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4834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3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4.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5. 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3、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频繁换相 B培植亲信 C分化事权 D重视法治6.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7.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8.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

4、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这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9.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10. 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雅典偷盗、抢劫案

5、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C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D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11. 德国法学家耶利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恒久的征服”。其理由是罗马法(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为国家权力来源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A B C D12. .表1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人群自由人民(含妇女和儿童)奴隶享有权利

6、公民出席公民大会人数90000 人365000 人约35000人约3000人A.少数人的民主B.直接民主C.民主集中D.男性专权13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14.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反封建性 B. 民主性 C. 普选制 D. 法制化15.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

7、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防止专制独裁 D. 凸显行政权至上16.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俾斯麦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了(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互相补充 B. 德意志开创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政治体制C. 统一后德国的制度更具专制色彩 D.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

8、全17.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均有实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议会均拥有立法权18.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C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19.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

9、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司法独立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20. 法国19世纪后期的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员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有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议会对总统负责 D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1.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

10、支持 B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D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22.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23.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反对清

11、政府的统治 B. 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24.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25.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 B C D26.

1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7. 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的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D.

13、百团大战28. 1927年12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的论武装暴动问题,在坚持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的同时,也提出了把农民暴动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造革命地域”紧密联系起来。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瞿秋白坚决地反对“工农武装割据” B瞿秋白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C瞿秋白已萌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瞿秋白彻底抛弃了“城市中心论”29. 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B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D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30.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年代阵亡人数(人)年代阵亡人数(人)1937125 1301940339 5301938249 2131941144 9511939169 562194287 719据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三期A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