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384763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原》PPT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安全知识,编制:总经办,浙江华辉电子有限公司,火,人类文明的发源,人类因为有了火才丢弃了茹毛饮血,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多少物由于火的原因而悲痛震撼和消失,人类总容易麻痹大意,总认为是自己主宰着火,可一旦火真的来了,后悔却又莫及了。历史虽然过去了,可留下的血淋淋的一幕幕却让人心惊、心痛。我们必须从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正确认识火,不能麻痹大意,注意防患未然,引言,消防基础知识,一、物质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 三、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四、灭火的基本原理 五、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 六、燃烧产物及其毒性 七、报警 八、火场逃生与自救 九、消防法律责任及义务,物质的燃烧,一、燃烧的定义 可燃

2、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叫燃烧。 二、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火灾。 三、燃烧的必要(基本)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有焰燃烧的发生需要有四个必要条件,即多了一个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都叫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

3、分解而放出光和热。如:木材、纸、布、汽油、液化气、铝粉等。,、氧化剂(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叫氧化物。通常所指的是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含有大约的氧,同时还有一些氧化合物和氟、氯等物质。 、温度(引火源、点火源、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直接火源有明火(炉火、灯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火星、飞火等);电弧、电火花;电话机、手机、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间接火源有: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

4、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等);自燃起火(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链式反应: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烧前会裂成为更简单的分子。这些分子,中的一些原子间的共价健常常会发生断裂,从而生成自由基。由于它处于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状态,能与其它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四、燃烧的充分条件 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一定的可

5、燃物浓度。甲烷只有在其浓度达到时才有可能发生燃烧、车用汽油在摄氏度以下、灯用煤油在摄氏度以下、甲醇在摄氏度以下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浓度,所以遇氧气和明火也不能发生燃烧。 、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如:汽油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 、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可燃物最小的点火能量,汽油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0.19mJ、甲醇化5mJ。 4、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之外,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也是燃烧的充分

6、条件。 五、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 就是去掉燃烧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返回,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 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燃烧特点它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 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 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燃烧 特点它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火灾等。,火灾的分类(一),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燃烧特点它不需要象固 体和液体那

7、样经溶解蒸发过程,所需 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 热到燃点,所以极容易燃烧,而且速 度非常快。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 氢气火灾等 。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 金火灾等。,火灾的分类(二),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死伤、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可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 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以上 。 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

8、;直接经济损失30万以上 。 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返回,、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 、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亦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最后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同系物的闪点随

9、其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其沸点升高而升高。各组分混合液,如汽油、煤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木材的闪点在260摄氏度左右。,燃烧中的几个常用概念,闪点的意义:(1)闪点是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2)闪点是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3)闪点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4)以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为依据规定了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置等;(5)以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为依据规定了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

10、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 、燃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一切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主要方式是:(1)氧化发热;(2)分解放热;(3)聚合放热;(4)吸附放热;(5)发酵放热;(6)活性物质遇水;(7)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氧浓度:混合气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催化:活性催化剂能降低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自燃点;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器壁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容器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

11、。,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主要因素:受热熔融:熔融后可视液体、气体的情况;挥发物的数量:挥发出的可燃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的颗粒度:固体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自燃点越低;受热时间:可燃固体长时间受热,其自燃点会有所降低。 、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 、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要象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一氧化碳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速

12、度也快。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可分为两类:扩散燃烧、预混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蒸气的燃烧,因此,液体是否能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在不同类型油类的敞口贮罐的火灾中容易出现三种特殊现象:沸溢、喷溅和冒泡。,突沸现象:液体在燃烧过程中,由于不断向液层内传热,会使含有水分、粘度大、沸点在100以上的重油、原油产生沸溢和喷溅现象,造成大面积火灾,这种现象称为突沸现象。能产生突沸现象的油品称为沸溢性油品。 液体火灾危险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分为甲类(一级易燃液体):液体闪点小于28摄氏度;乙类(二级易

13、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小于60摄氏度;丙类(可燃液体):液体闪点大于等于60摄氏度三种。 、固体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 燃烧方式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 热传播的途径和火灾蔓延的途径 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

14、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主要蔓延途径有:建筑物的外窗、洞口;突出于建筑物防火结构的可燃构件;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开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间结构,

15、未封闭的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风、空调管道等。 燃烧的特殊形式爆炸 (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急剧增加或使两者同时急剧增加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学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点。 (二)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

16、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也称燃烧下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限,也称燃烧上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小于百分之十的气体划分为甲类气体,少数爆炸下限大于等于百分之十的气体划分为乙类气体。,(三)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值受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高,爆炸极限范围大;初始压力高,爆炸极限范围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混合物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四)粉尘爆炸的特点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2)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3)粉尘必须悬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