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论四声阴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161420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榆生《论四声阴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榆生《论四声阴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榆生论四声阴阳(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第八讲)倚曲填词,首先要顾到歌者 转喉发音的自然规律,把每一个字都安排得十分适当,才不致拗嗓或改变字音,使听者莫名其妙。我 们学习填写或创作歌词,所以必须对四声阴阳予以特别注意,甘受这些清规戒律的束缚,也只是 为了使唱的人利于喉吻,唱得字字清晰,又能获致珠圆玉润的效果;听的人感到铿锵悦耳,而又无音讹字舛的毛病。 语言和曲调的结合,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确是要煞 费经营的。运用平、上、去、入四声作为调整文学语言的准则,使它更富于音乐性,是从沈约、王融、谢眺等人开始的。经过无数作家的辛勤劳动,积累了 许多宝贵经验,建立了“约句准篇,回忌声病”的所谓近体律诗,也只是为

2、了便于长言永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果要把它和音乐曲调取得更严密的结合,就不像做近体诗只讲平仄的那么简单。清初人黄周星在他著的制曲枝语中曾经说到:“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原来在唐宋词中,平声的阴阳还不够严格,只是上、去、入三声的安排,不论在句子中间或韵脚上都比律诗要讲究得多。一般韵脚是平入独用、上去通协的。宋词作家注意平别阴阳、仄分上去入,最早 见于张炎词源卷下所引张枢(字斗南,张炎的父亲)的寄闲集(音已失传)。据张炎说:先人晓畅音律,有寄闲集,旁 缀音谱,刊行于世。每作一词,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协,随即改正。曾赋瑞鹤仙一词云: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

3、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桥流水。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此词按之歌谱,声字皆协,惟“扑” 字稍不协,遂改 为“守”字乃协。始知雅词协音, 虽一字亦不放过,信乎协音之不易也。又作惜花春起早云:“琐窗深”。“ 深”字意不协,改为“ 幽”字,又不协,再改为“ 明” 字,歌之始协。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声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这里说明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同,对咬准字音有着重大关系。刘熙载在他所著艺概卷四词曲概中,有进一步的阐发。他 说:

4、词家既审平仄,当辨声之阴阳,又当辨收音之口法。取声取音,以能协为尚。玉田称其父惜花春起早词“琐窗深”句,“深”字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始协;此非审于阴阳者乎?又“深”为闭口音,“幽”为敛唇音,“明”为穿鼻音,消息亦 别。这注意口法的理论,是从元、明以后在歌唱家的实际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元人顾仲瑛所著制曲十六观云:曲中用字,有阴阳法。人声自然音节,到音当轻清处,必用阴字,音当重浊处,必用阳字,方合腔调。用阴字法,如点 绛唇首句,韵脚必用阴字。试以“天地玄黄”为句歌之, 则“黄”字为“荒”字,非也。若以 “宇宙洪荒”为句,协矣。盖“荒”字属阴,“黄”字属阳也。用阳字法,如“寄生

5、草”末句七字内,第五字必用阳字。以“归来饱饭黄昏后”为句歌之,协矣。若以“昏黄后”歌之,则歌“昏”字为“浑”字,非也。盖“黄”字属阳,“昏”字属阴也。近人沈曾植就顾说再加阐明:“阴字配轻清,阳字配重浊,此当是乐家相传旧法。”(菌阁琐谈)吴梅更以工尺字谱引申其说:“七音中合四 为下,宜阳声字隶之;六五 为高,宜阴声字隶之。”(蔡桢词源疏证卷下引)这都是为了说明倚声家所以必须严格讲究四声阴阳的理论根据,词曲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我 觉得明人王骥德说得比较详尽。他在所著方诸馆曲律中谈到四声平仄,是这样说的:四声者,平、上、去、入也。平谓之平,上、去、入总谓之仄。曲有宜于平者,而平有阴、阳;

6、有宜于仄者,而仄有上、去、入。乖其法,则曰拗嗓。盖平声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矣。曲律卷二论平仄第五这是说明四声的不同性质,必得把它们安排在适当的地位,才使歌者不至于遭到“ 拗嗓”的困难。其论阴阳,又把南北曲的不同唱法作了剖析。他说:夫自五声之有清、浊也,清则轻扬,浊则沉郁。周氏以清者为阴,浊者为阳;故于北曲中,凡揭起字皆曰阳,抑下字皆曰阴。而南曲正尔相反。南曲凡清声字皆揭而起,凡浊声字皆抑而下。今借其所谓“阴”、“阳”二字而言, 则曲之篇章句字,既播之声音,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可和管弦。倘宜揭也而或用“阴”字,则声必欺字;宜抑也而

7、或用“阳”字,则字必欺声。阴、阳一欺,则调必不和;欲诎调以就字,则声非其声;欲易字以就调,则字非其字矣。毋论听者迕耳,抑亦歌者棘喉。中原音韵载歌北曲四块玉者,原是“彩扇歌,青楼饮”,而歌者歌 “青”为“ 晴”,谓此一字欲扬其音,而“青”乃抑之,于是改作“买笑金,缠头锦”而始叶;正声非其声之谓也。曲律卷二论阴阳第六他这里所引北曲四块玉,是马致远写的海神庙小令,全文如下:彩扇歌,青楼饮,自是知音惜知音,桂英你怨王魁甚。但见一个傅粉郎,早救了买笑金,知它是谁负心。梨园按试乐府新声卷下这和中原音韵所录:买笑金,缠头锦,得遇知音可人心。怕逢狂客天生沁。纽死鹤,劈碎琴,不害碜。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原是两回

8、事。周德清只把它加上“缠字属阳,妙” 五个字的评语,并不曾说是用马词改的。但这第二句的第一字必得用阳平,就是因为紧靠着它的上一字,不论是“ 歌”字也好,“ 金”字也好,都属阴平。依北曲的唱法,“金” 字或“歌”字刚才抑下,那么,下面就该扬起,所以必定要接上一个阳平的“缠”字。如果第二句的第一字用的仍是阴平的“青” 字,就是违反了“高下抑扬、参差相 错”的规律,在旋律上转不过来,就自然要把它变成“ 晴”了。南曲对阴、阳平的唱法,恰恰和北曲相反,把阴声揭起唱,阳声抑下唱。但“高下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是一 样不能违反的。在南曲中阴、阳平的位置,就要看它和它紧靠着的那个字是否搭配得恰当,才能够

9、唱得准确美听。据王骥德的说法:“ 大略阴字宜搭上声,阳字宜搭去声。”并从高则诚琵琶记中举了一些例子:例一(引自第五出南浦嘱别):旦唱:尾犯序 无限别离情,两月夫妻,一旦孤零。此去经年,望迢迢玉京。思省,奴不虑山遥路远,奴不虑衾寒枕冷;奴只虑,公婆没主,一旦冷清清。省唱:前腔 何曾,想着那功名?欲尽子情, 难拒亲命。我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毕竟,你休怨朝雨暮云,只得替着我冬温夏凊。思量起,如何教我割舍得眼睁睁。旦唱:前腔 儒衣才 换青,快著归鞭,早 办回程。十里红楼,休重娶娉婷。叮呤,不念我芙蓉帐冷,也思亲桑榆暮景。亲嘱咐,知他 记否空自语惺惺。生唱:前腔 宽 必须待等,我肯恋花柳,甘为萍梗?只

10、怕万里关山,那更音信难凭。须听,我没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从今去,相思两处一样泪盈盈。这一例中的“冷” 字是掣板,要用抑下的唱法,以上声字 为最适当。 “清”字要揭起唱, 该用阴平声字。后面“眼睁睁”的“眼” 字、“语惺惺” 的“语”字和前面的 “冷”字,恰好都是上声;紧接着“清清”、“ 睁睁” 、“惺惺 ”等阴平字,都是异常协调的。只有最后“ 泪盈盈”的“泪” 字还是去声;唱起来,一开口就感到用尽气力,还是转不过来;下面紧接着“盈盈”两个阳平字,也不便于揭起,所以必得把“盈”字唱作阴平的“英” 字。这个“ 阳搭去”,是因为去在上面而阳在下,而且紧靠着是两个去声、两个阳平的 缘故。例二

11、(引自第二十七出中秋赏月):生唱:念奴 娇序 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追省,丹桂曾攀,嫦娥相爱,故人千里谩同情。贴唱:前腔 光 莹,我欲吹断玉箫,骖鸾归去,不知风露冷瑶京?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生唱:前腔 愁听,吹笛关山,敲砧门巷,月下都是断肠声。人去远,几 见明月亏盈。惟应,边塞征人,深闺思妇,怪他偏向别离明。这一例中的“孤影” 是以阴平搭下面的上声字,“愁听” 是以阳平搭下面的去声字,唱起来都很准确美听。只有“光莹”的“光” 字,唱起来好像是个阳平的“狂” 字,就因为“光” 字是以阴平搭去声的缘故

12、。如果把“光”字改成阳平字,或者把“ 莹”字改为上声字,那就都可唱准了。例三(引自第三出牛氏规奴):丑唱:祝英台序 春昼,只见燕双飞,蝶引 队, 莺语似求友。那更柳外画轮,花底雕鞍,都是少年闲游。难守,孤房清冷无人,也寻一个佳偶。这般说,终身休配鸾俦。贴唱:前腔 知否?我 为何不卷珠帘,独坐爱清幽?千斛 闷怀,百种春愁,难上我的眉头。休忧,任他春色年年,我的芳心依旧。这文君,可不担阁了相如琴奏。丑唱:前腔 今后,方信你彻底澄清,我好没来由。想象暮云,分付 东风,情到不堪回首。听剖:你是蕊官琼苑神仙,不比尘凡相诱。 谨随侍,窗下拈针挑绣。这一例中的“春昼” ,“知否” 、“今后” 三个短句,上面

13、都是阴平字。但只“ 知否”唱来好听;至于“春”字唱出会变成“ 唇”字, “今”字唱出会变成“禽” 字,就是因为它那下面的“ 昼”、“ 后”两字都是去声,必然要影响它那上面的字调。如果把 “春”、“ 今”都改成阳平字,或者把“昼”、“后”都改成上声字,那也就会容易唱得准确的。这个阴平搭上、阳平搭去的法 则,是在昆山水磨腔 发明之后才确立起来的。至于旋律方面的自然规律,在“高下抑扬、参差相错” 的运用上,每个字调的安排,是 该予以仔细斟酌的。王骥德的这些说法,虽然都属于南曲方面的唱腔关系问题,而要使所配的歌词不违反这些自然规律,必定要把四声阴阳安排得异常恰当,在原则上是词曲相通的。万树词律就是在昆

14、山腔盛行和明代声乐理论家沈宠绥(所著度曲须知尤多精辟的见解)、王骥德等的影响下,得到不少启 发,从而体会到“高下抑扬、参差相错” 的基本法则,宋词和南曲是一脉相承,不无二致的,所以他在词律发凡里,对四声字调的安排问题也就有了一些创见。他说:平止一途,仄兼上、去、入三种,不可遇仄而以三声概填。盖一调之中,可概者十之六七,不可概者十之三四,须斟酌而后下字,方得无疵。此其故,当于口中熟吟,自得其理。夫一调有一调之风度声响。若上去互易, 则调不振起,便成落腔。尾句尤为吃紧。如 永遇乐之“尚能饭否”、瑞鹤仙之“又成瘦损”, “尚”、“又” 必仄,“能”、“成”必平,“饭”、 “瘦”必去,“否”、“损”必

15、上,如此然后 发调。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去、上上、上去,皆为不合。万氏认为,对三仄的处理得服从于每一曲调的风度声响,这是对的。但 说“平止一途”,却存有词要“上不类诗、下不 类曲”的偏见。平别阴阳,是 词 曲一贯的,他把 张炎词源的话都忽略了。他所引的永遇乐是辛弃疾的作品, 瑞鹤仙是史达祖的作品。全文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 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稼轩长短句卷五永遇乐京口北固

16、亭怀古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州,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柬,再数故园花信。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尽。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梅溪词瑞鹤仙单就这两个曲调的结句四字来说,把它安排为去、平、去、上,“ 然后发调”,这是就音理上来讲,是值得研究的。但这一诀窍,还是要在“高下抑扬、参差相错” 的基本法则上,将紧靠着的上下文予以适当调整,才说得通。 绝对不能看得太死。看得太死,就要到处碰壁,动多窒碍。单就万氏所举两调来看, 永遇乐的结句, 苏轼词 二首,一为“也应暗记” 是“上平去去”,一为“ 为余浩叹 ”是“去平去去”(并见东坡乐府卷上);辛弃疾另外四阕,除“记余戏语”为“ 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