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62392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红河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红河县一中2018-2019学年11月份考试高二 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 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B 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 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D 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2.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

2、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 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B 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 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D 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3.论语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庄子天地也谈道:“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B 都认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C 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D 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4.“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

3、,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 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强调的是( )A 生而平等 B 民主政治 C 人民主权 D 信仰自由6.“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A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 朱熹的“理学”C 王阳明的“心学” D 王夫之的“理在气中”7.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在民权主义

4、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A B C D 8.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因为( )改进了蒸汽机的动力臂,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 设计了冷凝器,减少了热量浪费 效率高,运行安全 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厂需要A B C D 9.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A “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 “性普论”的言论C “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 对真理的追求10.南宋梦粱录中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

5、的物件直接引发了()A 地理大发现 B 文化发展进程加速C 欧洲的社会转型 D 欧洲的工业革命11.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相符的是(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优胜劣汰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为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A B C D 12.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 批判封建皇权 B 反对尊孔复古C 捍卫临时约法 D 倡导科学精神13.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

6、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 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 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 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 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14.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的现状,诗人发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15.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党的三代领

7、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确定的()A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C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 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六大1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 挑战教会权威 B 否定信仰上帝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1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8、。”材料主要说明( )A 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 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 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 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18.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9.苏格拉底说:“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利,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与智者学派相

9、比,苏格拉底更强调( )A 一切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 B 否认绝对权威C 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D 重视道德修养20.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21.有人在评价毛泽东时说:“综观中国历史,他是目前最伟大且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这句话反映了毛泽东思想能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22.孔子的思想核心

10、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 ,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 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 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 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 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大一统”理论 B “罢黜百家”C “天人感应” D “仁政”思想24.“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11、功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 B C D 25.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A 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B 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C 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 军阀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2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2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

12、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28.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道路内容相同 领导力量相同 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依靠力量相同A B C D 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

13、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律。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材料二 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