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851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讲解(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竖向与市政管线综合 7-1 竖向规划 7-2 市政管线综合 7-1 竖向规划 n7-1-1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的内容:研究地形的利用与改造方式,确定地面 排水组织,确定建筑、道路、场地、绿地及其它设施的地 面设计标高,并计算土方工程量。 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 n7-1-2 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参考,包括场 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及纵、横剖面分析等; (2)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合理利用地形,满足各项建设用地 的使用要求; (3)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等; (4)确定建筑的定位、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

2、规划控制标高; (5)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管线敷设,确定居住区内 其他用地的标高与坡度; (6)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 (7)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 n竖向规划的原则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2)符合场地适宜的坡度 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避免土壤受冲刷 5)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 n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 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 、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 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缓,地面常设计为平坡;河岸用 地常考虑低矮台阶与

3、植被组合,形成缓坡。 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同时人们步行感觉不便 ,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m左右时,宜采用台阶式,或 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 n2台地规划原则 n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规划布局相协调,将使用 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 相邻台地内。 n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地形式;而对公共建筑,台地间高差宜 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n台地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应结合地形并应满足建(构)筑 物长度、宽度,以及日照、通风、道路交通、管线敷设、 绿化、防护、施工操作、维修、消防等的需要。 n 考虑挡土墙的经济、建筑物

4、立面景观及垂直绿化的综合 要求,台地高度宜为1.53.0m,或以其倍数递增。台地 的长边宜平行于建筑物长边与等高线,长度与相邻的建筑 物及场地高程有关。一般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一排建筑 的宽度约需要20m,每增加一排建筑应增加一个建筑进深 与间距,因此台地的宽度主要依据建筑的布置确定 二、竖向工程设施 1护坡 护坡分为草皮土质护坡和砌筑型护坡两种。 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 ,其坡比值为0.51.0。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 应小于0.5 。 坡比值: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 比值。 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利于水土保 持,对护坡的坡比值要求适当减少。 2挡土墙 n 对于

5、用地条件受限制或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挡土墙。 在建筑物密集、用地紧张及有装卸作业要求的台阶应采用 挡土墙。人口密度大、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较大 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 n 挡土墙适宜的经济高度为1.53.0m,一般不宜超过 6.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能小于1.0m 。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m左右高度退台。退台内 可形成种植带,使挡土墙形成垂直绿化界面,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 n 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 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其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 。 3排水 n

6、 为保证及时排除地面汇集的雨水, 居住区场地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且 场地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路面 高程高出0.2m以上。 n7-1-4 技术数据 建筑 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 住宅 30-60cm 学校、医院 45-90 cm 道路 机动车道纵坡一般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局部地段 可到12%。坡度超过4%必须控制坡长: 5-6% 坡长600M 6-7% 坡长400M 7-8% 坡长300M 9% 坡长150M 非机动车道纵坡一般2%,困难时可达3%,但坡长应限制在 50M以内。人行道纵坡5%,8%时行走费力。 n广场与停车场 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为佳

7、 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 停车场坡度0.2%-0.5% 运动场坡度0.2%-0.5% 草坪与休息绿地 坡度最小0.3%,最大10% 7-1-2 竖向规划设计方法 n设计标高法 n设计等高线法 n方格网格法 n设计标高法 n在设计基地上标出足够的设计标高点,并辅以箭头表示 出地面坡向和排水方向。 n一般用于平地、地形平缓坡度小的地段,或保留自然地 形为主和对室外场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运用。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n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 n 6.0.6.1 类汽车库; n 6.0.6.2 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

8、类地上汽车库和 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n6.0.6.3 、类修车库。 n(对于汽车库的分类,位置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总 则的1.0.4中) n6.0.9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 于7m。(当然,要是能设计两个单车道的出口,一进一 出就更好了) n6.0.10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 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n6.0.11 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 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口。 n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n524 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人口设置应符 合下列要求: n1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

9、口或高架 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2 地下车库出入口 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 7.50m安全距离;3 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 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 路。 n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n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 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 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 应小于5m。 n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 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 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

10、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n3.2.9 库址车辆出入口与城市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 梁或隧道等引道口的距离应大于50m;距离道路交叉口应 大于80m。 7-2 市政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设置的内容 n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排水 、电力、供热、燃气、通 讯、电视、宽带等管线设施,及预留管线埋设位置。 n1.给水系统 规范要求用户接管处应保证28米以上的水头。如水压不够,可考虑 加压泵站。 给水管线分为干管(200mm)、分配管(配水管,配给接户管 和消防拴,100MM,同时供给消防拴的要大于150mm)、接户 管(进户管,20mm)三种。 管网有树状与环状两种。常是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环状为主干管

11、, 支管布置成树状。 一般埋在道路下,也可埋在绿地下。 n2.排水系统 居住区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在部分旧城改造中 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 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污水自流排出。 在城市干道下,污水管的最小管径为300MM,在街坊200mm。 在干燥土壤中,污水管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在多水、流砂、石 灰岩地层中,不超过5米。 按地形划分雨水排水区域,划分自排区(自由重力)和强排(加泵 站)。 雨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除雨 水的范围。 n3.电力系统 n4.通信系统 居住区根据需要设置电话交换机房和电信光接点。每600-100

12、0户 设电缆交接间一处,可位于公建内,建筑面积10平米。 一个光接点可覆盖范围为500米,最大氛围可为800-1000米。一 个光接点用户数量约1000个,密集地区限制在2000户。 居住区电信线路多采用多孔电信管道的敷设方式。管孔不宜少于四 孔。 n燃气系统 居住区燃气调压站是调节燃气压力使之适合居民使用的设施,一般是 中低压调压站。供应范围由数幢到数千户的居民区。 调压站占地很小,布置在单独建筑中的中低调压站只有十几甚至几平 米。箱式调压期甚至可以安装在建筑外墙上。 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居住区供气管网一般为低压一级管网系统、中压一级管网系统或中低 压二级

13、管网系统。主干管一般为环状。 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的任务是分析现状和规划的各类管线工程资料,发现并解决 它们相互之间以及与道路、建筑设施等在平面、立面位置与相互交叉 时存在的矛盾,做出综合调整规划设计,以指导和修正各类管线的设 计。 n管线综合的原则 n整体规划、近远结合。 n地下敷设、力求短捷:少转弯,少交叉,和道路尽量平行和垂直。 n相互水平、竖向距离:满足规范。 n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易弯管让不易弯管 、临时让永久管、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新建管让已建管、检修少而方 便的让检修多而不易修的。 n管线综合布置 (1)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浅到深敷设。顺序为:电讯 管(缆)电力电缆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 污水管 (2)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热力管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 污水管 (3)为了便于管线工作和管理,城市可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下的方位 ,如规定电力电缆、燃气、污水等管线在城市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 讯、热力、给水、雨水等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