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2203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考语文二诊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对激荡人心的高亢音乐的描写,琵琶行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 , _ 。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得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结论,并用“ _ , _ , _ ”说明这种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 , 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古人将思维放飞到广阔

2、的大自然,俯察大地,叩问时序,精心探索,发现了时令节气规律。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气象变化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等,这些名称典雅、优美,让人想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名称典雅优美,就能激发人的联想。人们依照节气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就能得到返璞归真的生活。因此,掌握了蕴含丰厚的二十四节气,就能把握中国文化之美。不是名称典雅优美,就一定能激发人的联想。_3. 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

3、日在京发布。根据下图,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90字。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 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

4、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行云流水信

5、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

6、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7、”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

8、后村舍之景。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 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 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 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 金 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

9、,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

10、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荫,指庇荫

11、,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

12、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

13、共36.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追求公正的社会进程中,制度会有缺漏,人心也难免会受蒙蔽,所以中国文化要求有识之士,以“留得丹心照汗青”的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留待青史正名。倘若当下境遇有所局限,那便将公正的判别交由时间和历史。 历史上多少的冤假错案便是如此,当时为人所诟病,但时间河流的洗涤会冲刷出真相大白。岁月,奖给冤屈者以公道的补偿,就是使之从此青史留名。 比如明末抗击清兵入侵的名将袁崇焕,被诬为通敌叛国罪而处以凌迟极刑,当时的百姓都对进逼京城的清军有切肤之痛,对这位被论罪为通敌叛国的军事将领便恨之入骨。 这种痛心之错,缘于政治形势的误导。但是,历史的一时

14、噤声,并不代表公正的永远错位。从清乾隆帝开始,便对袁崇焕被枉杀的罪名进行了重新评估,而在当今,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爱国领袖”,更不乏专门纪念他的祠堂和墓园。 由政治过失造成的公正缺失,付出代价往往太过沉重,然而类似的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是同理。比如,谈到文学的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我们当代看来是不拘一格的自成一家,具有着开山鼻祖的重要影响。然而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他的诗歌只是平平无奇的中品,并没有给予他公正的评价。直到他去世后一百年,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才首先认可了陶渊明的诗文,为他编纂专集;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开始学习陶渊明的诗文品格;至两宋时期,欧阳修、

15、苏轼、辛弃疾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苏轼甚至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由不被欣赏到倍加推崇,这过程正如他诗里的那份恬淡,一路悠然缓行,终于等来了历史的公正品评。 时间的考验是一种如同大浪淘沙般的苛刻选择,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人与事,方能经受得住寂寞与误解的长久淬炼,等待岁月的解密,等来历史的公正。 因此,孟子告诉仓惶于世的人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要保持自我的浩然正气,何惧命运沧桑横逆!那么何为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劲,无比浩大又无比刚强,用正义培养而非以奸邪侵害,它将会充满世界。浩然之气,就是一种正直无畏的气场、一种大气磅礴的正能量。 一个人拥有这样的气场,其他人是会被震动的,历史也是会感应到的。明代的吕坤因此说“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无论社会制度有何欠缺、无论当下民心有何偏差,但求己心光明,人所具有的坚定意志和浩然正气,是能够反过来推动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