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税务规划]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精编

卓****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3.77KB
约28页
文档ID:172951330
【企业税务规划]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精编_第1页
1/28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彭立峰彭立峰,女,西北大学博士生,西北政法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思想史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依然是今日中国必须妥善加以解决的严峻课题此时回顾晚清关税思想,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解答这一课题仍具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晚清,自主开关,关税自主,保护关税,自由贸易海关关税(以下简称关税)不是晚清才出现的新税种,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要不要开关通商以及要实行何种关税政策却是国人所面对的崭新课题围绕着这两大焦点问题,先进的中国人一边与封建保守甚至是反动的关税思想做着顽强的斗争,一边自觉吸收和借鉴西方关税理论在中西方关税思想的冲击与融合中,中国关税思想开始了现代化的艰难转型和曲折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的关税改革,这其中有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一、太平天国运动前的关税思想(1840-1864)“自16世纪至19世纪,在这将近300年的中西交往中,最显著的事实是:西方人希求东方的货物,而又提供不出多少商品来交换。

[英] 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康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页为弥补连年贸易逆差,英国于1773年确立了鸦片政策,输入中国的鸦片随之迅速增加,1838年其年输入量已超过4万箱 H.B. Morse:,The Internatio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Kelly & Walsh Ltd Co. ,1910,p.210.为给国内大量过剩的工业产品打开庞大的海外市场,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英、法在俄、美支持下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西方列强的鸦片和大炮,晚清中国开始了开关与否的艰难抉择一)封关禁海面对外国商品(包括鸦片)的源源涌入和中国白银的滚滚外流,部分国人主张全面封关禁海,禁止一切进出口贸易其主要观点如下:其一,军事的需要1644-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付占据东南沿海的南明反清势力,实行海禁闭关政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该政策帮助清政府于1683年成功统一台湾清政府于1685年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地设海关,“开海贸易”后《清朝文献通考》卷三三,《市籴》鉴于西方海盗商人多年的猖獗违法行为,于1757年改四口贸易为广州一口贸易,并一直持续至1840年。

清政府此种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对于抵制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向中国发起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鉴于此,曾望颜等人以“夷情反复”为由,请求全面封关禁海,称:“制夷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封关之后,海禁宜严”,“大小民船,概不准其出海林则徐:《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6页其二,禁烟的需要陈含章认为“诸番所产之货,皆非中国所必需”,但西方向中国输出“若大泥羽毛哔吱铜锡绵花苏木药材等类,每岁约值千万金”,不过上述诸货,“犹是以货换货,不必以实银交晚于中国尚无所妨”但是他强调鸦片的输入,“伤吾民命,耗吾财源”他说:“约计每岁所卖不下数百万金皆潜以银交易,有去无来”,“不过二三十年,中国之白金竭矣”他认为要从根本上禁绝鸦片输入,“必欲正本清源,惟有绝其人,不与交通贸易而后可”陈含章:《论洋害》,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9页其三,经济的需要管同认为中国与西方进行正常贸易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灾害性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封关禁海他称:“凡洋货之至于中国者,皆所谓奇巧而无用者也”,但国内“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

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管同:《禁用洋货议》,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40-41页这致使“洋之货十分而入吾者一,则吾之财十分而入洋者三矣”,“是洋人之作奇技淫巧以坏我人心,而吾之财安坐而输于异域”管同认为“以粟而易洋之财,与以财而易洋之货”均“伤民资而病中华”,因此建议“宜戒有司,严加厉禁洋与吾商贾皆不可复通,其货之在吾中国者,一切皆禁毁不用,违者罪之管同:《禁用洋货议》,《晚清文选》,第28页曾望颜等人已隐约意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以及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冲击,并试图予以抵制但是他们所建议的抵制方案——封关禁海的锁国政策是愚蠢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把这种自卫政策同争取本国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结合起来”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页的企图,无异于痴人说梦二)全面弛禁与封关禁海的主张截然相反,部分国人主张全面弛禁,认为即使是一直被清政府严禁的鸦片“贸易”也应给予合法地位太常寺少卿许乃济1836年上《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参见:梁廷楠:《夷氛闻记》,第8页称:“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借以为利,法愈峻则胥役之贿赂愈丰,棍徒之计谋愈巧”,因此严法禁烟不过是给胥役棍徒牟利之机。

且“究之食鸦片者,率皆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亦有年逾耆艾,而食此者,不尽促人寿命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户口之虞”,不必过虑唯有鸦片输入“岁竭中国之脂膏,则不可不大为之防”在他看来,“早为之计,闭关不可,徒法不行,计惟仍用旧例,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洋银应照纹银,一体禁其出洋”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51页同时,对内开栽种罂粟之禁,他认为种烟与种稻两不相妨,“大有益于农事”,且“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图,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51页他催促清廷尽快弛禁,称:“倘复瞻顾迟回,徒徇虚体,窃恐鸦片终难禁绝,必待日久民穷财匮而始转计,则已悔不可追”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49-452页在缉私一线的广州大员们均同意许乃济的意见,并向道光皇帝上《应准许乃济所奏弛鸦片之禁并拟章程九条折》,认为“如蒙谕允,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裨益”以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为首的部分占据重要地位的满洲贵族及其附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表面上以“有伤政体”为由,反对全面弛禁,但暗地里包庇鸦片走私以谋取巨额私利。

正是在这种暧昧态度的纵容和怂恿下,鸦片走私才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从乾隆四十五年到道光十九年(1780-1839)的六十余年间,清廷及督抚衙门地方大吏先后发过四五十道禁烟令(谕旨和文告)”冼波:《烟毒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34页但是鸦片输入量从1786年的2000箱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54页猛增为1837年的39,000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89、27页而英国鸦片贩子亨特就曾说他在广州走私鸦片时,对于清朝律令,“我们并不管这些官样文章,我们只专心作买卖、划船、散步、享用美食佳宴,日子过得很快乐”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5-236页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穆彰阿等人认为“洋烟禁而边衅大开”丁晏:《书包倦翁安吴四种后》,郑振铎编:《晚清文选》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34页并极力主张“议和”妥协《南京条约》谈判时,耆英称:“鸦片弛禁之事,目前不便遽然奏请,各国商船是否携带鸦片,中国不必过问,亦勿庸绳之以法”,默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鸦片输入数量因之猛增,1850年即达到50,000担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ommercial Report: China, 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 vol.9,p.210.。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出于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恐惧,穆彰阿等人以“免生边衅”为由,主张全面弛禁以求和1858年中英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王铁崖主编:《中外旧章约汇编》第1册,第129页鸦片“贸易”得以正式合法化而1859年中国鸦片输入量即激增至75,000担 1担为133又1/3磅1箱约为140磅,实际重量视鸦片种类、季节不同而稍有差异参见:Chang Hsin-pao,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p.19.据统计,1840-1914年,中国共输入鸦片约471万余担, 朱庆葆、蒋秋明、张世杰:《鸦片与近代中国》,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1页总值为234,322.9675万两白银,平均每年约为3,124余万两 蓝以琼编著:《揭开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投资的黑幕》,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0页而1850年清朝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不过4000余万两,1895年不足9000万两。

鸦片的弛禁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弛禁的主张,迎合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需要,将晚清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三)自主关开英国人蒙哥米利马丁(MontgomeryMartin)曾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84-585页而中国的有识之士更是清醒地认识到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深重灾害,纷纷要求严禁鸦片输入同时他们也模糊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然不可逆,渴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开展正常国际贸易,提出了自主开关通商的诉求1.林则徐林则徐对鸦片输入的危害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第一,鸦片泛滥危及国家安全,“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湖广奏稿》卷五,《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第二,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他指出鸦片“每岁换纹银出洋,多至数千万两”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两广奏稿》卷五,《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内地膏脂年年如此剥丧,岂堪设想?”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湖广奏稿》卷五,《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的确,1820年之前鸦片年输入量平均为4,500箱左右,1840年增至40,000箱,20年间几乎翻了10倍 [英]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康成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02-103页随着鸦片输入量的激增,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自1818-1833年,现金银在中国全部出口中整整占五分之一” 转引自陈绍闻等:《中国近代经济简史》,第14页仅1833年这一年,白银出口即达近一千万两第三,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价急上升,危及中国财政19世纪初每两银子可易制钱1000文,1832年已涨至1350文,1838年更涨至1600多文由于初级市场上均以铜钱计价,而纳税时却必须折成白银,银贵钱贱短期内直接加重了纳税人负担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2-543页长期则致使财政收入日益枯竭林则徐担心数十年后“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湖广奏稿》卷五,《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第四,因鸦片流失的大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