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383586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调研 厦门六中 周光辉关键词:课改 效果 问题 对策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推进。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2000年小学、初中课改启动,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高中课改启动,2006年9月开始,江苏和福建也将加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行列。与新课改相伴的各省(区)自定的高考方案也将提上日程。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

2、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的推进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课程改革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等,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教师们普遍感到原有方式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专业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师训政策,落实经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教研部门重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3、坚持“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步走”的培训:第一步是对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性质是启动培训;第二步是对全体教师的通识和学科培训,性质是全员培训;第三步是在新课程实施后结合具体实践对教师进行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培训,性质是后续培训。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上课、说课、互动式评课、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引领全体教师“走进新课程,推进新课改”,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艺,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做到植根学校,服务教师,指导教改,深入课改基地,宣扬先进理念,引导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规律,指导课改教学实践。通过开展课改观摩、教师论坛、教学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帮助教师

4、学习课改精神,实施课改方案,反思课改实践,研究课改对策,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设了新的平台。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了,成为名牌教师。(二)、课改前后课堂的变化:(1)、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2)、学生实验活动得到落实。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

5、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另外厦门市还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考试作为中考的一部分,促进同安和翔安两区的许多农村中学的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实验室设备得到大大改善。(3)、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效果。传统教学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

6、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4)、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体会到的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课堂中加与体会,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要评价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多个方面。

7、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有所改变,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独立思考、主动质疑、亲身实践、动手实验、小组学习、相互启发等,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引导主动参与探究与实践。(三)、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例如试行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要求江苏所有高中必须开设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

8、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课改后,普通高中学制仍为三年。学生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每个模块通常为36个学时,相当于2学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计15学分;社会实践共2周,2学分;社区服务按照工作日计算,10个工作日计2学分。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时,允许特殊原因的学生跨年级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跨年级安排。学校应当保证学生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得指定科目、指定模块;高三下学期也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兴趣和需要继续修

9、习某些课程。老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学校可以为学生在校三年指定导师,选择专业课程的时候,由专业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咨询,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必然会打破行政班为主的授课方式,出现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情况。多数必修课一般按照行政班安排课程;选修课则应当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组织教学班。编排教学班级时,班级人数以班级平均生额(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是80%)为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学校自己开发与实施。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每学年安排一周,社团活动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小组,学校要认真组织、检

10、查,并争取社区的最大配合。另外学分认定权在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对学校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四)、课改推动高考的重大变革。2004年秋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山东省,正式出台2007年高考方案。明年山东高考将自主命题,拟采用“3X1”模式。作为新的高中教育指挥棒,这一方案将直接影响正在推进中的高中新课改。根据方案,在科目设置上,“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

11、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学习领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悉,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基本能力考试。试卷结构方面,增加选做题。各科试卷分卷I和卷II,卷I是必做题,以选择题型呈现,主要考查必修内容;卷II含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非选择题型呈现。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做题主要涉及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4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选做题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涉及这两个领域的必修内容。为防止偏科现象,方案规定,文史方向的考生只做科学部分的题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只做人文与社会部分的题目。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了2007年高考命题五大原则

12、: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对于必修内容,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选修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试卷结构尽力做到科学合理。必做题与选做题相结合,涉及选修内容的试卷采取长试卷命题,考生从中选做规定分值的题目。第三,体现公平性。要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尽力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第四,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尽力做到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

13、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五,重视考试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命题要有利于评价和阅卷工作的实施,尽量降低考试成本,努力实现试题结构和容量的科学、合理、适度。在全国尚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出台这个方案是一个创新。山东省教育厅的指导意见说,本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一个省率先改革与大环境的接轨问题,充分体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纠正文理偏科、适当加强外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等改革意图。一些高中教师认为,方案借鉴了“3文综(理综)”的做法,增加的“1”(基本能力),恰恰是新课程标准中内容与能力的新颖之处,但在具体命题上还有待研究。新方案将选修课作为考试内容确定下来,将有利于目前高中学校严格按照

14、新课改的要求开设课程。二、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负担加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体会到,课改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人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人们支持的同时,很多学校加班加点、体罚学生、学生违法犯罪等现象却屡屡见诸报端。“我们上午搞应试教育,下午进行素质教育”的语言也已见怪不怪。教室里贴的时间表是给检查用的,学生的桌子上写的时间表是实际执行的;墙上贴的课程表是假的,学生文具盒里贴的课程表才是真的。教师公然教学生撒谎,应付各种检查,并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这些还能被学生所接受。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造

15、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在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解放教师。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既要研究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并且想出应对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师就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个用。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很多课本以外的包括文字、图片、老照片、录像带之类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新课程对教学手段有新要求,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发明并动手制做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总是“满堂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

16、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做游戏、演课本剧、做实验、户外观察、社会调查等等。新课程要求作业也要花样翻新,不能老是机械训练,教师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设计出形式活泼、又能巩固知识的各种作业模式。近两年,新课程的设计者提出要开展“校本科研”,即把教学科研的工作下放到学校,下放到教师。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完成上述教育教学任务,每年或每学期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很多学校把它量化为一定数量的论文写作,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了。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五种:(1)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