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52954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文化特征一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乡土特征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有着鲜明的乡土特征。鲁迅、魏金枝,废名,师陀,沈从文与叶紫,沙矴与艾芜、端木蕻良和萧红笔下的自然描写都与特定的乡土连接在一起。中国现代小说自然描写的乡土特征除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风物的描绘以外,最典型的表现在现代作家在自然风物中所寄寓的乡土情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乡土情感占据重要的地位,紧密地联系着作家的乡土经验、记忆与潜意识。而现代小说乡土情感的出现,取代了乡土散文和乡土诗在表达乡土情感中的独尊地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现代小说自然描写寄托作家的乡土情感表现为深沉的苦恋;理想的讴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三种典型

2、的形态。以深沉的苦恋型的自然书写表达乡土情感主要以东北作家群为代表。20 世纪 30 年代来自东北的作家群体是真正失去乡土的,他们的作品洋溢着东北旷野、河流,草原、山林的辽阔而悲郁的气息,充满韧性的力和不屈的精神,他们的作品充满对故土的苦恋。他们的作品常常以地名为题,几乎成为乡土情感的标记, 万宝山 、 松花江上 、 鴜鹭湖的忧郁 、 科尔沁旗草原 、 呼兰河传 、,即或不以地名为题,很多也和自然有关, 八月的乡村 , 大地的海 、 小城三月 、 旷野的呼喊 、 北望园的春天 、 开不败的花朵 、樱花 、 早春。国仇家恨溢满心胸,外在的失去转化为内在的苦恋,可以说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很少有一个作家

3、群的乡土情感象东北作家群一样深沉悲愤。以对故土风物的赞美,以自然的美淡化对人事的厌恶感并表达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而缓解内心压抑和难言的哀愁苦闷是现代作家迫不得已的苦衷。在热情日渐消淡,生命意志与外部恶劣环境的冲突日益尖锐的背景下,作家心灵中那种对自然、宁静的童年的记忆开始作为一种对社会客体的反差对象不断涌现。自然描写在深切的慨叹中暗示出社会生活在心灵上刻下的创伤,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作家在自然中找到了理想的寄托,在这种寄托中,社会的阴影被淡化了。鲁迅的社戏对月下水乡风光的书写如此,而沈从文和废名的小说显然是此中代表。废名的小说追求真善美的意境,废名小说表达对乡土的眷恋。柚子

4、在物事人非的怅惘之中写故乡外祖母处的小河、山坡、杜鹃花、沙滩、绿草, 竹林的故事写竹林,春水,河流等等凸现的是一个主人公多情的叙述,对乡土风物人情的追恋。总体上而言,沈从文与废名小说的自然话语是一种纯,一种美,一种理想的书写,一种对理想的精神家园的追求,自然描写和故土意义更多打上了回归自然,回归家园和回归自由的精神意义。自然描写表达现代作家的乡土情感还有一种复杂的形态,这就是面对故土,自然风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堪回首的忧郁而难言的心态。鲁迅的故乡 、 风波 、许钦文的“父亲的花园” ,萧红的生死场 ,师陀的果园城记中的自然话语均有如此特色。 风波中自然景物描写的农家乐,自然

5、、平静、恬适与其后的辫子风波形成了对衬, 示众中暑天人们的疲惫、慵懒与无精打采,萧红的火烧云 ,牛马羊在天空的大展览只是为了慰藉只能靠自欺来生存下去的人们,无不表达了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种理想的心灵净土消失和破灭的心态 。在乡土小说里面,芦焚的小说着力以自然描写呈现“荒野意象” , 里门拾记中颓坍了的围墙,附着绿沫的水池,崎岖的泥路,像燃烧着的箭猪般颤抖着、无味,寂寞的,厌厌然爬行的太阳, 果园城记中的尘土、大野,胡草、荒原以及铺满野草的小径,与荒村、废宅,弃园,破庙一起点缀和渲染了乡土的荒凉与萧瑟。异乡之于他,没有可寻求的东西,故乡之于他,是一片曾经充满诗意而现在却无限荒凉的原野,飘泊

6、的灵魂无所归依。正如朱光潜所说“他所丢开的充满着忧喜记忆的旧世界,不能无留恋,因为它具有牧歌风味的幽闲,同时也不能无憎恨,因为它流播着封建式的罪孽” ,这种矛盾纠缠的心理让人“不敢说它已失望,可是它也并不像怀着怎样的希望” 。 1因此,这类小说的自然描写,往往打上强烈的文化批判的色彩。中国现代小说自然描写对乡土情感的负载与寄托,和自然与乡土的同构相关。作为“非人为地存在或发展着的一切物质” ,自然的平和安详反衬着现实空间的剑拔弩张,它的清静幽雅映衬着文明世界的污浊混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与乡土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都市的远离自然相反,乡村似乎天然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保持着原始性的质朴自然风貌,而

7、自然在乡村优美宁静的氛围中也被体现得尤其完美透彻。在情感意义上,乡土是温柔的避风港湾,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乡情;自然则是生命的归属地。自然包容乡土,而作为特定乡土构成部分的自然,却又是乡土的一种铺展和延伸。当然更为重要,现代小说中乡土风物或乡土自然描写的出现,和现代作家的精神之旅以及现代作家乡土意识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关联。现代知识分子疏离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但又陷入人与社会的巨大冲突,因此,现代知识分子产生不容漠视的飘零心态,游子心态。伴随现代知识分子的飘零心态,游子心态,通过小说表达地域色彩和作家的本土化追求也便成为一种内心的自觉。现代小说中的自然描写的地域特色和情感色彩有力地实现了这种愿望和

8、需求。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的乡土特质和现代作家乡土意识的产生直接相关。乡土意识的产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典小说的重要特征。地方性和乡土意识潜隐地影响着作者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又不可避免地外现于地方事物的描写与表现上,这使得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话语,具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本土化追求,是一种乡土性的典型确证。而正是现代乡土小说不同的地域与文化诉求,这其间包括风景描写的参与,形成了中国现代小说重要的地域文化现象。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除了语言运用的因素以外,重要的便是风土人情的描摹。 “风土人情的构成无非是风俗画 风情画 风景画的合成而已” ,而“就风土人情的三个重要组成因素而言,20 世纪中优

9、秀的乡土小说都将风俗画、风情画、风景画至于创作的首要位置” 。 2乡土风物、独特的地理与风景描写以及与之相关的特定群体的生命活动使中国现代小说真正具有了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中国现代小说对地方性与本土化的追求,其间典型的表现在自然风物的描绘上,也来自于对现代文学个性主义的追求。环境对人的思想和意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非常个性化的。周作人在地方与文艺 、 旧梦中表达的正是此种观念。 “我于别的事情都不喜欢地方主义,唯独在艺术上感到这种区别我们不必一定在材料下有明显的乡土色彩,只要不钻入哪一派的篱笆里去,任其自然长发,便会到恰好的地步,成为有个性的著作” , “我们说到地方,并不以籍贯为

10、原则,只是说风土的影响,推重那培养个性的土之力” 。 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代小说对故乡挥之不去的追忆与乡愁,也是一种家国观念的双重追求。故乡的风物不仅是故乡的表征也进而成为国家、民族的表征,充满强烈的历史意识,游子返乡的母题,游子眼中的风物,无不表达了对家国的忧思。游子从自身的流离飘荡中,在时间与空间的反衬与对比中,进而反映中国社会的苦难与悲凉。某种意义上,乡土文学与其说是忠于乡土的,勿宁说是忠于某一时代境域中的中国的。因此,现代乡土小说的文化寻求,本身是一种身份寻求、也是一种对历史的观照,伴随着对历史的观照、人生的体认以及时代的变迁和世事沧桑,它典型的表现出一种失乐园的文化心态。二自然描写

11、与现代小说的生命意识中国人理解的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一个被动物。中国的生命哲学认为自然是一个有生命意义的本体;中国的文学批评充满生命的意识,贯穿人的全部神韵和气息。 “中国人写诗讲究生命意识的流贯,中国人感受世界,讲究人和天地万象的生命境界的相通”,“这不论从我们的哲学思考上,还是神话思维上,都有充分的根据” 。 4本质上言,自然话语的生命意识在于自然万物与人的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形成了异质同构关系。一方面,自然界的万物本身具有强烈的生命特征和生命气息,自然具有强烈鲜明的节奏,自然的节奏就是自然的生命。日出日没,晨曦夕昏,寒暑交错,春秋代序是时间的节奏,而潮涨潮落,山脉起伏、丘壑纵横则是自然空间变

12、化的节奏。自然界的节奏变化多奇,生气灌注,时间的流逝,天气的变化,整个自然风景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自然的变动中主体感受着生命的韵律。当然,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命情怀与生命意识的生气灌注激活物象所蕴含的生命情趣,从而使自身的生命意识得到显著彰显。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忧患意识、文化生命意识灌注于自然景物中,形成了一个充满生命意识的世界。自然描写的生命意识,在现代小说中,一方面通过对人格化的自然实现,一方面通过本色的自然表现。现代小说中的自然,往往打上人物情感的印记,充满情感的色调和生命意识。郑伯奇说郁达夫的小说“自然的景色,与心境的变化,浑然一致” 。而郭沫若则公然宣称“20 世纪是文艺再生的时代;

13、是艺术家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自然再生的时代” 。一方面作家把自然视为一个有生命的角色,一方面又极力以人物的心灵去感知自然,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对话关系,这既使人物的生命获得超越与深化,又使自然更加趋于人格化。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爱欲与自然构成人物生命的两极,每当主人公的爱欲得不到实现时,他就会转向大自然,面对大自然独语,把大自然当作朋友,母亲或情人。正是在这种移情中,大自然的生命力被发掘了,他召唤着人物回到自然之中,恢复被现代物质文明扰乱的神明秩序。因而,一株小草,一阵紫罗兰气息的微风,以及那长空,那流水,都使作品中的主人公如痴如醉。郁达夫小说的性环境描写,如沉沦中的熏风,绿起来的草色,明丽的皎日

14、, 迟桂花中朦胧的月色,晃动的树影,碧湖薄雾,以及浓郁得让人心醉,似乎要起“性欲冲动的” 桂花香,具有最为强烈的生命气息。大自然一方面触发着人性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促使情欲的净化和提升。而像沈从文的作品, 雨后 、 三三 、夫妇以及旅店 、 萧萧 、 边城中,大自然的光和色,景和物、纯和美, “冲淡了肉的气息而提升了灵的因素,展示了乡下人健康而淳朴的人性” ,写出了人物纯真的生命与自然的浑然统一,共鸣与交响,生命的气息和情欲的净化在对自然的描绘中水乳交融。雨后渲染了一个自然性爱的环境氛围, 夫妇中的不知名的野花, 旅店中郊外大自然所散发的生命的气息都使主人公的生命意识觉醒,焕发生命的激

15、情,原始性的自然景物与人的生命的自然性融为一体,纯朴与自然,率真与热烈,构成了一个生命意识的空间。特别是边城 ,那深翠逼人的竹子与透明的溪水,与善良,纯朴而又潜藏着顽强原始的生命力的边城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生命的节律,生命的神性,大自然成为了人类生命的托付和皈依。而另一方面在诸如艾芜、端木蕻良、路翎等一批作家中,自然话语的生命意识通过本色的自然表现。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是本色的,时而温柔低语,时而粗暴狂乱,自然界不再听从人物精神情感的指挥,而极力显现宇宙自然本身的粗糙面貌和原始强力,具有撼人的野气,生命意识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张狂的色彩,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角色性。端木蕻良笔下辽阔而苍凉的黑

16、土地成为人物坚韧生命的象征。而艾芜笔下的荒山峻岭、激流勇涛则给予他的流浪汉们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在与自然的较量与比拼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深化和张扬。某种意义上,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像端木一样关注自然的作家,他的作品以“自然”作为重要的主题,这一点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来, 科尔沁旗草原 , 大江 , 大地的海 , 鴜鹭湖的忧郁 , 浑河的急流等。而艾芜的小说“在人迹罕至的茂朴而疏野的自然中,寻找与都市生活迥然异趣的原始美 ”。这种自然“苍茫萧森,仪态万端,带有不可侮辱的尊严感” , “在这种萧森万象之中,似乎不是人赋予自然以勃勃生机,而是无比富有的自然赐予人以充沛的生命力” 。路翎笔下的自然话语充满丰富的生命意识,这是为人所熟知的,短篇小说谷 ,在暴风雨中,面对自然的宣誓和对自然生命的想象,作家借象征意义的自然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