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73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合肥市华泰高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5Cl 和37Cl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达式都不相 同 B两个不同原子的1s、2s、2p、 3s、3p 各亚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 C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最高化合价 D CO2通入 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35Cl和 37Cl的核外电子数均为 17,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

2、式、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达式都相 同, A 项错误; B. 同原子的原子同、原子半径越等不同,两不同原子各亚层中电子的能量不相同,B 项错误; C. 氧元素、氟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除氧、氟外,短周期其它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高 化合价, C项错误; D. 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CO2通入 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D 项正确; 答案选 D。 2常温下,向1 L0.1 mol L -1 NH4C1溶液中,逐渐加入 NaOH 固体粉末,随着n(NaOH)的变化, c(NH4 + )与 c(NH3 H2O)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氨的挥发、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 ) A M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大 B在 M 点时, n(OH-)+0.1 mol=(a+0.05)mol C随着 NaOH 的加入, c(H+)/c(NH4+)不断减小 D当 n(NaOH)=0.1 mol 时, c(Na+)c(SO)c(HSO )c(OH ) B再生液M 吸收 SO2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 SO +OH =HSO CHSO3 在 b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 324 HSO +H O-2e =SO +3H D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气体 N,则 d 膜上共通过0.2mol 阳离子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装置图,阴离子通过

4、c 膜向 a 极移动,可知a 极为阳极,发生的反应为:HSO3-2e-+H2O=SO42-+3H+; b 极为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气体N 为 H2。 【详解】 A n(SO32 ):n(HSO 3 )=9:91 时,电解液 pH=6.2,n(SO32 ): n(HSO 3 )=1:1 时,电解液 pH=7.2,由此推 知当电解液呈中性时,c(HSO3 ) c(SO 32 ), A 项错误; BM 吸收 SO2主要发生的反应为:SO32-+SO2+H2O=2HSO3-, B 项错误; Cb 极为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2,C项错误; D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5、 气体 N (0.1molH 2) , 阴极消耗0.2molH +, 减少 0.2mol 正电荷, 需要补充 0.2mol 正电荷以达到平衡,则d 膜上会通过0.2mol 阳离子, D 项正确; 答案选 D。 11一定呈中性的是() A pH7 的溶液 B25, Kw1.0 10 14 的溶液 CH+与 OH 物质的量相等的溶液 D等物质的量的酸、碱混合后的溶液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100 度时,纯水的pH6,该温度下 pH7 的溶液呈碱性,所以pH7 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故 A 错 误; B25,Kw1.0 10 14 是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所以不一

6、定呈中性,故B 错 误; C只要溶液中存在H+与 OH 物质的量相等,则该溶液就一定呈中性,故 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酸、碱混合后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这取决于酸和碱的相对强弱以及生成盐的性质,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 判断溶液是否呈中性的依据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温度改变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温度越高,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12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反应热再利用的是 A接触法制硫酸B联合法制纯碱 C铁矿石炼铁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接触法制硫酸中有热交换器,涉及到反应热再利用,选项A 正确; B联合法制纯碱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到

7、反应热再利用,选项B错误; C铁矿石炼铁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到反应热再利用,选项C 错误; 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到反应热再利用,选项D 错误; 答案选 A。 13某固体混合物X 可能是由23 Na SiO 、Fe、23 Na CO 、2 MgCl 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 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 A 是 2 CO 、 2 H的混合物 B沉淀 A 是23H SiO C根据白色沉淀C是 AgCl可知,白色沉淀 B 一定不是纯净物 D该固体混合物一定含有Fe、23 Na CO 、23 Na SiO 【答

8、案】 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推理,并进行验证,确定混合物的组成成分。 【详解】 A. 据转化关系图,气体A 能使石灰水变学浑浊,则A 中有 CO2,X 中有 Na2CO3。白色沉淀B 能变成红褐 色,则白色沉淀B 中有 Fe(OH)2,溶液 A 中有 FeCl2,X 中有 Fe,进而气体 A 中必有 H2, A 项正确; B. X 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沉淀A,则 X中含 Na2SiO3,沉淀 A 为 H2SiO3, B 项正确; C. 溶液 B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C,则 C为 AgCl,溶液 B 中的 Cl -可能全来自盐酸,则 X中 不一定有MgCl2,白色

9、沉淀B中可能只有Fe(OH)2,C项错误; D. 综上分析,固体混合物X 中一定含有Fe、23Na CO 、 23 Na SiO,可能有MgCl2,D 项正确。 本题选 C。 14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润滑油花生油石蜡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油脂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脂,脂肪及植物油均属于油脂,排除;而润滑油、石蜡均为石油分馏产品, 主要成分为烃,故答案为C。 15能证明亚硫酸钠样品部分变质的试剂是 A硝酸钡,稀硫酸 B稀盐酸,氯化钡 C稀硫酸,氯化钡 D稀硝酸,氯化钡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在空气中, 亚硫酸钠易被氧化成硫酸钠。证明亚硫酸钠样

10、品部分变质,须检验样品中的亚硫酸根和硫酸根。 【详解】 A. 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证明有亚硫酸根,但引入硫酸根会干扰硫酸根的检 验。酸性溶液中,硝酸钡溶液中硝酸根会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A 项错误; B. 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检出亚硫酸根。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证明有硫酸根离子,B 项正确; C. 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检出亚硫酸根,但引入的硫酸根会干扰硫酸根检验,C 项错误; D.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干扰硫酸根检验,D 项错误。 本题选 B。 【点睛】 检验样品中同时存在亚硫酸根和硫酸根,所选试剂不能有引入硫

11、酸根、不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故 不能用稀硫酸和稀硝酸。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10 分) 16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 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88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补铁剂,可 由乳酸 CH3 CH(OH)COOH 与 FeCO 3反应制得。 I碳酸亚铁的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仪器 B的名称是 _;实验操作如下:打开kl 、k 2,加入适量稀硫酸,关闭kl,使反应 进行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 (2)接下来要使仪器C中的制备反应发生,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该反应产生一种常见气体,写 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3)仪器 C中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得到F

12、eCO3沉淀,检验其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 乳酸亚铁的制备及铁元素含量测定 (4)向纯净 FeCO3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经过滤,在_的条 件下,经低温蒸发等操作后,获得乳酸亚铁晶体。 (5)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案进行铁元素含量测定: 甲同学通过KMnO4滴定法测定样品中 Fe 2+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在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所得纯度总 是大于 l00%,其原因可能是_。 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后改用碘量法测定铁元素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称取3.000 g 样品,灼烧完全灰化, 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有可溶物配成l00mL 溶液。吸取100 rnL 该溶液加入过量KI 溶液充分

13、反应,然后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 100 mol L-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已知:I2+2S2O32-=S4O62-+2I-) ,当溶液 _,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滴定3 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 品纯度为 _(保留1 位小数)。 【答案】蒸馏烧瓶生成 FeSO4溶液,且用产生的 H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 k2Fe 2 +2HCO3-=FeCO3 +CO2 +H2O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入 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 则洗涤干净隔绝空气乳酸根离子中的羟基也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用量偏多 蓝色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95.2% 【解析】

14、 【分析】 I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 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B 制备硫酸亚铁,利用生成氢气,使B 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 氯化亚铁溶液压入C中。 C装置中硫酸亚铁和NH4HCO3发生反应产生 FeCO3沉淀。 Fe 2+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获取乳酸亚铁晶体过程中应减小空气中氧气的干扰;乳 酸和亚铁离子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I2的淀粉溶液显蓝色, 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后蓝色会变浅, 最终褪色;根据已知反应可得关系式2Fe 3+ I2 2S2O32-,根据滴定时参加反应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出 F

15、e 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样品纯度。 【详解】 I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 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装置B 制备硫酸亚铁,C装置中硫酸亚铁和NH4HCO3发生反应: Fe 2+2HCO 3-=FeCO3 +CO2 +H2O,利用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氯化亚铁溶液压入 C 中。 (1)由仪器图形可知B 为蒸馏烧瓶;打开 kl 、 k 2,加入适量稀硫酸,可使生成的氢气排出装置C 内的空气, 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2)待装置内空气排出后,再关闭k2,反应产生的氢气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可将 B中生成的硫酸

16、亚 铁溶液排到装置C 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 +2HCO3-=FeCO3 +CO2 +H2O; (3)FeCO3是从含有SO42-的溶液中过滤出来的,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通过检验是否含有 SO42-判断。 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滴加一定量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 现,则表明洗涤液中不存在SO42-,即可判断FeCO3沉淀洗涤干净; (4)Fe2+有较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则乳酸亚铁应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5)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Fe 2+也可以被氧化,因此二者反应都消耗 KMnO4 溶液,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增大,使计算所得乳酸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