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营销北东区间始发接收专项施工

精****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1MB
约91页
文档ID:139096015
营销北东区间始发接收专项施工_第1页
1/91

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区间土建施工 盾构始发接收施工方案目录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1.3 适用范围 22 工程概况 22.1 区间线路概况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2.1 东风路站始发端 22.2.2 北环路站接收端 42.3 区间施工重点难点 52.3.1 区间施工重难点分布 52.3.2 下穿东风渠 62.3.3 侧穿东风渠桥桥桩 72.3.4 下穿水利学校1号3号学生公寓 72.3.5 下穿汽车北站过街天桥 72.4 施工材料、施工方法 82.4.1 始发段施工方法 82.4.2 接收段施工方法 93 施工计划 93.1.2 始发场地布置 103.1.3 盾构接收场地布置 114 端头加固 114.1 端头加固方案 114.2 施工流程 134.3 施工工艺 144.4 注浆控制标准 154.5 质量保证措施 154.6 端头加固效果检查 164.7 端头加固效果不理想处理措施 175 洞门凿除 175.1 水平探孔 175.2 洞门凿除 175.3 洞门凿除安全控制要点: 195.4 洞门凿除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205.5 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证措施 216 反力架设计、安装及定位 216.1 反力架设计 216.2 反力架安装 226.3 反力架固定 236.4 反力架验算 237 盾构始发施工 247.1 盾构始发流程 247.2 区间盾构始发技术 257.2.1 盾构吊装 257.2.2 始发台安装 257.2.3 盾构机就位、组装 267.3 洞门密封 277.4 负环管片安装 287.5 辅助设施安装 297.6 洞门密封注浆及盾尾油脂密封 297.7 盾构掘进 307.7.1 盾构掘进土压设定 307.7.2 出渣量的控制 317.7.3 推进速度 317.7.4 盾构轴线控制 317.7.5 渣土改良 317.7.6 管片拼装 317.7.7 隧道通风 327.8 同步注浆 337.8.1 同步注浆 337.9 二次补强注浆 347.10 盾构始发测量 357.10.1 始发台测量 357.10.2 反力架定位 358 负环拆除 368.1 负环管片拆除顺序 368.2 负环管片拆除注意事项 378.2.1 在负环管片拆除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379 盾构接收 389.1 盾构接收流程 389.2 盾构机接收技术 389.3 盾构到达及测量姿态调整 389.3.1 盾构机姿态人工复核测量 389.3.2 到达洞门复核测量 399.3.3 盾构姿态调整 399.4 洞内导轨及接受基座安装 399.4.1 洞门导轨安装 399.5 接收基座安装 399.6 洞门密封 409.6.1 洞门密封安装 409.6.2 洞门密封安装步骤 419.6.3 扇形压板的拉紧 4210 到达掘进施工 4310.1 贯通前100~50m掘进注意事项 4310.2 距旋喷桩加固区50~20m段的掘进 4310.3 距旋喷桩加固区5m段掘进 4410.4 加固区内掘进 4510.5 管片拉紧装置 4510.6 盾构机上接收基座 4610.7 主机与后配套系统分离 4610.8 到达时的注意事项 4610.9 掘进参数管理报警制度 4710.10 盾构到达段测量 4811 施工重点、难点及技术措施 4811.1 始发段施工重难点及技术措施 4811.1.1 盾构下穿东风路下穿隧道 4811.1.2 盾构机下穿东风渠、侧穿东风渠桥桥桩 4911.1.3 盾构机侧穿水利学校学生公寓 5011.1.4 盾构机侧穿汽车北站过街天桥 5011.2 接收段施工重难点及技术措施 5011.2.1 盾构姿态调整 5011.2.2 端头加固区域掘进 5111.2.3 盾构接收基座施工 5112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12.1 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5112.2 技术措施 5212.2.1 盾构始发、推进、接收 5212.2.2 盾构掘进方向与调整 5312.2.3 盾构操作 5512.3 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 5612.3.1 健康体系 5612.3.2 职业健康方针 5612.3.3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612.3.4 健康体系管理机构 5612.3.5 岗位职能分配 5712.4 健康管理措施 5812.4.1 制度管理措施 5812.4.2 现场管理措施 5812.4.3 预防突发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6012.5 安全措施 6012.5.1 始发段施工安全措施 6012.5.2 到达接收段施工安全措施 6212.6 质量措施 6412.6.1 质量监督与质量检查 6412.6.2 盾构隧道质量保证措施 6512.7 文明及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6612.8 防水材料试验及检测 6712.8.1 防水材料取样、送检工作流程 6712.8.2 防水材料试验项目及组批规定 6712.8.3 防水材料检测内容 6812.9 监测监控 7012.9.1 监测目的 7012.9.2 监测范围及内容 7012.9.3 监测内容 7113 应急预案 7613.2 成立抢险救援小组 7713.3 人员保证 7813.4 报告处理程序 7913.5 应急组织机构 7913.6 应急物资储备 8013.7 主要危险源应急措施 8113.7.1 盾构始发、接收时洞门出现涌水、涌砂现象 8113.7.2 盾构接收时洞门土体出现塌落 8213.7.3 地表突陷 8213.7.4 突发停电 8213.7.5 盾构下穿东风渠时冒顶 8314 资源配置计划 8314.1 主要人员配备计划 8314.2 主要设备、机具配备计划 8314.3 主要材料配备计划 8485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区间土建施工 盾构始发接收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国家、地方政府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2)批准后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地质勘察报告;(4)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管片结构及防水设计; (5)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平、纵断面设计图;(6)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北环路站主体结构设计图;(7)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东风路站主体结构设计图;(8)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建筑物、管线调查报告;(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446-2008;(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1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人员的配备及施工队伍施工能力的基本情况。

1.2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的利益方针、政策及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及当地政府的相关制度;(2)确保满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管理要求;(3)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合理编制,确保施工方案经济可行;(4)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5)对本分部分项工程职业健康与安全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及采取的安全及预防措施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始发段里程YDK14+135.100~YDK235.100,长度100m,到达段里程YDK14+910.370~YDK960.370,长度50m施工2 工程概况2.1 区间线路概况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盾构依次穿越东风路下穿隧道(规划中)、东风渠、侧穿东风渠桥桩、河南省水利学校1#、3#学生公寓以及汽车北站过街天桥,到达北环路站,拆机、吊出区间线路全长825.27双延米(YDK14+135.100~YDK14+960.370),设3组平面曲线,半径分别为1200m、800m和1000m,线间距为13m~15.5m,线路纵坡设计为“V”型坡度,最大坡度为28‰,最小坡度为2‰,区间最大埋深19m,最小埋深为10m。

图2.1.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2 水文地质条件2.2.1 东风路站始发端1、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东风路北端头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2-1粉土、2-4粉质粘土、3-1粉土、3-2粉质粘土、4-3细砂盾构始发穿越地层为:始发段50m范围内盾构穿越地层为底部为4-3细砂层、中部为粉质粘土3-2层和粉土3-1层,上部为3-1粉土层各地层此段呈带状连续分布,东风路站~北环路站区间始发段地质详见图2.2.1图2.2.1 盾构始发段地质状况2、水文情况北环路站~东风路站区间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潜水实测地下水位一般为6.5m~7m,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本场地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粉、细砂为主含水层渗透系数为5~20m/d,富水性中等实测地下水位埋深6.5~7.5m,水位高程82.5~84.2m平均83.5m(埋深7.0m)地下水受季节性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影响,从7中旬至10月上旬每年地下水位丰水期,每年12月至来年2月为枯水起,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大气降水影响的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为2.0m根据区域资料,场地内近3-5年最高水位埋深在5.0m左右始发端头布设3口降水井,始发前根据坑外水位观测井量测出实际水位高度及水平探孔探测情况,若水位不满足始发要求,则启动降水井,使水位下降至盾构底部2~3米,待始发完成后,停止降水施工。

2.2.2 北环路站接收端1、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北~东区间地层自上往下主要为:1杂填土、2-1粉土、2-4粉质粘土、3-1粉土、3-2粉质粘土、4-3细砂接收端头布设3口降水井,接收前前根据坑外水位观测井量测出实际水位高度及水平探孔探测情况,若水位不满足要求,则启动降水井,使水位下降至盾构底部2~3米,待盾构完全出洞并注浆完成后,停止降水施工到达段100m范围内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细砂4-3层,到达段连续分布,局部为粉土3-1层,呈透镜体分布到达段50m范围内盾构穿越地层为底部细砂4-3层、中部为粉质粘土3-2层、上部粉土3-1层,各地层此段呈带状连续分布,东风路站~北环路站区间到达段地质详见图2.2.2、地层特征详见表2-2-1图2.2.2 东风路站~北环路站区间到达段地质纵剖面图表2-2-1 东风路站~北环路站区间地层特征地层代号岩性名称颜色密实度强度含有物层底标高(m)分布情况1填土杂色稍密多为沥青混凝土、三七灰土及含混凝土块、碎砖头等建筑垃圾的粉土81.96~89.71分布广泛、沿地层段均有揭露2-1粉土褐黄色稍密干强度低、韧性低79.26~85.93分布广泛2-4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少量铁锰质斑点、小粒姜石77.42~86.5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