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66065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测评试卷3[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 程 名 称 语 文 专 业 班 级 授 课 教 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高考语文精炼讲义 教 案 编 写 说 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

2、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

3、,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课程概要: (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专 业 总学时本学期学时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其他):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名称: 作者:出版社: 版次: 书号:主要参考书及资料:教学参考书 网络资料 与教材相关书籍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时优案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

4、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写成了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

5、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D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答案B解析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空中楼阁”偏重于不切实际;“海市蜃楼”侧重虚幻。第一处根据语境,“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幻化出的”等,可知此处突出虚幻、幻想,所以选择

6、“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第二处强调的是在当代按照线索能找到桃花源,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所以用“按图索骥”恰当。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第三处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所以选“大刀阔斧”合适。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四处对象为诗文,强调桃花源记受人称赞,选“脍炙人口”合适。故选B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

7、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答案D解析画线句的主语应该为“不同的桃花源”,这样与上句形成顶真格式,又与下句的主语“每一个桃花源”保持话题一致,故排除A、B两项;第二个“不同”在句中应修饰限制“理解认知”,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

8、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答案D解析根据前后文,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哪一位诗人”,而不能用“从来没有”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选D项。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使用比喻手法叹人

9、生短暂,苏轼赤壁赋中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3)论语中“,”两句认为,作为“士”必须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也表现了作为宏图大略之志士,必须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之心胸。(4)曹操短歌行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建立统一大业的两句诗是“,”;诗人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情谊的两句诗是“,”。(5)“,”两句,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答案(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0、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契阔谈心念旧恩(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答: 答案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或疾,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归园田居(其一)写的是隐退丘

11、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2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 答案(1)“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人才难得,也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2)“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

12、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也表明了作者“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3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归园田居(其一)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合乎诗歌的意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 答案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旨。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随波逐流,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守”则是固守节操,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正直清高的人自然会感到精神压抑,没有自由,诗人“归园田”是为了不随波逐流,固

13、守节操,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璞,也即守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轮鞅(y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霰(xin):小雪珠。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