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162333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部分名校2014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部分名校高 2015 届 12 月份统一考试语 文命题:昆明三中高三备课组本试卷分为第 I卷(阅读题)和第 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综评】这套试卷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综合复习内容为依据,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试题类型都是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是无从下手。第语言运用难度也不大。作文是材料作文,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难度。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写的深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总之,本次的试卷题型稳定,难易适中,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基本

2、精神,照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第卷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 “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3、。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 ,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

4、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 ,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 ,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

5、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 ,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 ,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 ,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

6、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 “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C “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

7、而论,其中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D “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以偏概全,原文 2段贪得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对未得的贪取”两方面。【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

8、的一项是(3 分)A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C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 2段“从养生到

9、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为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而非孔子所谈本身所含有之意。【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答方法是:1.抓住关键语段,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重点。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2.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把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

10、。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 ,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B “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 ,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崇尚“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D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

11、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知识点 】 本题考查考生推断 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的能力 ,能力层次 为 D级 (分析归纳)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表述绝对,原文最后一段“往往事与愿违”表述为都是事与愿违;“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中选择性、可能性表述成绝对性。【思路点拨】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 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主观与客观。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主要与次要。就是将“

12、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肯定与否定。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已然与未然。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 分)【题文】J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题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庆历间,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

13、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

14、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选自宋史祖无择传 ,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十年间其敝徒文具 徒:空B权知开封府 权:有权力C力求其遗文汇次之 次:编次 D用小累罪放弃 用:因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权:暂代官职【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

15、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 取置诸院梁上/ 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 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 安石忧去 /无择用为公费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 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推断大意,进行划分。【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

16、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 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