌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心 B.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C.对外积极树立国家工业形象 D.利用对外贸易打破西方封锁【答案】C【解析】汽车制造是工业化的成就,《人民画报》海外版刊登我国汽车制造的报道,意在宣扬我国的工业化成就,树立国家的工业形象,故选C;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重心是实现工业化,而非进行品牌建设,排除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排除B;D项中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6.(2021年重庆适应考)1985年,经济学家薛暮桥说:“几年前人民追求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大件,现在这些耐用消费品已经基本满足需要了人民开始追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等高级耐用消费品不论老三大件(主要是手表)还是新三大件,近几年价格是下降的,今后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当时中国A.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B.民众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C.改革开放切实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D.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众消费升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老三件升级为新三件,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说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反映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并不能说明人们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选C7.(2021湖北适应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材料一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根本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转变2)成就及原因:1949-1952年:成就:彻底改造了旧教育原因: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的保障;国家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1953-1956年:成就: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原因: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1954年宪法的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1956-1965年:成就: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2年的教育成就是:彻底改造了旧教育从新中国成立、法律保障、国家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原因1953-1956年的教育成就是: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从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宪法的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原因1956-1965年的经验成就是: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原因8.(2021江苏适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
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答案】(1)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2)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解析】(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据“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可得出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据“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可得出规模大,数量多;据“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可得出墓葬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据“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可知内涵丰富;据“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知影响深远。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据“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知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据“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可知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9.(2021辽宁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东北中心转移至盛京后,逐渐形成以盛京为中心且设有驿站的多条道路,如从盛京向西南到山海关的“御路”、向北到开原的驿道、向东南至凤凰城的驿道、向西达蒙古地区的驿道等其中,山海关一盛京一开原线是通往吉林、黑龙江的必经之路,最为繁忙——摘编自王绵厚等著《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公路事业获得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公路发展加快,省交通局(厅)出台了《辽宁省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起来。
至2018年6月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12公里,干线公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1.97万公里,所有市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AAA级以上水平——摘编自《辽宁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