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72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8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由下列实验现象一定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A B 装 置 图 现象右边试管产生气泡较快左边棉球变棕黄色,右边棉球变蓝色 结论催化活性: Fe 3+Cu2+ 氧化性: Br2I2 选项C D 装 置 图 现象试管中先出现淡黄色固体,后出现黄色固体试管中液体变浑浊 结论Ksp:AgClAgBrAgI 非金属性: CSi A A BB CC D D 【答案】 A 【解析】 两只试管中滴加的溶液的唯一区别就是左边加入的Cu

2、2+,右边加入的是Fe 3+,所以右边反应较快,能说明 催化活性: Fe 3+Cu2+,选项 A 正确。选项 B中的实验,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变为棕色,通入淀粉碘化钾溶 液变为蓝色,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也强于碘单质,但是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选项 B 错误。 向氯化银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溴化钠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转化为溴化银,即 Ksp: AgClAgBr;再加入少量的碘化钠,出现黄色沉淀,应该是将上一步剩余的氯化银转化为碘化银沉淀,所 以证明 Ksp:AgClAgI,但是不能得到Ksp:AgBrAgI,选项 C错误。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考虑到盐

3、酸的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一定会有HCl,所以硅酸钠溶液中有浑浊,也可能是HCl 和 硅酸钠反应的结果,不能证明一定是碳酸强于硅酸,进而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选项D 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戊烷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二甲基丙烷 B可以用氢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C己烷中加溴水振荡,光照一段时间后液体呈无色,说明己烷和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D苯中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新戊烷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 2二甲基丙烷,故 A 错误; B.用氢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除去乙烯的同时会引入氢气杂质,故B 错误; C.己烷中加溴水振荡,光照

4、一段时间后液体呈无色,说明己烷和溴发生了取代反应得到的产物卤代烃没有 颜色,故C正确; D.苯中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是密度大的溶有溴单质的四氯化碳层,故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实验目的能实现的是 A实验室制备乙炔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 C实验 室制取氨气D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的热,不易控制反应速度,且生成氢氧化钙易堵塞多孔隔板,则不能利用图中制取 气体的简易装置制备乙炔,故A 错误; BFe 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排出空气,但图中左侧试管内的导气管没有伸入到反应的液面内,硫酸亚 铁溶液不能通过利用氢气的压

5、强,使硫酸亚铁与NaOH 接触而反应,故B 错误;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碱石灰可吸收水、二氧化碳,则图中装置可制备少量氨气, 故 C 正确; D乙酸丁酯的沸点124126,反应温度115 125,则不能利用图中水浴加热装置,故D 错误; 故选: C。 4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 中起作用的离子是 A Na+BHCO3 CFe 2+ DCl -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稳定人体血液的pH的离子 , 必须既能和氢离子反应, 也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详解】 A.Na +为强碱阳离子,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 pH值的作用,故A不正确; B.HCO3 - 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趋势:HC

6、O 3 -离子电离使得溶液呈酸性, HCO 3 - 水解呈现碱性,即电离呈酸性,降低 pH值,水解呈碱性,pH值升高,故B正确; C.Fe 2+为弱碱阳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只能降低 pH值,故 C不正确; D.Cl -为强酸阴离子,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 pH值的作用,故D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点睛】 明确稳定pH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盐类水解的规律及酸式酸根离子的性质来解答。 5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49 C H OCl,该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有气体生成。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几种(不 考虑立体异构) A 8 B10 C12 D14 【答案】 C 【解析】 【详解】 该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有气

7、体生成,说明分子中含有-OH,即可转变为4 个 C 的烷烃的二元取代物,可采用 定一议一的方法。4 个 C的烷烃共有两种结构,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共有8 种二元取代物,异丁烷共 有 4 种二元取代物,共有12 种,故答案选C。 6室温下,用0.100mol ?L -1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0.100mol ?L -1 的 HA 和 HB 两种酸溶液,滴定曲线 如图所示 已知 AG=lg + - c(H ) c(OH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点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 20.00mL BKa(HB)的数量级为10-4 C水的电离程度:NM=P D M、P两点对

8、应溶液中存在:c(A-)=c(B -)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未加 NaOH 溶液时, HA 的 AG=12,则 c(H+) ?c(OH-)=10-14, c H c OH =10 -12,则 c( H+)=0.1mol/L=c (HA) ,HA 是强酸; 未加 NaOH 溶液时, HB 的 AG=9,则 c(H+)?c(OH-)=10-14, c H c OH =10-9,则 c( H+)=10-2.5mol/L 0.1mol/L ,则 HB是弱酸; 【详解】 A P点 AG=0 时, c( H+)=c(OH-) ,混合溶液呈中性, HA 是强酸,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酸碱的物质的

9、 量浓度相等,则酸碱体积相等,所以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20.00mL,故 A 正确; BHB 的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B-)c (H+)=10-2.5mol/L ,c(HB) 0.1mol/L ,Ka( HB) = +- c(H ) c(B ) c(HB) = -2.5-2.5 1010 0.100 =10-4,故 B 正确; 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促进水电离,且酸中c(H +)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M、P点溶液都 呈中性,则M、P点不影响水的电离,N 点 NaB 浓度较大,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NM=P, 故 C 正确; DM、P点的 AG 都为 0,都存在 c(

10、H+)=c(OH-) ,混合溶液呈中性,加入的 NaOH 越多, c( Na+)越大,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存在P点 c(A-)=c(Na+) 、M 点 c(Na+) =c(B -) ,但是 c(Na+) :MP 点,则 c(A -) c(B-) ,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酸的酸性强弱是解本题关键,注意 B中 微粒浓度的近似处理方法。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T原子可以表示为 3 1H B氧氯酸的结构式是:H-NC C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2或 SiO2 【答案】 A 【解析】 【详解

11、】 A. T 原子为氢元素的同位素,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可以表示为 3 1H,故 A 正确; B. 氧氯酸是共价化合物,但所给结构式中没有氯元素,故B 错误; C.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 C错误; D. CO2为分子晶体,碳原子的相对体积较大,应该用表示,而SiO2为原子晶体,不存在SiO2分子, 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840时,在氨 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粒子的浓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0时, K(NH3 H2O)=10-9.10 B不同 pH 的溶液中均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

12、+c(NH2COO -)+c(OH-) C随着 CO2的通入, - 32 c(OH ) c(NHH O) 不断减小 D随溶液pH 不断降低,生成的中间产物 NH2COONH4又不断转化为NH4HCO3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溶液 pH=9.10 时 c(NH4+)=c(NH3 H2O),Kb(NH3 H2O)= 4 32 c NHc OH c NHH O n n =c(OH-),由于 Kw=c(H+) c(OH-) 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温度为室温,则Kw=10-14,pH=9.10 时, c(H+)=10-9.10,c(OH-)= 14 9.10 10 10

13、=10 -4.9, Kb(NH3 H2O)= c(OH-)=10-4.9,升高温度,促进电解质的电离,所以温度为 40时, K(NH3 H2O)10-4.9, A 错 误; B.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则不同 pH 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 为: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 -)+c(OH-),B正确; C. 已知 Kb= 4 32 c NHc OH c NHH O n n ,温度一定时,Kb为常数,随着 CO2的通入, c(NH4+)逐渐增大,则 32 c OH c NHH On 不断减小, C 正确;

14、 D. 由图象可知:开始溶液pH 较大时没有 NH2COO -,后来随着溶液 pH 的降低,反应产生NH2COO -,并且 逐渐增多,当pH 减小到一定程度NH2COO -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同时 NH4HCO3又逐渐增多,即在溶液 pH 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 -的中间产物生成,后 NH2COO -转化为 NH4HCO 3,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981 号元素所在周期和族是() A第六周期A 族B第六周期B族C第七周期0 族D第六周期A 族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六周期0 族元素为86 号元素,因此86-81 =5 ,18 -5 =13 ,在 13

15、纵列,即第 A 族,因此81 号元素在 第六周期 A 族,故 D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冰醋酸和水银都是纯净物B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两种不同核素 C氯化钠固体和氯化钠溶液都是电解质D稀硫酸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属于分散系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冰醋酸是醋酸,是纯净物,化学式为CH3COOH ,水银是 Hg 单质,是纯净物,故 A 正确; B. 氢元素有三种原子,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后面两种各有一个和两个中子,它们分别称为氕、氘、氚, 或者称为氢原子、重氢原子、超重氢原子,所以它们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都相等,但中子数不等,属不 同原子,是

16、不同核素,故B 正确; C.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故D 正确; 题目要求选错误选项,故选C。 112005 年法拉利公司发布的敞篷车(法拉利 Superamerica),其玻璃车顶采用了先进的电致变色技术,即 在原来玻璃材料基础上增加了有电致变色系统组成的五层膜材料(如图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在外接电源 (外加电场 )下,通过在膜材料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下列 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 A 外接电源正极时,Li+脱离离子储存层 B当 A 外接电源负极时,电致变色层发生反应为:WO3+Li+e-=LiWO3 C当 B外接电源正极时,膜的透过率降低,可以有效阻挡阳光 D该电致变色系统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离子导体层中Li +的量可保持基本不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 A 外接电源正极时,A 处的透明导电层作阳极,电致变色层中 LiWO3转化为 WO3和 Li+ ,Li +进入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