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MR诊断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64726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DF 页数:134 大小:8.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MR诊断1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脊柱MR诊断1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脊柱MR诊断1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脊柱MR诊断1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脊柱MR诊断1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MR诊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MR诊断1(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 MR诊断学(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李坚 影像本科理论课 白人驹 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 3版 1 脊柱 MR检查的应用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脊柱疾病的敏感性和软组织对比度明显较平片和 CT高 多轴向、多方位扫描 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最适合检查椎间盘、韧带、肌肉和骨髓病变 显示骨质和钙化能力逊于 CT和平片 2 颈椎 MRI检查方法 线圈:表面线圈、头颈线圈 序列 T1WI-SAG T2WI-SAG、 TRA、 COR STIR:感染、创伤、转移性病变 3 胸腰椎 MRI检查方法 线圈:脊柱线圈 MR平扫 T1WI-SAG T2WI-SAG, TRA, COR 脂肪抑制序列

2、 (fsT2WI或 STIR) 鉴别新鲜、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鉴别血管瘤、脂肪沉积;感染;转移性肿瘤 MR增强扫描: fsT1WI-SAG, TRA, COR- C+ 4 脊柱的正常解剖 骨性脊柱各段椎骨的特点 5 颈椎解剖 6 胸椎解剖 7 腰椎解剖 8 腰椎解剖 9 骶椎、尾椎解剖 10 椎骨之间的连接 椎体之间的连接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上软骨板 下软骨板 11 椎板及附件之间的连接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关节突关节 环枢关节 环椎横韧带 12 颅颈连接 环枕关节:由枕骨髁与环椎上关节面构成 环枕前膜:枕大孔前缘与环椎前弓之间 环枕后膜:枕大也已

3、与环椎后弓之间 覆膜: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覆于齿突后方,向上附于枕骨斜坡 翼状韧带:环椎横韧带前上方,连于齿突与枕骨髁之间 13 椎管及其内容 椎管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 后壁:椎板、黄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内容:脊髓、脊神经根、脊髓被膜、血管、少量结缔组织等 14 脊髓被膜及被膜腔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15 正常脊柱的 MRI表现 正常胸、腰椎的 MRI表现 16 正常胸椎 MR 椎基底静脉 17 横断面 18 正常颈椎的 MRI表现 脂肪托 19 全脊柱扫描 T2WI-SAG 20 全脊柱扫描 T1WI-SAG 21 骨髓 骨髓的组织构成 主要成分包括血管、神经、

4、造血细胞、脂肪组织、骨性成分和结缔组织。 脂肪细胞是构成骨髓的主要成分。骨髓造血减少量,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造血增加量,脂肪细胞萎缩 。 22 骨髓的转换与逆转换 红骨髓有造血活性;含有丰富的血窦系统,且血管网丰富。 黄骨髓无造血活性,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 红黄骨髓婴儿至成人进行生理性转换。 胎儿期骨髓全为红骨髓;以后从外周骨向中轴骨以对称形式向黄骨髓转换。 约 25岁达至成人型骨髓;除中轴骨和四肢长骨近端外,其余部位骨髓主要为黄骨髓。 23 红骨髓向黄骨髓的转换贯穿于人体正常发育过程。 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使黄骨髓增加。 经期刺激、经常运动的成人骨髓转换缓慢。 当人体需要的血量超过现有

5、红骨髓的造血能力时,黄骨髓向红骨髓逆转换。 见于慢性贫血、全身转移性肿瘤、骨髓纤维化、骨髓瘤等。 24 正常骨髓 MR表现 T1WI黄骨髓信号与脂肪相似,呈高信号,红骨髓信号介于肌肉与脂肪之间。 T2WI红黄骨髓信号相似,均高于肌肉低于水 新生儿大部分骨髓为红骨髓 儿童期骨髓中脂肪与造血细胞混杂,信号不均 25 青春期仅中轴骨及股骨、肱骨近端有红骨髓分布。 成年人,上述部分均转换为黄骨髓。 脊椎内红骨髓成分中可含脂肪团,T1WI呈类圆形高信号。 26 40岁以后红骨髓向黄骨髓转换,呈带状、斑片状或三角状脂肪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多位于椎体周边、基底静脉周围及终板下区。 I型:椎体均一,椎体静脉

6、上下见线样高信号 II型:椎体周边邻近终板及椎体边角处带状或三角形高信号区 IIIa型:椎体呈模糊的弥漫性点状高信号 IIIb型:椎体呈边清的弥漫性斑片状高信号。 10岁,椎体 T1信号可高于椎间盘 27 脊柱发育畸形 椎体融合 环枕融合 脊椎裂 半椎体及蝴蝶椎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 28 椎体融合 又称阻滞椎,是发育过程中脊柱分节不良所致 最常见于腰椎和颈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椎体之间融合,可完全或部分融合。 融合的椎体高径不变或稍增加。 29 环枕融合 枕骨和环椎间分节不完全所致,可完全或部分融合。 有时只累及后弓,有时则累及前弓及侧块 30 脊椎裂 常为隐性脊椎裂 可合并脊膜、脊髓膨出

7、31 侧向半椎体 胎儿的椎体起源于一对左右排列的软骨中心,而后形成骨化中心 若成对的椎体软骨中心的一个不发育,则形成侧向半椎体 呈尖端指向不发育侧的楔形,常致脊柱侧弯 32 矢状椎体裂 矢状椎体裂:若发育中椎体的两个软骨中心联合异常,则椎体成为左右两个三角形骨块。 在冠状位上形似蝴蝶的两翼,称“蝴蝶椎” 33 34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柱滑脱 椎弓峡部不连是指脊椎的椎弓峡部骨不连接,也称为椎弓崩裂。多认为是先天发育不良。 若由于椎弓峡部不连而致椎体向前不同程度移位,称为脊椎滑脱 35 腰椎 度滑脱 36 脊柱创伤 脊柱骨折 环枢椎损伤 37 发病机制 屈曲性创伤:椎体前部楔形变、粉碎性骨折、后纵、

8、黄、棘间、棘上和囊韧带断裂 过伸性创伤:前纵韧带断裂、椎骨后部骨折 轴向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突骨折 旋转性创伤:单侧椎弓根骨折 38 Denis脊柱三柱概念判断脊椎创伤的稳定性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前 2/3 中柱:椎体、椎间盘后 1/3 、后纵韧带 后柱:椎体后方的椎骨部分,包括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黄、棘间、棘上韧带。 脊柱不稳定骨折至少存在两柱以上的创伤。 39 颈椎外伤脱位 40 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41 骨折 -脱位并脊髓损伤 42 压缩或楔形骨折 以胸腰椎最常见,损伤机制为脊椎过屈,引起前柱压缩 前柱:前纵韧带 + 椎体及纤维环及椎间盘的前 2/3. 43 L

9、2骨折伴圆锥损伤 44 爆裂骨折 常压迫脊髓,损伤机制为椎体的轴向压缩,形成上和 /或下部终板粉碎骨折,前中柱受累,也可累及后柱 中柱:椎体及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 1/3 + 后纵韧带 后柱: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 45 T8爆裂性骨折 46 骨折 -脱位 常引起神经损伤。受伤机制为屈曲加旋转和剪力,三柱都有损伤。 主要表现为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常伴骨折。 47 腰椎及骶尾骨损伤 48 骨折、骨挫伤 49 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 50 压缩性骨折 (陈旧性 ) 51 脊髓及其被膜损伤 急性脊髓损伤 水肿 出血 挫伤 脊膜被膜损伤 52 脊髓出血 53 男, 35岁,腰 1骨折后复查

10、。 54 55 脊柱、脊髓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脊椎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创伤性椎管狭窄 创伤性骨质增生 蛛网膜下腔粘连、纤维化: T1蛛网膜下腔信号不均匀增高,见条状索状影,T2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影内见低信号影。 56 脊髓创伤的慢性期表现 创伤性脊髓软化:髓脂质液化 脊髓瘘管形成:脊髓软化灶空洞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T2示高信号影连于脊髓中央与蛛网膜下腔。 脊髓空洞 脊髓萎缩 57 58 环枢关节脱位 矢状位环椎后结节与枢椎棘突距离超过 3cm 冠状位枢椎齿状突与环椎侧块间距不对称 矢状位环椎前结节后缘与枢椎齿状突前缘的距离成人大于 2mm,儿童大于 4mm说明横韧带撕裂。 59 环枢椎半脱位 60

11、环枢椎半脱位 61 化脓性脊椎炎 62 化脓性脊椎炎 P552 化脓性脊椎炎少见,占所见脊髓炎的 2-4%; 多发生于成人;腰椎多见,且多发生于椎体。 症状:发病起,恶寒、高热,腰背部剧痛,局限性棘突叩击痛。活动后加重或引发疼痛,休息后缓解。 化脓性脊椎炎 脊椎骨髓炎 椎间盘炎 63 化脓性脊椎炎 MR表现 MR显示骨髓水肿和周围软组织病变比 X线和 CT敏感 可早期显示骨髓水肿,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 可见软组织脓肿、硬膜外 /硬膜下积脓 MRI显示骨质破坏不如 CT MRI显示骨质硬化、骨贅和骨桥形成不及 X线平片 64 65 女, 83岁,腰背痛 1月

12、 66 1个月后复查 67 化脓性脊椎炎 68 化脓性脊椎炎 69 化脓性脊椎炎,伴硬脊膜下积脓 70 化脓性椎间盘炎 71 化脓性椎间盘炎(手术后继发,程度重范围广泛) 72 化脓性椎间盘炎 73 化脓性椎间盘炎 74 化脓性椎间盘炎 75 手术后椎间盘炎 76 化脓性椎间盘炎 边缘型结核 起病 起病急,在 2-4周内即出现 典型的椎间隙变窄 起病缓慢,病程长, 以月、年计算 局部体征 均有明显的疼痛和叩击痛 局部疼痛和叩击痛较轻,或无痛仅感不适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明显,可有高热、恶寒。可有椎间盘外科操作史、 泌尿系感染史。 低热、盗汗、乏力 病程 常有自限性 进行性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 不造

13、成椎体的楔形变 骨质破坏周围常伴骨质硬化 椎体骨质破坏明显, 常楔形变 椎旁脓肿 常较小 范围较大 77 脊椎结核 78 脊椎结核 P553 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颈椎少见;儿童以胸椎最多,成人好发于腰椎。 病程缓慢,症状较轻,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 脊椎结核 椎体结核 附件结核 中心型 边缘型 韧带下型 79 脊椎结核的 MR检查 MRI是显示脊椎结核病灶和累及范围 最敏感 的方法 可发现 X线、 CT表现正常的早期椎体结核病灶 对观察软组织改变和向椎管内侵犯优于 CT 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 T1WI呈较低信号, 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检查多不均匀强化。 脓肿和肉芽肿 T1WI上呈低信号, T2WI呈混杂高信号 增强检查可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 脓肿壁薄且均匀的强化 特点 80 中心型(椎体型) 多见于胸椎 椎体内骨质破坏。 可有小死骨。 因椎体破坏和脊柱承重的关系,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甚至整个椎体可完全被破坏消失。 81 82 83 边缘型(椎间型) 腰椎结核多属此型 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再向椎体和椎间盘侵蚀蔓延,椎间隙变窄为其特点之一。 84 85 86 女, 72岁,腰背痛8个月 87 女, 22岁,反复胸背痛 3个月,双下肢无力 2个月 88 女, 61岁,腰痛并二便失禁 2个月 89 90 韧带下型 (椎旁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