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59124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双流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赋予文献以生命刘德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学者就有一种情怀创造思想、担当道义。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以发显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研究使命,以关涉“圣贤”与“英雄”这两大中国核心文化概念关系的研究为统摄,体认、把握中国文化的心灵结构,最后写成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一书。此书分为上篇“国家意识形态与文化创造”、中篇“感士不遇与志道风流”、下篇“文选与各体文选论考”。与一般文史论著相比,本书的特点是: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注重对文献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的阐发,发掘

2、意识形态对文化创造的支配作用,于是 赋予“死文献”以“活生命”。 以“大视野”观照“小文献”。中国传统文化本以整体性思维为特色,对中国古代的文史研究追求融通经子、出入文史,以整体视野和融通精神主导研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作整体观照。下篇之曹操“捉刀”叙事考论就是以“大视野”看“小文献”的代表之作。语林与世说新语皆叙“曹操捉刀”之事,不过数十字,但二者存在细微差别。刘志伟以敏锐的学术眼力发现了其间隐藏的文化精义:“世说新语对语林捉刀条的选择眼光,其实正体现了作者对由英雄崇拜转为文化审美这种魏晋文化思想变化的深刻把握和认知。”各篇之见解,均来自于对特定历史文化时空的整体观照,不

3、仅融通了文史,也“穿越”了古今。 从“细微处”揭示“大意义”。有感于科学主义主导人文学术研究之弊,刘志伟坚持了这样一条研究道路:“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发显中国文化思想精义”。他的研究显现出学术追求的“向上一路”:由偏爱对文史的原初感悟到偏重理论思维,再到强化文献基础与小学功夫训练,再到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阐发中国文化思想精义。该书以思想统领文献,注重学理探寻,善于从文献细微之处揭示文化“大义”。如边让与世说新语言语“范式”从世说新语“言语”门首条“边让见袁阆”这一微小叙事的用意开始,揭示出汉末魏晋“言语”时代的文化精神,进而发显了“言语门”首条叙事的“范式”意义。没有扎实的文献学功

4、夫,没有对士人在文化创造中的历史作用的深切体悟,是难以做到的。由“主内证”思量“辅外证”。汉魏六朝文史论衡提出了“内外证结合而以内证为主”的研究思路,“内证”是指文献本身所能提供的证据,“外证”是指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发掘文献内存的证据,比任何外证都更有说服力,因为“内证”是文献本身“内在理路”的客观展示,是直接证据。如文选集注成书众说评议综合评议了关于文选集注成书的各种观点及其论证方法,发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直接证据缺失,间接证据有限,各说都无法让人完全信服。”为此,该文比勘了文选集注所引李善注、陆善经注、文选钞等古注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本内证”及相关“佐证”的角度提出问

5、题:“刊本中的李注是否曾经参校过文选集注或者这一系统的其他抄本?”这对推进文选集注研究乃至文选研究不无方法论意义。 汉魏六朝文史论衡将坚实的文献考信与鲜活的时代文化结合,使得那些看似无关的“死文献”被赋予了“活生命”,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接续学术元气”“体悟学术生命”。(人民日报 2014年2月4日08 版)1. 下列对“赋予文献以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刘志伟教授以发显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研究使命,统摄研究“圣贤”与“英雄”这两大中国核心文化概念的关系,体认、把握了中国文化的心灵结构。B. 边让与世说新语言语“范式”从世说新语“言语”门首条“边让见袁阆”这一微小叙事的用意开始,发

6、显了“言语门”首条叙事的“范式”意义。C. 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一书体现了自觉的理论意识,注重对文献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的阐发,发掘意识形态对文化创造的支配作用,从而赋予“死文献”以“活生命”。D. 汉魏六朝文史论衡将坚实的文献考信与鲜活的时代文化结合起来,赋予文献以生命,从而使作者“接续学术元气”“体悟学术生命”。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以整体视野和融通精神主导研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作整体观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思维的特色。B. 刘志伟以敏锐的学术眼力发现了“曹操捉刀”之事隐藏的文化精义,体现了世说新语作者对由英雄崇拜转为文化审美这种魏晋文化思想变化

7、的深刻把握和认知。C. 刘志伟坚持走“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发显中国文化思想精义”的研究道路,消除了科学主义主导人文学术研究的弊端。D. 文选集注成书众说评议以“内外证结合而以内证为主”的研究思路,从“文本内证”及相关“佐证”的角度提出了有着方法论意义的问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文人学者就有一种创造思想、担当道义的情怀,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正是有这种情怀的文人学者。B. 以“大视野”观照“小文献”,从“细微处”揭示“大意义”以及由“主内证”思量“辅外证”,是汉魏六朝文史论衡这部书体现出的研究文献的做法。C. “内证”是文献本身“内在理路”的客观展示,是直

8、接证据。因此,发掘文献内存的证据,比任何外证都更有说服力。D. 他的研究显现出学术追求的“向上一路”,即以思想统领文献,注重学理探寻,善于从文献细微之处揭示文化“大义”。【答案】1. B 2. D 3. D【解析】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向上一路”是指“由偏爱对文史的原初感悟到阐发中国文化思想精义”,而“以思想揭示文化大义”则是刘志伟教授著作体现的特点。选项张冠

9、李戴。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思想有光,人才有光谢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10、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

11、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

12、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

13、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

14、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 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

15、事。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从启蒙思想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金融学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B. 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30多部专著,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被人们称为“汉语拼音之父”。C. 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D. 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5. 作为启蒙思想家,周有光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影响?6. 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答案】4. B 5. 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或者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能够帮助人们拨开思想的迷雾。用行动彻底颠覆越老越保守这一规律,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能够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6. 引用周有光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